APP下载

拓展 在探究中找到支点

2009-01-25

广西教育·A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正比例路程比值

田 亮

拓展,能给学生的数学活动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笔者在《正比例的图像》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正比例图像的画法及特征,启发学生思考,在探究中对知识进行了有效拓展。

案例

片断一动态展示,初步探究

1师:我们已经从“数”的角度研究了正比例的意义,简单的说:两个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这节课我们还要从“形”的角度来研究正比例,把成比正例的量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就可以形成正比例图像。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很大的发现和收获!

2(出示例1数据和图1)

(1)说一说: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2)指一指:汽车1小时行驶80千米,在图中可以用一个点来表示,谁能指出来呢?(课件出示A点)2小时行驶160千米在图中表示的点在哪呢?3小时呢?……(配合课件,逐一标出B、C、D等各点。)

(3)想一想:把这几点连接起来,你发现了什么?从图像上可以看出路程和时间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片断二推理判断,实践应用

1根据图像判断:

(1)汽车2.5小时行驶( )千米,行驶440千米需要( )小时。你是怎样知道的?

(2)我还知道汽车( )小时行驶( )千米。同桌互相说一说。

2尝试“描点”画图。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时间和路程这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是一条直线。你能根据下面两组数据画出图像吗?

(学生在老师准备好的方格图上尝试画图。)

片断三深入探究,拓展延伸

1观察比较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3个图像(图3),有什么相同点?

生1:都是直线。

生2:这3条直线分别表示了汽车行驶时间和路程的变化规律。

生3:正比例的图像都是直线。

师:这3条直线完全一样吗?

生4:有的陡一些,有的平缓一些

2讨论交流

师:为什么这3条直线都表示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情况,有的陡一些,有的平缓一些?直线的陡或平与什么量有关?

(学生讨论)

生5:我觉得最平的直线表示的可能是汽车在限速40千米/时的公路上行驶。

生6:我估计最陡的直线表示的可能是高速公路上的“奔驰”汽车的行驶情况,时速太大了!

生7:我认为跟速度有关,速度大,直线陡些;速度小,直线平些。

生8:也就是比值越大,直线越陡:比值越小,直线越平。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和思考,正比例图像都是直线,研究的结果也很准确,直线的陡直跟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比值有关。

反思

一、实践,使学习经历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主动的“经历”的过程。鉴于此,课始,笔者没有直接出示图像,而是结合教学课件的动态展示,让学生分别指出数据所对应的点,连接各点形成图像,使学生亲历正比例图像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你是怎样知道的?”“你们发现了什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在交流中感知图像特征,在实践中经历学习过程。

二、对比,为探究创设空间

本课在例题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汽车另外2组时间和路程的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尝试用“描点”法画出图像,进一步感知正比例图像的规律。这样,一方面,是对前面掌握的技能的实践和巩固,更重要的是为下面的对比提供平台、为探究创设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3个图像的相同点,深刻理解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3条直线的不同点,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扩大了学生的探究空间,为学生鉴别知识的特征和获得知识的本质提供了可能。

三、探究,让拓展大放异彩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对于数学教材的适度拓展,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开发学生智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观察、对比3个正比例的图像,讨论图像的“陡直”情况,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探究,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并在探究中很容易地得出正比例图像(直线)的陡直与其比值的关系,加深了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责编林剑)

猜你喜欢

正比例路程比值
求最短路程勿忘勾股定理
多走的路程
多种方法求路程
走的路程短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人教版正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设计与点评
双电机比值联动控制系统
正比例的意义
根据特征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