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信 学历史

2009-01-25杨富丁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09年12期
关键词:宋庆龄梁启超王安石

杨富丁

历史上许多载入史册的著名书信,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慎重地从书信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进行命题,不仅可以丰富命题资源、扩大命题材料的范围、开阔命题素材的视野、增强试题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笔者搜集了近六年来运用书信题材命制的一些高考真题,并模仿这些真题设计了若干试题,以期望对广大同学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真题回顾

1(2006年上海卷)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之理,凡百三十篇。”这“百三十篇”就是后来的( )

A《诗经》

B《春秋》

C《史记》

D《资治通鉴》

2(2009年山东文综卷)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令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

参考答案:1,c

2,(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试题设计

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此材料说明( )

A王安石变法遭到守旧派的阻挠和诽谤

B司马光是全力支持王安石变法的

C王安石变法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拥护

D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发展商品经济

2“开铁路则必用火轮车,方可驰骋如飞。无论凿山塞水,占人田业,毁人庐墓,沿途骚扰,苦累无穷。而此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车马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清,……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断不能平安无事”(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督函)。此材料说明( )

A该历史人物应当属于洋务派代表

B当时修筑铁路受到守旧思想及守旧势力的阻碍

C由于列强的干涉而导致中国当时不能修筑铁路

D由于政局动荡而导致中国当时难以进行工业化

31900年4月28日,梁启超《致孙逸仙书》中写道:“弟以为宜稍变通矣。草创既定,举皇上为总统,两者兼全,成事正易,岂不甚善?”这则材料说明( )

A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仍然坚持资产阶级改良主张

B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决心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梁启超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梁启超对光绪帝十分失望

41930年1月5日毛泽东给林彪的信(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重大意义有( )

①科学地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批判了夸大革命主观力量的盲动主义和看不到革命力量发展的悲观思想②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③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5下图是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致宋庆龄的书信,毛泽东“迎先生北上”的主要目的是( )

A与宋庆龄共商国共合作大计

B邀请宋庆龄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C与宋庆龄叙叙旧事

D与宋庆龄商讨妇女权益问题

6赫鲁晓夫在致肯尼迪的信中说:“除了前已下达的关于停止在设置武器的建筑工地上进一步施工的命令外,苏联政府还下令拆除被您称为进攻性武器的武器,并加以包装返回苏联。”这段材料反映的基本事实是( )

A“柏林墙”的修筑B“柏林墙”的拆除

C古巴导弹事件收场D苏军撤出阿富汗

71776年,华盛顿在书信中写道:“对处境和军队的忧虑包围着我的睡梦,无人知道将来。”华盛顿当时的忧虑是( )

①大陆军各自为战,组织松散②大陆军多数士兵没有军装和武器

③大陆军遭遇挫折,士气低落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8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文中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9“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写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重庆谈判后

10,近年来有两封写于1946年,又尘封了五十多年的密信公之于众:

其一为《张学良致周恩来》:

别来十年,时为想念,(兄)当有同感。现日寇已经驱出,卖(为)最快心之事。尔来兄又奔走国事,再做红娘,愿天相(助),早成佳果,此良所视想(者)也。近日友人惨死,数难闻之,为之一痛,只心吊而已。良一切尚好,勿念,余不尽之。

弟良四月十九日

其二为《周恩来复张学良》:

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有期。

(1)“别来十年”,十年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张学良和周恩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过重大的合作,结果如何?

(2)张学良在信中所说的“尔来兄又奔走国事,再做红娘”,指的是什么事?此事结果如何?

(3)周恩来在信中写道“前途有望,后会有期”,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愿望?

猜你喜欢

宋庆龄梁启超王安石
宋庆龄
北陂杏花
养女眼中的宋庆龄
梅花
梁启超的开场白
梁启超:“我已经是流亡的经验家了”
白色恐怖下的宋庆龄
初夏即事
有感梁启超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