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漫长的旅程》的戏剧冲突

2009-01-21陈桂成朱江勇

山花 2009年22期
关键词:杰米玛丽悲剧

陈桂成 朱江勇

《漫长的旅程》是一部表现家庭悲剧,带着奥尼尔“血和泪”的作品,主要角色是蒂龙一家四口,父亲詹姆斯·蒂龙,母亲玛丽·蒂龙,哥哥杰米和弟弟艾德蒙,以及使女凯瑟林。故事发生在蒂龙家,共四幕,时间从早晨到午夜,是典型的“三一律”结构。讲述的是“父辈早年贫穷,后来依靠艰苦奋斗发了财,因而爱钱如命,生活极其俭省,以至被视为吝啬。他们希望子女能像他们自己一样,闯出一条路来,但有时过火些,妻儿们则认为影响了他们的幸福。他们彼此眷爱却又彼此憎恨、埋怨、责难,亲人不像亲人,路人不像路人——难道这不是资本主义世界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么?”全剧很沉闷、压抑,然而奥尼尔自己却很喜欢这部作品,认为是他作品中最好的一部。

该作除了思想内容深邃和结构太像戏剧之外,最大的特点是剧中委屈尽情的戏剧冲突。每一部戏都有戏剧冲突,通常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许多理论家认为“冲突”是戏剧艺术的特征和本质。法国戏剧批评家布伦退尔是“冲突”说的代表人物,他强调“人的自觉意志”是戏剧的主要动力,并且认为“戏剧所表现的是人的意志与神秘力量或自然力量(它使我们变得有限和渺小)之间的冲突”,“立定一个目标,导使一切都趋向它,努力使一切和它一致,这就是所谓‘意志”,但是“意志冲突”不能解释人物为什么会产生特定的行动。霍华德·劳逊认为“戏剧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冲突——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或集体与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在冲突中自觉意志被运用来实现某些特定的、可以理解的目标,它所具有的强度应足以导使冲突到达危机的顶点。”他强调人的意志与社会必然性的关系,冲突是“社会性冲突”,必须通过行为及其后果来确定“自觉意志”的定义。我国戏剧理论家顾仲彝教授也认为“戏剧冲突是戏剧创作的基本特征”。谭霈生先生则认,为在本质上说,所谓“戏剧冲突”,就是“性格冲突”,可以理解为活生生的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当然也有像阿契尔那样反对“冲突”说,认为戏剧是“激变”的艺术,正如小说是“渐变”的艺术一样。

戏剧是行动的艺术,人物的行动从他自身的意志、利益、情感出发,然而每个个体的意志、利益、情感又不一样,所以人物行动的不同内涵导致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剧中人物动作与反动作,冲突就在动作与反动作中产生。冲突在不同人物之间的根源在于人物的性格,这种性格导致的冲突包含了“自觉意志”、意志与社会的“社会性冲突”的内涵,即谭霈生所说“性格冲突”。性格冲突有外部冲突和内部冲突,英国布拉德认为悲剧中两种冲突都是必要的,甚至认为“把兴趣集中在内心的斗争上面”,是“更伟大的戏剧”。但悲剧冲突并不只表现善或恶,而要像黑格尔所说表现“两善两恶”才最理想。戏剧情境对冲突对冲突有重要影响,与冲突不可分开。笔者认为奥尼尔《漫长的旅程》的戏剧冲突是冲突重在内心、“最理想的悲剧冲突”、注重情境与冲突结合。

一、冲突重在内心

悲剧的戏剧性,一方面来自不同性格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来自性格内部的冲突。一部戏缺少性格内在的冲突,会导致外部冲突的单薄和肤浅,许多优秀作品都有人物丰富的性格内部冲突。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就是性格内部冲突的典型例子,他在复仇道路上有着深刻尖锐的矛盾,当父亲的鬼魂告诉他事情真相后,他半信半疑,又为自己的犹豫和软弱而感到自责。他抑郁、彷徨,不断思索,内心深处有着多重矛盾。他一层层解剖自我,督促自己的行动,但性格的软弱致使他的行动迟迟不能付诸实践。他意识到自己的重任,但又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力量。剧中哈姆雷特大段内心独白在阴郁、灰暗、紧张的氛围里进行,很好地体现了他性格内部冲突,恰如别林斯基评价他“拥有巨人的雄心和婴儿的意志”。

黑格尔很重视戏剧内心冲突引起的戏剧性,他说:“真正的戏剧性在于,由剧中人物自己说出在各种旨趣的斗争,以及人物性格和情欲分裂之中的心事话。”剧中的人物正是通过各自“心事话”诉说,形成了内心戏剧性冲突。玛丽的“心事话”体现得尤其明显,她不断地回忆过去,少女时代的她幸福浪漫,她出生于有地位家庭,在最好的修道院接受过教育。她的理想是做一名修女,过着参加宴会、舞会的生活,但爱上蒂龙后她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她和蒂龙相爱有一段时间过得很幸福、快乐,但现实沮丧的生活使她逐渐失去自我。她跟着蒂龙演出奔波,在伙食和住宿条件极差的旅馆中孤独等待丈夫演出回来。第三幕很长一段都是玛丽在回忆少女时代,以及最初与蒂龙相爱的情景。

在美好的记忆与现实之间,交织着玛丽的欢乐与痛苦,她逐渐对丈夫失去以前的感觉。杰米堕落成一个酗酒和到妓院去虚度时光的浪荡子,艾德蒙的肺病使她对儿子忧心忡忡,而自己则在吸毒的内疚与不能自拔的矛盾中。现实的失落,信仰的迷失,孤独迷乱中的她只好躲在楼上吸毒寻求短暂快感,或者通过回忆自己年轻美貌的时代来填补空虚。这些场景都很好地体现了玛丽的内心冲突。

最后的场景又是玛丽的内心冲突,玛丽做梦一样凝视着前方,脸上显得年轻纯真。她自言自语回忆年轻时看到圣母显灵的情景,在圣母前面祈祷时才显得安宁。她仿佛在梦幻中,其他人也在椅子上微微一动或一动不动。表面上,一家人的冲突在静穆、平和中结束,但是他们之间的冲突明天将会和昨天一样。

二、“最理想的悲剧冲突”

剧中一家四口都是困惑的,他们对彼此之间的爱与关怀都有自己的体验,对爱都有发言权,但他们之间的爱却不能很好地沟通,不能相互理解,导致相互怨恨。詹姆斯·蒂龙认为他爱着妻子和孩子们,他为家庭奔波操劳,还为家里买了别墅。他为妻子的毒瘾想尽了办法,还乞求妻子戒掉吸毒:

“玛丽·蒂龙!(他突然抱紧她——伤心地)亲爱的玛丽!看在上帝的分上,看在孩子们和你自己的分上,现在你不能戒掉吗?”

但妻子的反应总是转移话题,连试一试的想法都没有。他还为艾德蒙的肺病伤透脑筋,也为杰米的堕落感到不安。玛丽也认为自己爱着丈夫,不断地回忆恋爱时那个潇洒英俊的蒂龙,却不知道自己爱的是以前的还是眼前的蒂龙,她也爱着两个儿子,更为艾德蒙的病担心。杰米深爱着他的母亲,但是他却认为母亲根本不爱他,爱的是弟弟艾德蒙,母亲对弟弟的爱忽略了他的存在,他只好整天借酒或者到妓院去虚度时光。杰米一方面怨父亲没有好好地为弟弟治病,一方面又把邪恶的意识灌输给弟弟。艾德蒙爱着母亲,也请求母亲戒掉吸毒:

“艾德蒙 (捕捉她的目光)妈妈,请您听我说!我有件事要请求您!您——刚刚开始,您还能停得住。您有这种意志的力量,我们会帮助您。什么事我都可以做!行吗,妈妈?

“玛丽(口吃地央求)请你不要——不要说你还不明白的事情!

“艾德蒙 (低沉地)好吧,我不说。我知道说了也没用。”

艾德蒙也不怨恨父亲,尽管是由于父亲的吝啬使他的病情恶化,对哥哥杰米,他还有些敬意。但是肺结核摧残了艾德蒙的身体,使他对生活摇摆不定,他对家人的爱也显得苍白无力。

一家都在相互表示爱,却在表达爱的过程中显得无力,彼此猜疑乃至摧残。奥尼尔很重视人物的内心冲突,通过人物不同的方式诉说自己值得回忆的事情,来摆脱内心的空虚,在诉说的过程中又伤害了对方,因爱变成了恨。由爱成为恨在剧中表现得很明显,如果剧中爱代表善、恨代表恶的话,那么剧中戏剧性的冲突是黑格尔所说“两善两恶”冲突的结果。黑格尔反对悲剧只表现纯善或表现纯恶,因为这样是不真实、不合理,他说:“在一种动作的理想的表现中,纯然反面的力量却不应作为必不可少的反动作的基本根源。”在黑格尔看来,最理想的悲剧冲突双方都应既是善的,又在实现善的过程中产生了恶。《漫长的旅程》的悲剧冲突就是黑格尔说的“最理想的悲剧冲突”,一家四口每个人都是爱着对方(善的一面),却在实现善的过程中彼此产生了恨(恶的一面)。

三、注重戏剧情境与冲突结合

从狄德罗到黑格尔都重视对“情境”的论述,狄德罗认为戏剧中情境比人物性格更重要,“因为性格要取决于情境。”其次,他还强调情境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冲突。最后,狄德罗还认为情境是由“家庭关系、职业关系和友敌关系”等形成的。黑格尔则进一步讨论了情境在戏剧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在他看来,情境是“一般世界情况”的定性化和具体化的结果,它指的是能够直接作用于个别人物,推动其行动的客观的环境、情况和关系。情境是使性格得以充分展现的“机缘”,也是人物行动的“外因”。归纳狄德罗和黑格尔戏剧“情境”的含义,可理解为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事件和特定的人物关系,是促使戏剧冲突爆发、发展的契机,也是人物特定动作产生的条件,情境和冲突是密不可分的。

就《漫长的旅程》的戏剧情境分析,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在蒂龙家里,蒂龙和杰米用不断酗酒来摆脱空虚,玛丽则偷偷在楼上吸毒求得暂时的满足。一家人在家不断地相互争吵、抱怨,构成整个家的压抑气氛。雾角号不停地吹响,搅得烦躁的玛丽更加不安。剧中的事件主要有两件,一是玛丽的吸毒,二是艾德蒙的肺病。第一幕蒂龙和杰米争吵,就是因为艾德蒙的肺病,杰米怪父亲吝啬不找好医生导致艾德蒙病情加重;艾德蒙和母亲的冲突也是因为谈到吸毒和肺病两件事情。第二幕艾德蒙和杰米的冲突是因为谈到母亲的吸毒。第三幕玛丽、艾德蒙和蒂龙之间的冲突和这两件事情有关。第四幕艾德蒙和蒂龙的冲突也是谈到玛丽的吸毒。几乎整个戏剧冲突都贯穿着这两件事情。剧中的人物关系是夫妻、父子、母子和兄弟的关系,这些关系决定了冲突是家庭矛盾的内部冲突,而不是友敌关系、职业关系的冲突。

人物行动是由性格决定,性格又受情境的制约,情境是促使人物行动的重要因素,不同人物在相同情境下会有不同行动。《漫长的旅程》中的相同情境下,一家四口选择不同的方式来摆脱空虚,表达自己对彼此的爱,但各自的行动又导致他们之间矛盾的冲突。

奥尼尔还把戏剧冲突置于剧本之外的情境中,即当时的社会背景。他认为蒂龙一家的爱是残缺、自私的,根源在于他们失去了对上帝的爱,或者说是他们一家丧失了宗教信仰这一合理的内核。剧本是这样写玛丽处于狂迷状态中寻找丢失了象征宗教信仰的“东西”:

“玛丽(环视着)我迫切需要的一件东西。我想起来了,我有它在手,从不感到寂寞,从不感到害怕。我不会永远失去它吧,要是这么想,我就会死掉。因为她就没有希望了。”

结尾处玛丽回忆年轻在圣母神龛前祈祷时内心的平静,但是玛丽丢了它,她一家人也丢了它,没有了信仰,人性和神性不再和谐,只有在痛苦和迷茫中丧失自我。奥尼尔通过对基督信仰的曲折肯定,表达了宗教对人类生活意义的保障作用。

《漫长的旅程》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是奥尼尔一生创作艺术的总结,作者更多是从人物心理、生理和社会学的意义出发探寻悲剧成因,摒弃原有的单纯性格和天命造成的悲剧。在悲剧人物的选择上,奥尼尔不是选择神、国王这些高贵的人物,而是把目光投放到普通人,剧中悲剧冲突重在内心、“最理想的悲剧冲突”、注重情境与冲突结合,展现了他高超的戏剧艺术。《漫长的旅程》不像亚里士多德说的用“突转”与“发现”来造成强烈的戏剧效果,没有像《雷雨》那种“发现”真相大白后剧情“突转”,掀起暴风雨般的戏剧高潮。相反,奥尼尔将催生冲突的酵母投放到这部作品中,让催生酵母在特定的戏剧情境中慢慢发酵,重在表现人物内心的戏剧冲突,体现出静穆的悲剧美学,与他所表现的失去宗教信仰而迷茫的严肃主题是完美一致的。

参考文献

[1][美]尤金·奥尼尔.漫长的旅程[M].欧阳基等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2]布伦退尔.《戏剧规律》.《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8年.

[3]霍华德·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8年.

[4]顾仲彝.编剧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

[5]谭霈生.论戏剧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

[6][德]黑格尔.《美学》第3卷(下册)[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7]谭霈生.戏剧艺术特征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

作者简介

陈桂成(1964—),男,研究生学历,籍贯:广西陆川县,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

朱江勇(1976—),男,江西瑞金人,厦门大学中文系2007级博士研究生,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戏剧理论与戏曲文化。

猜你喜欢

杰米玛丽悲剧
伟大的悲剧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和我一起玩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玛丽的怪兽美容店
谁在撒谎
杰米历险记
聪明的杰米
也用泥土造人的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