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汉乐府研究窥貌
2009-01-21谢丹
谢 丹
汉乐府民歌是我国古代文学长廊中的一株奇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有了汉乐府民歌,相对于我国其他封建朝代而言相当落寞的汉代诗坛才不至于显得格外冷清。
各时代有各时代的文学特征。汉代是宗经的时代,文学此一时期还处于经学的附庸,并未得到独立。文人以文学创作为事业在此一时期是难以想象的事。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诗歌总集《诗三百》也要冠以“经”之名与实施教化之功用才能得到广泛教授。汉乐府民歌就盛行于此一时期,它也是民间的产物。不过与《诗经》一样,汉乐府也是首先被赋予了严肃的政治功能之后才能登上大雅之堂。《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了乐府的起源:“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观风俗,知薄厚云。”
实际上,汉乐府民歌对于统治阶级了解民风、民俗、民间疾苦的作用十分有限,倒是将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歌谣,尤其是郑声带入了宫廷,由宫廷乐师如李延年之流加以音乐润色之后深为汉武帝及统治阶层所喜好,从而推广开来,成为一时之风尚。
正是由于西汉乐府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所需要的政治功用没有体现出来,反而产生了他们所不希望看到的不良影响,因此在《汉书·艺文志》中没有留下西汉乐府的具体记载,只在歌诗一类中记录下了各方歌诗的篇数而已,使我们不能一览当年盛极一时的西汉乐府的风貌,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代表汉乐府最高成就的民间乐府都产生于东汉时期。
东汉末年,随着文学自觉性的逐渐觉醒与文人个人意识的增强,文人们开始有意识地汲收民间乐府的精髓进行乐府创作,其风日炽,作者斯繁。代表作品有傅毅的《冉冉孤生竹》、张衡的《同声歌》、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等,颇具一时之盛。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期。此一时期里文人自我意识完全觉醒,文学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并从经学附庸中完全独立出来。不但文学创作活动在统治阶级的倡导下上行下效地空前繁荣起来,文学理论总结也达到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高峰,并产生了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
但是这一时期对于汉乐府的研究却极为有限,这种情况是由于当时文学风格的发展正处于由简入繁,由淳朴转雕琢的阶段,文人的审美倾向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这种现象自然导致了率真淳朴的汉乐府不受到主流文人的重视而被文学批评家所冷淡了。具体地表现在钟嵘的《诗品》对于汉乐府不置一词,陆机《文赋》也未提及乐府。至于诸曹氏父子、萧氏父子论文书信诸篇等,也未见对于汉乐府有何评论之语,独刘勰《文心雕龙》中列《乐府》一体可据。如此看来,要研究此一时期的汉乐府研究情况具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梳理。
首先,正史中关于汉乐府的记录资料。
汉乐府的原始材料主要来源于此一时期的正史之中。正史中虽然并未对汉乐府进行专题的研究,不过包含了关于汉乐府的绝大部分我们目前所能找到的最早的资料。我们要进行汉乐府研究的话,正史中的重要资料当然是首先要搜集的。
对于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汉乐府研究来说,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史书有《史记·乐书》《汉书·礼乐志》《晋书·乐志》与《宋书·乐志》。
《史记·乐书》中先叙述了自先秦至汉武帝时的音乐情况,大要说明郑声流行,不能“助流政教”。文中又提到汉武时作《安世房中乐》十九章“至今上即位,作十九章,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声,拜为协律都尉。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多尔雅之文。”这里虽没录入全文,也可知《安世房中乐》的歌词是佶屈聱牙,难以通解的。《乐书》中还节录了《郊祀天马歌》。
《汉书·礼乐志》中全录了《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和《郊祀天马歌》十九章,是研究汉贵族乐章必须细读的篇目。不过对于西汉乐府所采集的民间谣讴,随着汉乐府政治功能的没落与娱乐功能的增强而不受到正统史家的重视,从而失录,十分可惜。
《晋书·乐志》论及晋与南朝乐府的情况较多,不过首次记载了鼓角横吹曲肇始于汉代,是值得注意的。
《宋书·乐志》对于乐府的论述分四卷进行。第一卷叙述自汉至宋的音乐情况。先述雅乐(郊庙乐及朝享乐),次述俗乐(分散乐、杂歌曲、杂舞曲诸项),最后述八音乐器。述俗乐、乐器部分,内容颇详,且为《史记》《汉书》所未有,最足注意。之后三卷,主要著录乐章。前一卷录郊庙及朝享乐章,有魏、晋、宋三代歌词。中间一卷录汉魏相和歌词。现存著录乐府中民谣之古籍,以《宋书》此郑为最早,其功甚大。最后一卷著录汉、魏、晋、宋杂舞曲辞与鼓吹铙歌。《汉铙歌》十八曲,至《宋书·乐志》始被著录。
除了正史,这一时期的一部诗文总集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对于汉乐府诗歌的保存功不可没。虽然这部诗文总集在文学史上的评价不高,但它在第一卷中保存了大量的汉乐府民歌,尤其是代表东汉乐府叙事诗最高成就的《孔雀东南飞》正是赖这部书得以保存,实为研究汉乐府不可或缺的一部重要书籍。
其次,此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专门论述乐府的重要专著,比如蔡邕的《琴操》与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辑佚)。
《隋书·经籍志》载《琴操》三卷,晋广陵相孔衍撰。《崇文总目》、《中兴书目》并以属之孔衍。而传注所引及《读画斋丛书》所传本皆属蔡邕。马端辰以为“《隋志》言孔衍撰者,谓撰述蔡邕之书,非谓孔衍自著也。”
《琴操》共二卷,上卷述古琴曲五曲、十二操、九引,其名与《乐府诗集》卷五九琴曲歌词题解相合。下卷述河间杂歌(《乐府》作新歌)二十一章,然实有二十四曲,最后《处女吟》、《流澌吟》、《双燕离》三曲有名目缺叙述(《处女吟》存“鲁处女所作也”一句)。
此书所收琴曲,除《琴操》、《霍将军歌》、《怨旷思维歌》等为秦汉时作外,其余大抵为先秦旧曲。所引歌词,多四言或杂言,与《诗》、《骚》体制略同。
《古今乐录》原书已佚,现存为辑佚本。《隋书·经籍志》经部乐类中记载着:“《古今乐录》十二卷,陈沙门智匠撰。”王应麟《玉海》引《中兴书目》:“《古今乐录》,陈光大二年僧智匠撰,起汉迄陈。”郭茂倩《乐府诗集》及《太平御览》等类书引录颇多。清王谟《汉魏遗书考》,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各有辑本,但都不完备。
这部书是研究汉魏六朝乐府极其重要的资料。全书叙录周详,凡郊庙、燕射、恺乐、相和、清商、舞曲、琴曲等曲词以至乐律、乐器等方面,均曾涉及。原书十三卷,大约兼录歌词,实为唐以前叙录乐章最完备之著述。《乐府诗集》题解中引其说极多,其中关于相和、清商两部分尤足注意。相和方面,乐录多征引晋荀勖《荀氏录》、刘宋张永《元嘉正声伎录》、萧齐王僧虔《大明三年宴乐伎录》(这三书唐时已失传)之记述,于曲调之类别、体制及流传情况,有明确之叙述。于南朝清商曲之类别、体制、本事等,叙述较《宋书·乐志》为详备。此两部分是研究乐府民歌的头等重要材料。
此外,此一时期还有一些重要的部分论述乐府的著作,如晋崔豹之《古今注》与梁刘勰之《文心雕龙·乐府》。
《古今注》共三卷。中卷音乐一门,专述乐府歌曲本事及缘起。共十八条,其目如下:(1)《雉朝飞》; (2)《别鹤操》;(3)《走马引》;(4)《武溪深》;(5)《淮南王》;(6)《箜篌引》;(7)《吴趋曲》;(8)《平陵东》;(9)《薤露》、《蒿里》;(10)《陌上桑》;(11)《杞梁妻》;(12)《钓竿》;(13)《董逃歌》;(14)《短箫铙歌》;(15)《上留田》;(16)《日重光》、《月重光》;(17)《横吹》;(18)《后汉蔡邕益琴为九弦》。
《文心雕龙·乐府》中所说之“乐府”,并不专指汉乐府而言,而指的是所有配乐的歌“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钧天九奏,既其上帝,葛天八阕,爰乃皇时。”对于汉乐府,刘勰也有提及“暨武帝崇礼,始立乐府,总赵代之音,撮齐楚之气,延年以曼声协律,朱马以骚体制歌。”刘勰由于其宗经的立场,在这篇文章里有以周王朝的雅乐来作为衡量乐府雅俗优劣的倾向,将虞舜的《韶乐》、夏禹的《大夏》与周代的雅乐称为雅声,认为汉初“颇袭秦旧”,雅声已经不能恢复。他又批评曹操、曹丕的乐府诗“虽三调之正声,实《韶》《夏》之郑曲也”。这篇文章论述乐府还有一个不足就是对于汉乐府中成就最高之叙事诗如《孔雀东南飞》等这些汉乐府中最重要的作品只字不提。当然这也是受着时代文学审美观的影响所致。同时代最重要的诗文总集梁昭明太子所编之《文选》对于汉乐府诗所选录同样也寥寥无几。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汉乐府的研究是极为有限的,所保存下来的资料也以上述为主。许多著名文人如三曹、陆机、江淹等都作了大量乐府或拟乐府作品,尤其是陆机,他的著名文学批评文章《文赋》对于乐府不置一词,却又大量创作拟乐府诗歌,这种奇怪的现象体现了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规律,即新文学形式往往从民间文学中汲收营养,通过文人之手雅化后荣登文学雅堂。在文人们刚刚受到民间文学的吸引并开始仿作时,这种文学样式往往是作为俗文学形式而为文人所羞于承认的。在这样的阶段,文人们是不会把这样的文学样式作为正统的文学形式加以讨论和评述的,哪怕他们已为这样的民间文学所深深吸引,爱不释手,歌不离口。
这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乐府研究的特殊面貌。虽然有限,却也是汉乐府研究所赖以发展的最原始最本真的土壤。
参考文献
[1]司马迁撰.《史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班固撰.《汉书》.中华书局.
[3]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87年版.
[4]沈约撰.《宋书》.中华书局1987年版.
[5]魏征等撰.《隋书》.中华书局1987年版.
[6]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7]徐陵编.吴兆宜注.《玉台新咏》 .中华书局1985年版.
[8]萧涤非撰.《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9]王运熙撰.《乐府诗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10]杨生枝撰.《乐府诗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作者简介
谢丹(1974—),贵州省兴仁县人。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现在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