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道德滑坡现象思考
2009-01-20黄建鹏
黄建鹏
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此期间道德滑坡现象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已经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当前道德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道德体系的重新构建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继承优秀中华美德,认清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关系,加强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的道德体系。
关键词 道德 社会转型期 和谐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1-238-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社会的道德环境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恶化,人心不古的叹惜声不绝于耳。当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社会道德水平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时,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道德建设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一、当前社会道德出现滑坡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转型太快,道德体系建设没有跟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引起人们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中国人传统的义利观、效率观中包含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比如“君子言义不言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人际和谐不重工作效率,谋人胜于谋事等观念受到挑战,逐步被淘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开始逐步确立,追求个人正当利益、重视个人价值、开拓创新、平等竞争、讲求效率、珍惜时间、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是社会转型之快,一时让人们难以适应。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混淆甚至颠倒了。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评价混乱,道德精神迷失,中国的伦理道德状况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
(二)过分强调物质利益,导致对精神追求淡漠,社会出现贬抑精神价值倾向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追求利益,并没有错。但往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因此当我们喊出物质精神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时候,早已经是一手软一手硬了。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经开始了对追求物质利益公开的鼓励与倡导,相比以前“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以前是精神的追求比重过大了。就是当年的大跃进,也主要是精神层面的,现实中以失败而告终。可改革开放之后当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成为全社会的主旋律时,无形中引导了公民的努力方向,社会中出现贬抑精神价值追求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诚信缺失,导致社会信任危机
政府部门一些公众事件处理不当引起了百姓对政府的严重不满,造成了政府公信力的下降。比如云南晋宁县的“躲猫猫事件”中看守所的声明、杭州“5·7”飙车案中交警的速度通报等,都是不负责任的推辞与掩盖。这些都造成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一些企业甚至是知名大企业的造假行为,比如三鹿集团的毒奶粉,给许多的家庭造成了不幸。这种不诚信行为直接导致了三鹿的破产,但更严重的是造成了民众对企业生产行为的不信任。社会上的诈骗成风,不计其数的人们上当受骗,结果就是人们以邻为壑,造成人们之间的互不信任。整个社会好像都陷入了诚信危机,人们身在其中,不堪其苦。
(四)腐败问题导致导向偏差
当前,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给社会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给我们整体的干部形象蒙上一层阴影。就是这一小撮人,没有起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严重败坏了我们整个公务员队伍。此外,官员作风不正,还极易引起群众的仿效,带坏民风,或者有些群众为达到自己的功利性目的,奉承迎合,形成社会风气败坏。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观念,官员对于群众的教育,不在乎你能讲多少马列主义的大道理,而在乎你的言行是否符合党对干部的标准和要求,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五)网络推波助澜
在一个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注重物欲和功利化的时代,网络与电脑也越来越以其自由、便捷、隐秘渗透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然网络文化活跃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文化的价值内涵,但不可否认,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甚至严重,它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消解和颠覆是毋庸置疑的。正因为网络文化以空前的渗透力消解着当代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念,轻者造成传统文化的失落、人们精神的困惑与迷茫,重者导致个人主义、物欲主义泛滥成灾甚至网络犯罪的日益严重。
二、重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道德体系的几点对策
针对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困境,我们应该对症下药,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完善我国的道德建设,使之适应我们面临的经济建设,改善民众的社会生活环境,使人们在其中生活的更加幸福、和谐。为此,有以下建议。
(一)合理扬弃我国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国家,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我们民族所看重的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崇礼重义的仁爱精神、诚实守信的践行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优秀民族精神。这些都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舍弃掉。它依然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的核心。
(二)理顺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当前有人把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归罪于市场经济,认为是市场经济的逐利特性导致了人们道德标准混乱与水平下降。从实践上看,恰恰是当前反市场经济行为是造成不道德和不良风气的重要原因。真正的市场经济是公正的、平等的、自由的、法治的、有秩序的,它不允许坑蒙拐骗,也不允许钻法律空子,从而对道德建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适当把一部分道德问题纳入法律范畴
新加坡环境一直为国外游人所称道,可最早时候并不这样。通过法律措施,对一些违反公德的行为严惩不殆,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新加坡罚款项目名目繁多,几乎涉及所有公共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加坡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罚出来的。通过这样的道德问题法治化,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个国家的道德水平,我们可以借鉴这个很好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王立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2]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古吴轩出版社.2005.
[3]中央宣传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