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魔灯点燃教研之火,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2009-01-20马斯媛胡晓玲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3期
关键词:天河教研课程

马斯媛 胡晓玲 林 思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魔灯(Moodle)是近年来在全球风行的开源性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由于它强大的内容管理、课程管理,以及支持个性化教与学的功能和开源免费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网络教与学的创新实践之中。在本期“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中,我们为大家介绍广州“天河部落”借助魔灯课程平台促进教师教研和专业发展方面的尝试。

栏目主持人:胡小勇

2007年,“Moodle”一词开始受到中国基础教育人士的关注,人们想象着这盏洋“魔灯”将对中国的教育施展怎样的“魔法”。2007年盛夏,广州天河部落吹响了魔灯课程的“集结号”。两年过去,天河魔灯平台上由教师自行建设的课程数量已逾两百门。天河魔灯的到来,为广州天河区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勾画出更多的“可能”,也为天河部落专注教研、探寻教师专业发展蹊径的有心之人点燃星星之火。

激发群体智慧,点燃教研热情

天河魔灯课程的建设历程,是一线教师自主探索学习、“摸石头过河”的过程,在这其中,教师的内在驱动力表现得尤为重要。从教育论坛到教育博客、播客,到Blackboard,再到魔灯,一线教师可选择的网络平台和工具呈现多样化。对于教师而言,各种教学手段使用的更迭,既是选择、探索的阶段,也是磨合、适应的过程,这需要教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求知状态。广州体育西路小学英语组谭华老师是把魔灯应用于课堂教学并收到良好成效的代表,她建设的“七色花”Moodle House魔灯课程(见图1)关注学生的心智特点,教学方式活泼生动。尤其突出的是,“七色花”Moodle House的内容十分丰富,大量的英语阅读和游戏均以一定的故事情节为主线,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相关课程资源的广泛收集积累为该课程的设计和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评课的老师这样评价:“很佩服谭华老师,模块上的资源建设一定花费了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必定是完成了教学常规工作以后才能做的,一定耗费了她不少的业余时间。”天河魔灯的建设与完善有赖于像谭华老师的一线教师的教学智慧,更需要使这些教学智慧持续发光的热情。

良好的教研支持环境、教师群体间频繁的教研交流和活跃的沟通群落,是促使天河魔灯逐步得到教师关注和认可的外在因素。“天河部落”带动天河魔灯,为广州天河区魔灯平台应用和课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教研环境,开展魔灯课程技术培训,建立天河魔灯核心研究小组,鼓励学科骨干率先使用魔灯,建设一批优质的魔灯课程,由点及面带动其他教师的成长。天河魔灯依托天河部落博客群,教师之间的教研沟通畅通活跃,形成围绕魔灯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魔灯课程建设的有益经验在教师群落中传递和更新,带动天河魔灯课程建设的持续发展和教师群体知识建构。天河魔灯平台除了汇集面向学生的课程之外,还构建了面向教师的相关教研课程,如《Moodle入门教程》、《天河部落应用推广网络课程》、《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等,迁移教研阵地,拓宽交流平台,在开展教研活动、传播教研信息的同时,充分应用和展示了天河魔灯平台的各种模块和活动,引导教师从魔灯课程学习者的角度亲身感受、使用魔灯,从而在各自的魔灯课程建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和学习需求,建设一门真正面向学生的优质魔灯课程。

沉淀教学思考,提升教育理念

新事物的诞生总伴随着“火花”和“问号”,在天河魔灯起步之始,许多教师对魔灯充满激情,却困惑于如何借助魔灯平台将自己对教学实践的抽象认识和经验转化为符合教学原理、可操作性强、并能获得良好效果的具体课程。依托天河魔灯平台进行的教学实践,为一线教师开启了新的视野和思路,也激发着魔灯实践者的思考:如何将日常的教学设计转化成魔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与魔灯教学的结合?魔灯课程与教学内容如何实现互补或拓展?在天河部落教师博客群中,常常引发类似关于魔灯课程的讨论,讨论的热点常聚焦在如何借助魔灯平台提供的各种活动呈现教学设计思想,如何看待课程、魔灯平台与资源的关系等。天河魔灯起步的事实,也许正如专家们所说的,“广大教师已经不是‘缺乏课程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诸如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课堂还给教师和学生的新基础教育理念……人们早就耳熟能详。目前人们需要的是能够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真正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可供老师们借鉴和迁移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技术、策略和工具。”魔灯是一个将教育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它为课程建设者提供了支持学生知识建构、协作学习、交互活动、评价反馈等的活动模块,为一个具体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多种“可能”;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构筑魔灯课程的前期准备,它贯穿于课程的各个环节中,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个性化体现。魔灯平台为教师教学设计的实现提供了模块策略和技术工具,帮助教师梳理教学知识、整理课程资源、具体化教学思想,以每次课的教学活动设置为单位,建构完整的魔灯课程设计矩阵。

魔灯课程使各种教育理念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也是让天河魔灯的践行者钟情于它的原因之一。两次目睹教学设计实践与教育理论相背离的体验,昌乐小学的张惠平老师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学生是学习的中心这样的理念是否真正在我们的课堂扎根?我们如何用好理念和技术,去真正改变我们的课堂?”当前,教师本位思想仍根深蒂固,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接受情况缺乏足够的重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灌输必然导致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尚且如此,对于魔灯课程如何体现教学理念、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增进师生间交互,每个天河魔灯的践行者心中也许都在探寻更清晰的答案。一方面,魔灯的模块化设计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各种活动功能,支持各种教学设计需求;而另一方面,它只是个开源的社会软件,许多功能尚需改进,在教学实践中能发挥多大的“魔力”,取决于使用它的“阿拉丁”。对于这些,张老师已经有一个自己的答案:“我钟情于魔灯,虽然它有局限性。然而,当我们真正读懂了魔灯,用它的‘神去解决我们课堂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然后用它的‘形去实现我们的教学智慧,那才是使用魔灯的真正的智慧。”多媒体网络课程平台的热潮让许多人了解魔灯,而当“热浪”散却,只有回归对教学理论和教育理念的深沉思考,从教学设计一活动设计一资源设计的角度思考魔灯、使用魔灯,使教学思想立体化、结构化,时刻审视教学设计中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借助魔灯真正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共融。

促进教师教学探索和积累

一个新的平台——魔灯的到来必

然带动一线教师对新技术、新理念的学习。早在2007年夏季,天河区教研室便邀请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魔灯研究团队为教师们解读魔灯及其平台技术;同时,考虑到大多数中小学缺乏熟悉开源软件调试、管理的技术人员,天河区教研室还安排专业人员为教师上传、管理魔灯课程提供技术支持。魔灯是一股神奇的推力,在让教师为它着迷的同时,也激发出巨大的探究热情,许多一线教师投入大量课余时间摸索魔灯课程建设技术。对魔灯的探索并不止步于技术的掌握,天河魔灯的实践者深刻意识到,课程建设并不等同于资源建设,对具体课程环节和活动的安排虽常常借助技术实现,但是魔灯课程的设计远不止是课程资源的上传和扩充。在天河部落博客群和天河魔灯交流讨论区里,随处可见教师关于使用魔灯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反思和探讨,学科内、跨学科的魔灯教研讨论更促使教师进行自主探索,并结合使用魔灯的切身体会和经验,积极寻求采用信息技术手段高效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良方。

在天河魔灯中,优秀的魔灯课程,其共同特点之一是课程资源的丰富。建设好一门魔灯课程,是建立在教师扎实的学科教学基础之上的,而课程资源的积累丰缺往往反映基础的夯实与否。魔灯平台的模块化设计特点要求教师将教学设计以活动、资源的方式呈现,这也促使教师在日常教学和学习中有意识地收集积累各种相关资源。魔灯的资源模块、活动模块、评价模块等注重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在天河魔灯课程中汇集了大量妙趣横生的学生作品,其中不乏教师巧妙的穿针引线和抛砖引玉。可见,在魔灯课程中,学生的学习绩效与教师课堂组织和教学引导的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也将促使教师有意识地提升个人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的动力。

形成教师知识管理系统及专业化成长经验记忆库

天河魔灯平台不仅是网络课程平台,更是教师与学生的学习管理系统。我们关注学习管理系统对学生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一个魔灯课程无疑是一个与课堂学习相结合、设计精妙的学习资源库和学习活动平台;而另一方面,魔灯平台的模块化设计和活动单元的多元选择,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发挥了重要的支架作用。魔灯课程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模块化的平台特点有助于教师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并依据活动设置选择、获取、开发教学资源,应用、共享教师的显性知识;魔灯平台强大的拓展功能和便捷的内嵌工具是支持教师建设课程和实施教学的支架,便于教师将教学的思路和庞杂的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是将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情感态度等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同时,基于魔灯平台的教学活动拓宽了教师的思路,与学生、家长和教育同行的魔灯交互沟通又促进教师隐性知识的形成积累,实现了教师个人知识的再生与更新。

天河魔灯课程平台汇集了天河区各学段、各学科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教学智慧,虽然许多教师对魔灯平台的应用仍处在“学步”阶段,天河魔灯的许多课程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但是从魔灯的课程特点和发展趋势来看,它不仅见证了广州天河区基础教育学科信息化教研的发展,更记录了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成长足迹。

体育东路小学的林美娟老师将自己学习魔灯、建设魔灯课程的经验和体会写进博客日记里:《从今天起,相聚天河部落魔灯》、《迷倒在魔灯里》、《今晚玩魔灯》、《挑战魔灯课程难关》……林老师的日记中,洋溢着她对魔灯课程的热情和期待。从初闻魔灯,到掌握魔灯平台操作技术,再到应用魔灯的模块和活动构筑一个完整的课程并顺利开展教学,同天河魔灯的其他实践者一样,林老师收获了成长与快乐。在日记《挑战魔灯课程难关》中,林老师如是说:“没有困难是难得倒自己的,因为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一线教师对天河魔灯平台的着迷和对教育事业的独特理解和热爱。“做魔灯课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地补充,一点一滴地积累,这种感觉就好像搭建自己心爱的房子……玩魔灯,其乐无穷,每一个新的发现,每一个新的诞生,都惹来孩子般的惊喜”——魔灯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人性化的网络教学平台,它不是简单的教学工具或是资源容器,在某种意义上,一个设计饱满的魔灯课程将极大地提高教师的事业满足度和成就感,从同一教师各个时期的魔灯课程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教师教学思想的沉淀和教学情感的淳厚——天河魔灯正是如此,它承载着一线教师的成长印记。

猜你喜欢

天河教研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对天河览胜
一条天河走运来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我国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 “天河三号”原型机首次亮相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天河二号仍是世界最强大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