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零售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2009-01-20曹彩杰

中国集体经济 2009年11期
关键词:零售业核心竞争力措施

曹彩杰

摘要:中国零售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在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内,各种零售业态(百货店、超级市场、仓储店、购物中心、专卖店、便利店等)发展迅速,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一个多世纪的零售业态发展历程,形成了业态竞争多元化的局面。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零售业欲在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零售业;核心竞争力;措施

一、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渊源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过程,它是与经济学研究和企业能力理论研究联系在一起的。在现代经济学中,对企业能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企业内部分工的性质和程度是限制规模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进而决定了企业规模成长的界限。大卫·李嘉图于1817年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中指出,组织特定的资产、技巧和能力对分工效率影响很大。在此基础上,1920年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创立了“企业内在成长论”,指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存在着“差异分工”,这种分工与其各自的知识和技能相关,这种知识和技能可以被看作是企业的能力。“企业内在成长论”可以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雏形。

1959年,潘罗斯发表其经典著作《企业增长理论》,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企业内部的资源。潘罗斯将企业定义为“被一个行政管理框架协调并限定边界的资源集合”,并认为企业的增长源泉是企业的内部资源。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核心竞争力理论得到空前的发展。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的《企业的核心能力》一文的发表,标志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正式提出。他们认为,核心能力也称为核心竞争力,即“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整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这是一种基于技术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此外,众多学者从自身的研究角度出发,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形成了关于核心竞争力的不同理论。以巴顿(Dorothy Leonard Barton)为代表的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外泄的企业专有知识和信息。以克里斯汀·奥利佛(Christine Oliver)为代表的基于资源观的核心竞争力,强调资源和能力对企业获得高额利润回报和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

二、中国零售业竞争力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零售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而今,它不仅使零售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行业,而且对整个流通业乃至经济运行方式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这种变化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国内零售市场容量迅速扩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90年的8300亿元、1997年的26843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5842亿元,年均增长34.8%,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

第二,连锁经营方式成功导入,新兴业态层出不穷。近几年连锁经营在大中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很快,并受到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普遍认同。目前中国大陆零售市场零售业态主要有:百货商店、购物中心、超市、仓储式商场、专卖(业)店、便利店、无店铺销售、网上销售、商品批发市场等。大型百货店目前仍是中国零售市场的主要业态,约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超市零售企业消费品零售额目前约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2001年全国亿元以上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商品零售额为5156.5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72%。

第三,新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被零售业率先采用,并向整个流通业传播。P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配送平台等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应用,使商业活动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引发了国内以流通社会化、现代化和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为主要内容的流通革命。

第四,零售业作为流通的最终通道对上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和主导化趋势开始显现。

三、提升中国零售业核心竞争力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策调控作用

1、宏观政策的调控作用。第一,零售企业兼并重组政策。政府兼并重组促进政策的主要职能是宏观引导、协调与服务,推动其良性进行,在这一政策下,优势企业会通过纵向、横向和复合型兼并与重组,迅速扩大规模,在减少企业数量的同时,形成大型的、多角化经营的零售企业或企业集团,提高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零售企业联合政策。政府主管部门应将促进零售业发展的普遍性优惠政策转向重点扶植零售业联合上来,在信贷上给予政策倾斜,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在立法上给予保护,促进其快速成长。对于不具备组建零售企业集团紧密性联合方式的企业可以建立较为松散的联合模式。

2、微观政策的协调作用。第一,零售业企业战略调整。在信息社会到来的今天,对大多数零售企业来讲,都会面临市场竞争与合作互动的关系的问题,即如何有效解决供应链上、下游及同行企业的相互竞争与合作关系。在未来的零售业市场竞争中,必须实现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策略,通过合作来降低交易与竞争成本,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实力。第二,零售业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提高组织化水平,积极发展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当前发展流通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选择,是零售业寻求规模效益,构筑21世纪大商业、大贸易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第三,加快国有零售企业改革步伐,推动国有资本重组。对国有零售企业进行重组、改造,以优势企业为龙头,采取联合、兼并、托管等方式,推动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重组,使国有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以提高经济效益,实行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出卖等多种方式的改革,在其绝大部分退出国有序列以后,通过发展加盟连锁、自由连锁等方式用商品和经营技术的纽带把它们联接起来,逐步使国有资本实现从经营资金过渡到经营资本的置换,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科学配置业态结构

目前,传统的百货商店普遍处于生命周期的后成熟期和衰退期,而连锁店、专卖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卖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在中国则处于其生命周期的创建和发展阶段,市场空间很大。因此,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速调整零售业态结构,是中国零售业“强身健体”的必由之路。

1、各业态优势互补。第一,准确定位,加快实现从单一业态向多业态发展。第二,从世界发达国家零售业态发展的经验、趋势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看,中国零售业态结构调整的措施应为:稳定发展大型百货商店,并对其进行改造,增加服务功能满足消费者对零售发展的需求。第三,调整零售业态结构,探索零售新兴业态。第四,加强零售业态混合经营的管理,将零售业态结构调整引向深入。第五,取长补短,实现业态间优势互补。

2、调整优化业态结构。零售业的革命表明零售业必须进行连锁化发展,但发展的前提是业态转型。世界上来说其范围越来越大,所以中国将面临着连锁化发展的大环境。

3、探索并完善新兴业态。创新发展新型业态,构筑现代化的流通体系。面对新的竞争和挑战,必须加快商贸产业创新。要以建设现代化、便民化、多业态的现代流通体系为目标,推进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转变和升级,使商业成为体现城市形象的骨干亮点之一。在形式上,选择核心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管理基础好的企业,积极探索特许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还要积极拓展电子商务、信贷消费等现代营销方式,促进流通服务方式现代化。

坚持“布局合理、设施配套、规模扩大、规划有序”的原则,以增强辐射能力,提升交易方式为目标,结合不同区位、环境条件,分专业、便民、集贸三大层次,规范市场的开发建设和培育。

(三)管理创新

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是提高经济效益最显著的途径。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管理创新,将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树立起自身崭新的形象,产生强大的竞争力。

1、组织创新。目前国内发展连锁经营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在短时间内,中国连锁零售经营的发展势头令人欣喜,但是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规模小;二是定位偏;三是搞翻牌连锁;四是只重形不重内容,赶时髦,以取得政策的支持。鉴于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连锁经营中,不应只提倡正规连锁,而应以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为主,不应强调店容店貌等形式上的统一,应以联购分销、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等实质内容为首要。一种新的零售组织形式的生命力取决于它对外能否满足社会的需要,对内能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文化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地讲,创新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条件,就目前看,创新是大中型百货零售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创新的内容除了最重要的制度创新以外,至少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多种业态的创新。大型百货商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必然要向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等其他业态延伸,以扩大企业的规模和知名度,一些国际著名的商业集团正是这样发展起来的。第二,营销方式创新。包括应用代理制发展名牌经营战略,建立配送中心发展各种新型业态,实行进销分离、楼层管理、统一资金结算等措施,保证商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都是近年来许多大商场的成功经验。第三,科技创新。现代高科技已经广泛应用于世界零售业,并从电子收款等内部管理扩大到信息网络、网上购物,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兴起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大型商场要积极地学习、应用,跟上时代的步伐。第四,品牌创新。包括商品品牌、服务品牌。大商场发挥经营优势创自己的企业品牌、服务品牌,是百货业开拓市场、扩大销售的一个重要手段。第五,管理创新。管理创新的重点是财务管理与人本管理,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与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两个目的。第六,企业文化创新。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有自己的企业精神,有自己的企业理念。

3、营销创新。第一,加强宏观引导,调整零售结构,促进零售业发展。第二,适应现代商业发展的新趋势,发展新型零售业态。第三,面向知识经济,开展零售营销创新。第四,以营销效益为目标,加强企业营销管理。第五,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拓展国际市场营销空间。

(四)提高运营效率

1、财务控制。零售业加强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成本的控制,内地发展零售业应走规模经济的道路,这就要辅以先进的管理手段,譬如信息系统的利用,以此适应科学管理的要求,才能发挥信息的作用、真正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将制定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2、发展物流配送,降低成本。中国零售业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认真研究物流配送这一技术瓶颈,研制出最佳的配送方式、最佳配送路线、最佳配送时间、最低配送费用、最佳库存水平和最佳采购批量及频率等。

零售业对配送服务的选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建配送中心,即企业经营的所有商品全部由自己的配送中心配送,如沃尔玛的自建物流系统;另一种模式是内外配送服务并用。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但是也使用第三方的配送服务,一般事关企业秘密的运输由自己做,但是需要专业的配送时,委托第三方进行,因为第三方物流既专业又节约成本。随着零售业向连锁方向发展,物流配送中心显得越来越重要,配送中心是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源泉之一。

参考文献:

1、宁建新.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与提升[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2、张平华.中国企业管理创新[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3、林正修.连锁店最流行的经营模式[M].西南财大出版社,2001.

4、沈卫平.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对策思路[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0(5).

5、吕一林.美国现代商品零售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6、2002年全国百强零售企业百强排名[J].商业时代,2005(18).

(作者单位: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猜你喜欢

零售业核心竞争力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的逐步回归分析
零售业 餐饮业 到底谁模糊了谁?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
Retail Therapy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