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年职教发展领军人物荣誉榜

2009-01-22祁永芳

职业·中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杨明青鸟李斌

祁永芳

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新中国成立的这60年却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职业教育在共和国6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停滞再到重现蓬勃生机的风雨历程,在这其间,有太多的人值得我们记住,但限于篇幅,本期我们只能选取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有的影响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有的改变了人们对职业技能人才的看法,他们都无愧于职业教育的领军人物。

行业领跑者

俞敏洪:民办职业教育的佼佼者

●人物资料:

俞敏洪出生于1962年10月,在江苏省江阴市接受中小学教育。于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期间患病(肺结核)休学一年,1985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留校担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91年9月,俞敏洪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先后在北京市一些民办学校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 1993年11月16日,俞敏洪创办了北京市新东方学校,担任校长。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截止到2000年,新东方学校已经占据了北京约80%,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年培训学生数量达20万人次,国外的留学生70%是其弟子。俞敏洪现任新东方学校校长、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被媒体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他精通英语,尤工词汇,一本“红宝书”在业内有口皆碑,并主编了多套实用教学光盘,成为中外颇负盛名的英语教学专家。由于他对留学教育专业的杰出贡献,被社会誉为“留学教父”。

●入榜理由:

社会培训机构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对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俞敏洪创办的“新东方”培训机构在短短十六年的发展历程中,已成为民办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其人博闻强识,娴于辞令,幽默儒雅,曾言“我这辈子什么都可以离开,就是不可以离开讲台”。他以自身的教学示范和至真至诚的演说,带动一批批新东方人在社会培训行业中前行,堪称当代民办职业教育的典范。

杨明:IT教育培训圈子的领头羊

●人物资料:

杨明,北大青鸟IT教育首席执行官。业内人士熟知他曾两度被评为“影响中国软件业20人”,相较于此,社会上更多的人知“北大青鸟”而不知杨明其人。2000年11月,杨明出任北大青鸟APTECH公司总经理。在杨明的带领下,北大青鸟APTECH首次在国内IT职业培训领域引入特许加盟模式,使公司步入快速、良性的发展轨道,并成功开拓出全新的课程置换业务模式。2003年,在杨明的主导下,北大青鸟APTECH在体系内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效率大幅提升,中心运营质量进一步优化,实现了管理上的国际化、标准化、日益成为职业教育领域一个令人瞩目的明星企业。杨明认为,北大青鸟APTECH成功的原因在于把最传统的教育回归到它的本质,职业教育抛掉形式上的东西,追求它真正的结果——就业。“北大青鸟”用传统的方法、传统的理念、传统的价值观做IT职业教育,并且能够坚持不降低标准甚至提高标准地持续地做下去,把想做的事情做成真的,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当作过程。杨明说,“这才是我们成功的关键,而不是靠每天的创新。”

●入榜理由:

从2002年起,北大青鸟APTECH连续七年高速增长,从最初8.3%的市场份额到如今市场占有率38.6%,营收多达18个亿,杨明所率领的北大青鸟APTECH无疑是IT职业教育行业最大的赢家。杨明不仅在推进IT职业教育方面成绩突出,还不无担忧地指出“整个社会资源在教育投入上不均衡”。他认为,职业教育目前还仅仅是教育机构和学生、家长的事,而职业教育要真正成功,必须应该是全社会的事。他在IT职业教育方面的成就与对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动力的预见,彰显了一个职业经理人领跑行业新方向的气势。

技能女性人才的先驱

梁军:印在人民币上的女工传奇

●人物资料:

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粱军是黑龙江省明水县人。1949年,《东北日报》发表题为《我们的女拖拉机手》的文章介绍梁军的事迹,梁军成为北大荒的先进人物。同年12月,梁军被选为亚洲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去北京参加会议,见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1950年6月,以梁军名字命名的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成立,梁军任队长。9月,她被选为全国劳模,去北京参加会议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1950年7月创刊的《人民画报》第二期封面刊出粱军和助手驾驶拖拉机的彩像,接下来,《人民日报》发表通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粱军》,梁军的名字便像春风一样传遍了神州大地,产生了轰动的效应,成为一个时代的像征。这位最先改变中国女性相夫教子传统形象的女工人,继而成为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壹元券上的女拖拉机手的原型。1951年末,勤奋好学的粱军被派往北京农业机械专科学校深造。第二年,梁军通过考试进入北京农业机械学院学习,1957年毕业分配到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工作,直至1990年离休。

●入榜理由:

提起粱军,很多人都感到陌生,但如果得知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女拖拉机手的原形就是她,人们就会恍然大悟。粱军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她的事迹曾经鼓舞着成千上万的青年人向农业现代化进军,她的传奇经历更是激励那个时代的职业女性不断挑战自我、学习技能的动力。这位为女性职业开辟疆土的先行者和她在拖拉机上的飒爽英姿,为建国六十年来广大产业工人编制的宏伟画卷添了一抹亮色。

尉凤英:“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人物资料:

尉凤英是五六十年代著名的劳动模范。先后13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1964年被党中央命名为"毛主席的好工人",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1953年,20岁的尉凤英进入东北机器制造厂当工人。她勤奋好学,钻研技术,大胆革新,进厂第一年就实现两项技术革新,完成全年的生产任务仅用247天。当时厂内的冲床还是由手工送料,技术比较落后,生产效率低。尉凤英大胆尝试,成功地将手工送料改为自动送料,提高工效5倍,使冲床工序仅用21天就完成了全年的任务量。从1957年至1965年,尉凤英和身边的同志们共同努力,完成技术革新项目707项,创造价值185.5万元。她以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仅用434天就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用4个月时间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生产任务。 从1980年起,尉凤英担任航天部沈阳139厂副厂长、工会主席。沈阳市总工会和国防工业工会先后评选她为“模范职工之友”和“为推进改革搞活企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领导干部”。自1993年退休之后,尉凤英坚持为社会各界作传统教育工作,共作了1230多场报告,听众达32万多人。

●入榜理由:

“那个时候人们心中没有‘我字,就像心里美萝卜,内心都是红的。”这是尉凤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位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凭借女性的智慧和韧性,在我国机器制造领域竖起了一面让所有女性感到荣耀的旗帜,继而用她特有的激情和耐力,在制造一线谱写了一篇职业女性的传奇。作为“毛主席的好工人”,退休之后她仍用自己的方式为人民服务。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劳模身上闪烁的奉献精神,永不褪色。

新时代的榜样

李斌:技能人才的楷模

●人物资料:

1980年,李斌技校毕业到上海液压泵厂工作,他知道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便利用业余时间读完了大专、本科,自学了英语、德语。刻苦钻研是李斌的习惯,面对数控机床,一窍不通的李斌找来有关书籍,自己钻研那些洋图样、洋说明,逐渐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公认的数控应用技术专家。勇于创新是李斌的职业理念,进口的数控机床,每台只能加工一种规格的零部件,李斌经过琢磨,把它改造成能加工多种规格零部件的“万能机床”,在不断的摸索中成就了自己。李斌的成才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做出来的,没有半点浮躁。

●入榜理由:

在全国同行中,李斌已是公认的数控技术应用专家。在上海,他是高等院校聘请的既有实践经验又属于智能型、专家型的生产一线蓝领工人到大学任教的首例。李斌为自己定下的座右铭——不断“充电”,岗位缺什么,我就学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我就补什么,不断汲取当代高新技术的营养——显然已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们共同的信仰。

李开复:当代青年的职业导师

●人物资料:

李开复,前谷歌中国区总裁。从职业经理人转型为投资人,从冲锋在技术和商业创新的一线退至幕后、扶持后进,成为了最受青年人欢迎的职业导师。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始于1990年,那时他受联合国邀请来华演讲2周。每次演讲结束时,满屋子的学生不停地抛出问题,想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微软这样世界顶级公司认可的人才。“一定要帮帮他们。”李开复被大学生渴望成才的热情感动了。这之后,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以及开复学生网,使得李开复成了名副其实的“青年导师”。从微软到谷歌,李开复的职业在变,但唯有“导师”的角色不变,他利用周末去高校演讲,一年至少有20~30次的公益演讲。

●入榜理由:

当社会舆论近乎一致地把大学生与“没有实干精神、上手慢、职业素质差”等字眼联系起来的时候,这个群体也开始茫然了。然而,李开复的言传身教,为大学生们开通了连接学校与社会岗位的绿色通道,李开复用他的热情与坚持,还有发自内心的对职业教育的热爱,为大学生们开启了一座职前教育的殿堂。

青年技师的杰出代表

刘新海:技能大赛成就的“焊工状元”

●人物资料:

今年37岁的刘新海是河南省洛阳市关林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的一名焊工。他是我国2004年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以来,在本职岗位上建功成才的受益者之一,特别是青年职业技能竞赛的奖励政策,使他很快从一名中级技工成长为高级技师。1989年,刘新海考入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技工学校学焊接,从技校毕业后开始做实习焊工。那时候的他以为自己这一辈子不会与大学有缘了,然而后来在各类技能大赛中的出色表现又使他圆了自己的大学梦。2004年9月,在河南省首届职工技术运动会上,刘新海获得电焊工决赛第一名,被授予“焊工状元”、“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2005年4月,他作为石油行业代表队的选手,在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第七届焊工大赛中以优异成绩为石油队摘取了行业队金牌。在2005年5月团中央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首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他一举夺得了焊工第一名,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以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5年9月,公司对刘新海给予了一项特殊的奖励:送他到西安交通大学焊接研究所学习一年,专攻电焊专业。刘新海知道,从大学里出来之后,他面临的将是一个全新的人生。这一切不仅源于他自己的执著努力和对焊工工作“绣花”一样的细心,也源于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为他这样的青年技术工人提供了改变职业生涯的机遇。

●入榜理由:

成才环境为刘新海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他的成才观却是促使他成功的首要因素。“我觉得既然选择了干工人,就一定得干出个样子来。如果整天朝三暮四,想着跳槽挣钱,最后肯定啥也得不到。”这位技能大赛成就的“焊工状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国青年技能人才的成长成才树立了榜样。

苗俭:技校造就的“双料高级技师”

●人物资料:

今年32岁的苗俭24岁成为技师,27岁被破格评为铣工、数控工“双料高级技师”,先后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技师”等荣誉称号,享受2008年度高技能人才政府特殊津贴。作为上海航天局下属研究所一名铣工、数控工,14年来,她从事航天领域关键部件的加工工作,完成了大量“不可能任务”,为我国重点型号产品的研制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1992年夏天,苗俭在满分为510分的中考中得到了460多分,因几分之差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当时,分数够不上重点中学,就得一下子“跌落”到中职技校,她进入了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第一年学铣工,第二年学车工,到了第三年,苗俭经过考核,从200多名车工、铣工中脱颖而出,进入了每年只招收12个人的数控机床班。苗俭回想近几年的经历时说自己很幸运,因为她这个“双料技师”的“底子”正是在这所技校打下的。

●入榜理由:

在高级知识分子汇聚的航天领域,作为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而且又是一名女同志,苗俭化压力为动力,坚信“行行出状元”,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和韧劲,勤奋学习,练就高超的技能,24岁便成为技师,27岁又破格被评为铣工和数控加工“双料高级技师”,在从事数控加工4年时间里,加工了大量高难度复杂零部件,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她还经常抽出业余时间,到各大企业为青年技工授课,把自己的技能和成长经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工。

猜你喜欢

杨明青鸟李斌
World Wetlands Day
The Wizard of Oz
The Wizard of Ozby L. Frank Baum
The Wizard of Ozby L. Frank Baum
青鸟
1920s—age of progress and liberation
杨明作品展 形色·域
欣赏美的眼睛——读《青鸟》有感
杨明的雕塑
Dual state-parameter optimal estimation of one-dimensional open channel model using ensemble Kalman fi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