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香港支教观感

2009-01-25欧阳琪

广西教育·A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协作香港学校

编者按:在南宁市第三中学逸夫体育馆,来自香港大嘴角天主教小学的孔雪莹老师,给老师们带来了一节充满“港味”的语文课《28个史诺比》。她的课迥异于以往内地观摩课“精致”“严谨”的风格,如迎面吹来的一股清新空气,引起了广泛反响。本期我们将两位老师对这节课的精彩评析及欧阳琪老师《我在香港支教观感》一文一并奉献给大家,以期为大家打开一扇了解香港教育理念及中文教学的窗口。

2007年9月1日我作为教育部选派赴港担任教学指导教师走进香港。一年的交流工作中,我近距离地观察香港社会、香港学校,可谓感受良多。

感受之一:认可与接受是支教成功的关键

在香港担任中文教学指导,尽快熟悉学校中文教学现状及背景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学习香港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观课、交谈,我在短时间内对香港小学中文教学的情况有所了解,能够寻求协助学校提升教学效能的有效方式。对于我们这些教师来说,制定协作安排、提出改善计划并不困难;但如何尽快破冰,得到协作教师的认可才是协作成功的关键。刚开始的时候,我努力克服语言交流上的“障碍”,以几节不同年级、不同教材的精彩示范课获得了协作学校、协作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在共同备课中,我把握交流协作的度,努力帮助协作教师感受共同备课的效能,看到课堂教学的明显改善。协作老师和协作学校领导从冷眼旁观变为积极邀请我参与他们的共同备课,并且以能够邀请到我观看他们的课为幸运之事。我终于以自己的专业能力与协作学校老师们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协作工作顺利起来。一年结束时,校方给予我很高评价。其中一所学校的校监特意代表全校家长向我表示感谢。协作老师们也感言:以前从不知道中文课可以这样上,在教学策略与教研方法上收获很多。协作工作结束了,我付出了真诚的努力,收获了协作学校与协作教师对内地中文教学水平的肯定,并且收获了沉甸甸的友谊。

感受之二:教学相长,各有所长

在香港工作期间,我注意观察、比较两地教育的差异,思考内地的教育资源模式如何能为香港教育教学的改善提供帮助,香港现有的某些模式和资源如何为自己回到内地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如:内地的基础学科课堂教学研究时间较长、较深入,内地教师十分注重教学理论的研究,把握教材、课堂的能力更强一些,教育科研的经验更多一些;但香港小学的教师素质较全面,尤其是有较高的英文水平,为他们接受西方教育理念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我发现香港学校的专题研习活动比内地的综合实践活动更有实效。因为香港学校校本课程的空间较内地学校要大,课程领导可以围绕一个专题进行各学科教学活动的规划,很好地解决了如何在一个专题上实现多学科融合。如果研习计划做得好,还可以申请到专项基金的支持,学生会有更多的学习平台和发展空间。再者,香港的中小学评估体统(包括TSA和中一分班试)相对比较细致,虽然带给学校较大压力,但教育局考试中心每年的TSA年度报告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全港教育教学水平提供准确数据,帮助各学校判断本校学生学习能力在全港的准确位置,甚至可以清晰地分析本校学生每一学科、各方面能力,与全港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可以使学校更有针对性地确定下一阶段本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近几年来,香港学生在国际中学生阅读能力测试中居于世界前列(2001年排第14位,2006年以高于国际平均成绩64分排第2位),恐怕也与这套TSA评估系统的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感受之三:“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与内地迥异的工作模式,使我有更多时间思考。一年中,我行走着、思考着,我留心观察所驻两所学校在课程设置、学生活动、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做法,深感“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例如:在香港学校中常会看到老师戴着口罩上课。校长告知我,若是生病了也希望我能戴上口罩工作,这是为了减少病菌传染的机会,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随后,我偶感风寒,便依校长要求戴上了口罩上课。我第一次知道戴上口罩上课的感觉其实是很不好的,呼吸不如平常那样自如,但这小小的口罩上却体现着对学生的关爱与保护。香港每一位教师一直都是本着这样“以生为本”理念做的。此外,学生们每天都有分享时间,由各年级学生分别负责编排和主持,学校除了可以更多地提供展示的平台之外,在学生主持、表演和观看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与学习。

在香港教育局的教学支援项目中专设有学习差异研究,除了针对课堂上如何调试学生学习差异,更多的是研究有学习障碍学生和质优学生的培养。学习障碍学生的辅导,除了科任教师外,还有专职教师协助;质优学生的培养,更有专门政策和培养模式,着力于对某一方面有突出成就或潜能的儿童进行有系统、有方向的培育和潜能开发,帮助他们在富于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下充分发挥其个性潜能。

可以说,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机制使得两地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存在着很多的不同。在进行教学指导的工作中,我与协作教师们彼此学习,相互借鉴。建立友谊。这是我一年中最大的收获。虽然我在香港支教工作结束了,但是这种相互学习的关系会一直延续下去。

(责编李景和)

猜你喜欢

协作香港学校
团结协作成功易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协作
展与拍
学校推介
协作
香港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