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活断忆

2009-01-23

世纪 2009年6期
关键词:华中课本中学

纪 申

有编者忽发奇思,来函要我写一篇回忆中学生活的短文,还说已收到某主编的应邀文稿。往事如烟,早到耄耋高龄,记忆大差,七十多年前的事真不知从何说起。搜寻既往,有关学生生活尚存脑海里的,也只有初中时代的某些片断而已。姑妄记之未知能中试否?这也是在下为文中的“命题作文”之首例,实以情谊难却耳。

出生于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我,早在家宅的书房里读了好几年的孔孟之书,后来几经向母亲要求,到十四岁时方蒙家长(大哥)允许踏进新式学堂,还指定从高小开始,不允越雷池一步循序而进。其实早在一年前就有一位表兄和堂兄分别替我补习过英语和数学课了。因之两年的小学学习可谓轻而易举,颇受老师的嘉许,算得少数高材生之一。考进的中学恰在此时位于原读的小学校的斜对门,更是当时省城里极负盛名的“成·华·联”三个公立中学校之一、华阳县立初级中学校,简称“华中”。这三所中学的教员是互通的,大同小异,全是当时教育界颇负名望的教师,都以所授课目而著称。例如:教几何课的高凯,绰号就叫高几何;教三角课的就叫盛三角。这位盛三角还是“华中”的前任校长,白发苍然,教学有方而又和蔼可亲,甚得学生的敬爱。教数学课的王伯宜更是名满省城的教数学的名家。王以讲授数学中四则杂题著称。自有一套,独具专长。讲课时立于讲台又比又说,生动活泼。什么“归一算”、“龟鹤算”的,常常把长长的黑板用粉笔写得满满的。这是他自编的讲义。对学生要求严格,却从不责骂。发现有学生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他就会叫你去教室外透透空气,活动片刻再返回教室来。王人也长得颇为特别,个儿不高,略显肥胖,脑袋特别的大,前后脑都较凸出。据说,他愿死后将头部献给医学专家解剖研究。

话往回说。我读“华中”时校长名谭肇闻,也是专教几何课闻名的,却又另有绰号:谭灯影。他长像特别,瘦长的身材,面部狭窄,颈项挺立,从侧面望颇像布帷上皮影戏的人头。学生故以名之,丝毫不带恶意,象形而已。谭主持的“华中”要算三所名校中管理最自由的一所了。他对学生虽说不上和蔼可亲,却从无声色俱厉之容。比之在我校授英文语法分析课的吴照华大不相同。吴以管理严格闻名,不单是成都县立中学校长,还兼任私立树德中学校校长,两校都是高级中学。树德中学还是四川一位军长孙德操出资创建的,在私立中学中最负盛名。

我考人“华中”榜次在近二十名之后,共收考生约六十名,最后毕业的人仅略过半数。我的成绩也是慢步前进的,逐渐受到校领导的重视。说老实话,也是个颇为调皮的学生,虽调皮而不逾矩。由于读高小时就学过两年的英语,因之凡考入“成·华·联”三所中学校入学新生都以选读莎士比亚故事为主。恰逢任我新生班的班主任是位新从大学毕业不久品学兼优的教师,是个深度近视眼、缺少教学经验的人。他兼教英文,所选用的课本颇为浅显,学生已觉乏味。他又改用学生习惯了的韦氏拼音法,以新注音规律教学,这就得另外从头学起,因之使得课堂内乱糟糟的。他面立黑板前,写新注音字母时,我就搬着带有课桌的椅子,东移西迁。一次被他发现了,罚我照课本朗读。殊不知我早有准备,随口背诵了一大段,使得满堂皆惊,他也无法再责备我了。之后,我也逐渐受到校领导的重视。一次谭校长竞亲自带我(作为学校代表)去省党部大厅的三楼上聆听人川不久的蒋介石的讲话,那是在每周一举行的“纪念周”会上。我高高在上俯视底层大厅,只看到蒋的头和脚,什么也没听懂。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快近毕业的第五学期,教我班级语文的罗老师,名字已记不起来了,他的弟弟罗孔昭倒是位在这三个名校教语文的名教员。罗老师教课没用固定课本,大都从《经史百家杂钞》或《古文辞类纂》两书中选文讲授,从这学期始除课文外,另补教《说文解字》的“六书”之义,以及训诂和文学史等,什么章炳麟日、段玉裁注。让我得以初步认识到中国文字的特点,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字义的深奥、多维,辞句的古雅与华丽等等。遂而产生了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之心。有的当时不一定全明白,年岁愈长,读的书愈多,社会经历愈增,对昔时所学的理解也就愈深了。这一切都缘于中学时罗老师之所赐。真是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2009.3.14毕于萦思楼

(作者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责任编辑沈飞德

猜你喜欢

华中课本中学
“母亲在,家就在!”
国内旅游资源研究简介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