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制图教学中的心理学

2009-01-22杜昌留

职业·中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人脑表象制图

杜昌留

心理因素在青年学生的成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分为两种,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前者是认识上的心理过程,这些内在能力是认识客观事物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因而是创造性劳动所不可缺少的因素。非智力因素,如理想、意志、性格等,这些心理活动也是不可忽视的,而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研究开发智力,还要注意学生意志、性格等的培养。现就制图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谈谈笔者自己的看法。

一、想象及其分类

想象是以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是人脑独有的功能。根据心理学的分析,人脑通过其观察区接受到形象的信息,刺激了大脑,在储存区的皮层上留下痕迹以及痕迹之间的联系,即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形成了表象。想象的心理机能还体现人脑在想象区通过思维的积极活动对已有表象进行分解、选择、组合成新的形象过程,即又形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组成新表象。可见想象力不仅与人脑先天差别有关,它还靠后天的训练才能发展。因此制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研究空间形体和图样的信息更有效刺激大脑皮层以及不断促进暂时神经系系统的产生、分解和组合,强化想象区的构思能力,使人脑机能更富有想象力。

在想象中,根据想象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人们根据语言、文字描述或图样无意性,在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这种想象是别人创造出的事物形象在自己脑中的再现,就制图方面来说,笔者认为专业学生应能识读较复杂的零件图和装配图,还应学会根据图样示意,迅速而清晰地浮现诸如机械结构等宏观和微观的再造想象力。

2.创造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独自创出新形象的过程。它包含着再造想象因素,但它是更高级、更抽象的空间表象,是创造性劳动的心理模型。学生应具有较强的空间形体和初步机械结构的构思和表达能力。

二、发展想象力的途径

由于想象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需要由观察、记忆、思维等心理因素紧张地协同构思,因此想象力的培养与其他智力因素培养是密切相关的。

1.注意培养观察力,开阔视野

想象的心理活动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没有对事物的观察力,就没有想象力,有了观察能力,就能扩大视野,人脑才能不断地接受外界的信息,为记忆区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制图的角度,培养观察力的重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空间知觉能力,使学生充分地了解三维空间几何关系,物体形态、大小、方位和结构等特征的知觉能力,善于从各种各样形体,确定组成基本单元、数量、相对位置和结合形式,进而能了解各类物体形状和组成规律性。观察方法一般是“化整为零”再“积零为整”,教会学生形体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在观察时应学会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为指导,让更多的感觉器官参加观察强度,所以观察也是“思维的知觉”。

2.认真培养记忆力,扩大储存表象

想象是以人脑储存的表象为基础的,是在大脑积存了丰富图象和形体表象的结果。因此想象和记忆是密切相关的,记忆力强有助于想象力的发展。记忆概括起来有识记、保持、再认可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即是通过感觉输入事物的信息,而后进行编码、储存,最后是再现。根据制图的特点,必须训练学生以立体表象为主的形象记忆,与以投影规律为主的逻辑抽象记忆能力,并能让学生记住点、线、面空间相对位置和投影图特征,记住基本体和三视图特征等等。

3.加强思维的训练,发展创造性想象

想象是通过思维调整在想象区形成的表象,如果没有思维积极参与活动,想象心理活动就停止,思考就中断,新形象就创造不出来,所以思维想象是有机体。没有较强空间思维能力,也就没有丰富想象力,就没有想象的灵感性。因此制图教学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训练学生具有空间的形象思维和抽象能力,使学生具有能利用积存的空间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来解决空间形体的构思和表达的能力;具有能利用投影概念、空间几何关系及投影规律进行合乎逻辑的设想、推理、判断,来解决空间较为复杂的构思和表达的能力。在训练中要注意从初级到高级的思维活动。

对学生不能仅停留在再造想象力的培养,还必须具有创造性想象力,而创造性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增加空间形体构思与表达的思维基础和思维方法,在训练方法上让学生模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的训练,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空间思维和想象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人脑表象制图
人脑拥有独特的纹路
无声手枪如何消音?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让人脑洞大开的建筑
二向反射模型在土地覆被制图中的应用
透过表象看公式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让人脑洞大开的智能建筑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