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业务竞争实质内涵与中国全业务竞争现实环境评价

2009-01-25陈如明

移动通信 2009年21期
关键词:双网运营商语音

陈如明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全业务及其竞争实质内涵,并就中国全业务竞争现实环境进行了评价,进而分析了三大运营商的优势与短板,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重组全业务FMC NGN

1全业务及全业务竞争实质内涵

随着移动语音资费下降及移动泛在化连接的普及,固网用户快速向移动网转移,造成固网运营商的巨大压力,即使在固网平台上推进多业务运作亦难挽殆势,其期望及早取得移动运营执照,成为所谓全业务运营商,通过积极推进固定移动融合,以挽救其危局。与此同时,移动运营商亦期望同时取得固网运营资质与能力,大力推进其FMC,以取得优良的全业务互补赢利能力。事实上,全球情况亦类似,例如,2007年财富500强中十大电信运营商(Verizon、NTT、DT、Telefonica、FT、AT&T、Vodafone、Sp rintNextel、TelecomItalia及BT)中,有九家为较好赢利的全业务/多业务类运营商,仅Vodafone一家为非全业务运营商,且利润额为负102.623亿美元,这充分反映出,全业务运营借助融合之力,有利于运营商的转型与赢利,这便是全业务运营引起人们关注的原委。当然,从NGN IP多业务的融合观点看,这亦为历史的,必然。

所谓全业务,是相对窄带语音(Simple Voice)这一单一业务而言的,亦即将窄带业务吸收入其中的所谓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或称Rich Voice或Mutimedia Voice业务,即语音+数据+视频多媒体综合业务。其实,所谓全,亦难以真“全”,细分市场的业务类别成千上万,每一类中还可再细分成百上千种,而且业务类别还在动态演进变迁发展,从空间到地面。从海上至大漠与高山,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没有一个运营商可包罗“全部”业务,最为关键的是要能有效解决固定与移动运营资质,并积极推进FMC。在有FMC资质前提下,我们通常提到的所谓多业务其实与全业务实质类同。2003年,在ITU-T NGN Workshop会议上,把涉及NGN的分组化传送和多(全)业务网络的理解为:分组化具体体现为IP、MPLS、ATM及Ethernet;全业务网络包括电话和INTERNET接入业务、数据业务、视频流媒体业务、数字电视广播业务和移动业务。从而,NGN应是能提供各种多媒体业务的综合网络,支持固定和移动的融合、传统电信业务和广播业务的融合,是有线/无线网络元素、计算机系统、家庭外围设备、智能工具等组成的综合融合环境;NGN必须能折衷满足不同业务质量及物理接口的要求,在业务管理、网络管理、智能化、个性化服务方面均可提供完备的机制。

因此,全业务运营商应充分利用自身固网或移动网的优势,按NGN融合业务思想,有效克服自身弱势与短板,积极推进固定、移动融合FMC,有线、无线融合WWC,通信、互联网及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3NC,通信、互联网、消费电子及内容融合,通信、互联网、媒体、内容融合TIME,以及地面空间一体化融合STC与组合捆绑资费融合Freemuim等融合目标;形成自身有差异化的创新特征,力争抢占“网络为王”、“用户为王”、“终端为王”、“应用为王”及“内容为王”这“五大为王”制高点,以适应用户需求体验;呈现业务功能多样化、应用体验个性化、操作使用简易化、性能价位合理化、剪裁市场精细化,以扩大用户、提高收入及增加赢利,从而增加ARPU及APPU值。进而,按NGN-FICN的目标方向,包括有机组合推进“感知中国”的M2M物联网创新组网融合应用,向“泛在连接(Ubiquitous Access)”与普适计算(Pevasive Computing)”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理想化的5W/5A-Gll目标一步步地有效迈进。

2中国全业务竞争现实环境评价

如众所知,与全业务竞争有密切关系的多媒体视频通信业务,在原有意义上通常指固定或移动的MP4,MP5、各类流媒体、可视电话与视频监控、视频呈现等业务,但就广义而言,在现今的后简单语音(Simple Voice)时代,集声音、图像、数据于一体的多媒体视频业务,已与未来信息通信网络主体业务直接相沟通。例如,对目前已成热点的移动互联业务(即有十五种左右类别)可望进一步细分市场,或可形成相应的所谓杀手锏业务,而这些业务多半与多媒体视频业务相关联。因此,无论是其发展环境评价或发展策略思考,均应与国内外新一代未来信息通信网络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联。

针对新一轮电信重组与全业务运行。以及未来全业务竞争的发展战略,2009年中开始,三大运营商已拉开争夺现实用户及潜在用户的白热化战斗序幕,中国将渐2k3G全业务竞争佳境。“三网融合”亦进入更有利的推进状态,这将铸就包括城市信息化/应急通信/无线城市融合发展在内的未来信息通信网络与产业发展的非常有利的驱动环境。面对此剧烈的全业务竞争环境,三大运营商均充分贯彻NGN“开放、创新与融合”的基本理念,继续积极进行网络、业务、应用融合全方位创新运作,以“网络为王”为基础,力争占领“用户为王”、“终端为王”、“应用为王”与“内容为王”这“四大为王”的制高点。这亦将铸就以多媒体视频业务为主体的未来信息通息网络与产业的非常有利的发展环境。

另一方面,从2008年中电信重组开始至今,可分析一下此三大全业务运营商的实际竞争总体态势。

首先看三大全业务电信运营商起始竞争实力对比与近期发展状况,如表1归纳所示。

由表1可见,就资产而言,新中国移动与新中国电信相当,新中国联通则为3:5的弱势;从营业收入与盈利能力看,新中国移动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利润方面,新中国移动比二者之和的二倍还强;在新增用户数方面,中国移动亦占明显优势。但总体来看,这比重组前失衡有较多改善。从上述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中情况看,一些失衡仍稍有扩大,估计近年内难以逆转。2009年第一、二季度三大运营商相关业绩数据表明,在移动语音的杀手作用依然强劲之时,三大运营商估计要至2012~2013年左右才可能会出现较好的均势发展,当然,其中也不乏可能有较多不定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可发现,中国移动总体竞争态势仍属良好,值得鼓励,可借助多运营商、多制式全业务竞争环境的驱动,促使TD加速创新与成熟,从而加速其成功与有效发展。

由此可得,三大运营商各有长处与弱点。例如:赢利能力方面,中国移动相对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有绝对优势,其对比关系约为12:2:1。移动用户方面亦然,其对比关系约为12:1:3;在全方位创新势头方面,中国移动依然处于较明显领先的地位,其次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亦在追赶;在3G覆盖能力、终端及商用服务能力方面,中国电信最强,联通似跃上第2位,TD成熟度与信誉度仍属第3位;带宽能力

及FMC势头方面,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较好,中国移动最差;在数据增值实力上,中国电信最强,中国移动亦在全方位创新积极努力,中国联通处中间态;目前,ARPUT降势头方面,中国移动最明显,虽然其绝对值尚属领先,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努力保持其环比稳定性。

综合可得,中国移动借助优势2G网络及移动话音与SMS等杀手应用,在诸多核心指标上仍占明显优势,应按此积极改进2G FDD/3G TD双网深度融合与网络优化以及终端改进、移动互联商店市场化;推动TD无线座机及无线城市的建设,在产业链、国际化方面进行改进,较快推进TD成熟及2G FDD/3G TD优势互补融合改善。而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均在积极利用其带宽与FMC固有优势,并充分发挥WCDMA及CDMA成熟性、产业链及国际化等后发优势,使三者总体实力往均衡化的可喜方向发展。但二者想在二、三年内左右彻底撼动中国移动的核心优势目前看来较难。这一点亦是中国移动希望依托这一优势真正务实推进TD成熟与成功的原始初衷所在。因此可说,中国移动总体竞争态势良好,值得鼓励,可借助多运营商、多制式全业务竞争环境的驱动,促使TD加速创新与成熟,从而加速其成功与有效发展。

作为必须保证其成功的TD-SCDMA,其全方位创新及加速前向演进努力值得称道与鼓励,“五大为王”方面力争占领制高点表现不俗,例如,率先推出G3承载标识品牌,并将其有机融合到既有全球通、神州行及动感地带三大运营品牌之中;TDD/FDD双网融合,核心、边际网络层+应用终端层+后台支撑网管计费层全面覆盖,首先实施2G/2G+FDD GSM/GPRS/EDGE/EDGE+与3G|3G+TDD TD-SCDMA|HSDPA|HSUPA|HSPA+/TD-MBMS/TD+CMMB TDD/FDD双网有机融合,进而瞄准TD-LTE/RD-LTE+与FDD-LTE/LTE+的TDD/FDD未来演进实力最强的双网融合;便利双网融合及资费补偿的“三不”、“三新”与“三号合一”创新,以及移动互联3M组合平台(Mobile Market,MDO及Monternet);核心层面CM—IMS/SIP/P2P-DSN创新;以开源、开放为基础的OMS平台及其旗舰移动互联手机OPhone的推出;促进移动互联业务发展与创新的JIL实验室与Widge平台及BAE引擎;“3+1”终端策略,即上网卡、上网本及TD-家庭信息机+双模TD上网手机;促进TD+CMMB手机电视、“三网融合”的快速推进;促进地区、城市与农村信息化及泛在、普适服务的无线城市/数字省、区的率先推进等。无不显示出中国移动。以全方位创新为导向,以TDD/FDD融合为轴心,积极快速推进TD的成熟。虽有众多优点,但中国移动在双网深度融合与优化、TD网络与双网切换稳定可靠性、有用户声誉与吸引力的3G终端等方面相对较差,其产业链与国际化尚需花较大力气进行改进与提高,尤其是在用户体验与满意度方面,尚不能完全满意,需进一步加速努力。总体来看,TD这一年来如上所述快速创新成绩不俗,但整体成熟度与带宽能力及终端吸引力与WCDMA及CDMA2000相比,依然有差距。而且整体3G应用创新与市场吸引力及赢利能力依然不如人意,包括移动互联、无线城市、手机电视、移动搜索及移动支付,云计算及XaaS(×=s,H,P,L,D,W,1,…)等新技术、新业务尚处于培育与起步发展期,尚需时日才能较好体现其作用。

3G的发展一定要建立在与2G相比有差异化的市场吸引力与带宽能力及新型业务与商业模式基础上,包括其总体性价比吸引力基础上才行。亦要具备由简单语音(Simple Voice)向丰富语音/宽带语音/多媒体语音(具免费简单语音捆绑的Rich Voice/Multimedia Voice)转化的市场基础与用户吸引力才行,该时刻的到来虽有不确定因素,但估计在中国不会太快。这从中国移动赢利能力及这近一年来的发展走向可见一斑;估计该时刻的真正临近还要三年左右时间,亦即2012年左右才能显示出较明显端倪。当然这亦与移动互联网、手机电视、三网融合(凸显“内容为王”的改进),城市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无线城市,包括M2M物联网在内的3G泛在/普适应用与细分市场进展,以及3.9G/4G演进推动及云计算及XaaS.ICT绿色创新等新技术、新业务培育与发展等各方面进展因素有关,但无论怎样,中国3G多制式、全业务竞争的历史作用必然会逐步体现。

猜你喜欢

双网运营商语音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基于LTE的双网承载无线集群和信号业务的设计分析
对方正在输入……
基于双网的GYK远程维护监测系统技术研究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三大运营商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