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2009-01-22王香红
王香红
电力拖动课程是职业技工学校电工专业及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存在弊端,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学好该课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习教学,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由不同的教研室和老师担任,课程进度不易统一,因此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刚接触电器元件,对电器元件的认识很陌生,加上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较多,听起课来较枯燥,难以激发学习兴趣。第二,学生做理论作业时,缺乏感性认识,没有实践操作的机会,缺乏针对性,很难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第三,学生在上理论课时,多数还没有接触实践,只是盲目进行接收,对所学内容和目的不够清楚。第四,实习教学滞后理论教学,加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理论学习不扎实,就谈不上用理论来指导实训。
针对上述弊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践对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解决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缺陷,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理论课与生产实习课由同一位老师同时进行,实践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进度以及学生掌握技能的快慢进行适当地控制,并采取以现场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这样既突出了操作技能的训练,又使学生学到与职业技能相关的知识,充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1.实践
打破了以往的“先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自到实习场地参观,以增加感性认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2.理论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由实践上升到理论。
3.再实践
学生学完一个课题的理论课之后,再回到实践操作中去,让学生亲自动手。在了解电器元件及控制线路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电气元件的拆装和通电试验,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笔者就《电力拖动》课程中接触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例,说明如何上好“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1.参观设备控制线路,了解其作用是重要环节
学好电力拖动课程的前提是学好各分立电器元件,了解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是学好电气控制线路的重要依据,也是掌握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的基础,要求学生在学习控制线路之前,对常用电器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足够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2.理论学习
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提倡“互动式”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课堂教学更生动,学生更感兴趣。最终,达到透彻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3.实训教学
完成理论教学之后,转入实习教学,从理论再回到实践中去。首先,进行电器元件的拆装检修训练,在充分了解元件各部分结构的基础上,达到灵活检修的目的,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元件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得到加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最后,让学生到实习工厂进行实际应用的训练,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的能力,掌握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实践——理论——再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点分析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了操作训练,又使学生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引发学生思考能力为主,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紧密相结合的意识,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采用上述做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既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又学到了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