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增值
2009-01-20吕红军
吕红军
近年来,北门里小学以信息化为突破口,全力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三大工程,着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努力改革教学模式,以人和技术的双重优化和有效整合,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也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理念在真实体验中不断转变
面对发展日新月异的新一代教育技术,我校同样经历了从陌生、怀疑、好奇,到主动尝试和由衷的肯定,再到今天的研究、反思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过程。
选择信息化,是一个偶然的机会。2006年,我校有幸搭上了市“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提前读写教学”实验首班车,孩子们不同寻常的发展使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的巨大威力,由此也坚定了我们发展信息化的信心与决心。但当时的信息化也只是投影加大屏幕,当参加了几次全国的研讨会,接触了一些专家、学者,看到了更加神奇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后,一种冲动感、紧迫感促使我们加快了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核心的新技术的配备,由最初的一块,发展到全校70%教室配备,教师也由骨干示范逐步实现全员参与。同时通过参与各级的有关研讨、比赛等活动,为教师搭建了有利于专业发展的良好平台,全校上下逐步树立起发展信息化的共识。因此,对于一项新事物、新技术,我们的观点是: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技术配备在策略安排上日趋合理
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和安排资金、设备、人员和管理的问题。在设备的选择上,首先要选择与课堂教学最紧密的技术,同时要考虑性价比考虑到实际利用的价值。在投入上,要量入为出,资金充足可以一步到位,资金不足则可以逐步推进,分批实施。但最好采取错时配备的办法,保持一个合理的时间差。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一部分教师带动另—部分教师,提高了设备使用的价值;同时也有效解决了设备更新换代的问题,使最先进的设备得到及时的补充。同样,设备的维护也要及时跟上,否则,技术的双刃剑也可能伤及自身。为此,我校专门设立了教育技术处,对全校的技术设备实行统筹管理。
目前,在全校26个教学班中,交互式电子白板已经进入19个常规教室,另外还有三个公共白板教室;有11个班配备了“按按按”课堂即时反馈系统;为所有的白板安装了“一百易”英语教学平台和语、数、英、信息技术等在线教学和学习系统;全校普及了“敏特英语”教学;同时还安装了课堂录播系统,为教师的比赛、反思创造了良好条件。
应用在渐变中提升课堂质效
设备的利用率不高,是资金的最大浪费。因此,我们下大力气抓教师的利用率。在利用上,我们分两个层级,一是常态的应用,一是创新的应用,随着实践次数的增加,这些创新的应用会逐步向常态转化。
在常态的应用上,首先是抓教师的技术普及,先请公司从纯技术的角度培训教师基本功能的运用;然后让一部分年轻、信息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先行一步,边学边干边培训;同时通过举行现场展示比赛、公开课、交流研讨等活动,使教师较快掌握新技术的应用;随后明确了各个学科的课堂普及率的问题,如语、数、英等学科的课堂覆盖率不能低于50%,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推动应用的普及。
在创新应用上,一是开展项目推动,课题带动,在项目推动上凝聚教师团队,在课题研究中加深对新技术的理解。注重加强教师队伍三个层面的建设,即核心层(课题主要成员和有思想有经验的资深教师)、骨干层(有一定经验的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群众层。通过项目实施,以点带面,不断扩大信息化应用成果。目前,我校开展的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重点课题达到五个,每一个课题都由3~5名教师组成研究团队,有些教师还兼项,根据实验方案,定期展开研讨。每一个课题都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基于交互白板的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研究》在全国课题成果评选中,荣获优秀课题成果;十余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电化教育》、《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等国家级期刊上,100余篇教师的论文在全国获奖,5名教师在全国讲课、说课大赛中获一、二等奖。二是开展基于实践的创新应用。比如,在白板应用上,我们归纳出四个层次:基本功能的运用,内置资源辅助教学,与其他资源的整合,基于交互白板的小组合作学习;一百易英语的五种模式;敏特英语的两种课型;“按按按”技术的“五先五后”,都具有浓郁的特色。
创新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模式的建构。
1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
教师呈现给学生众多的相关资源或信息资源网址,学生在资源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通过浏览、阅读、聆听,感受、筛选,组织和展示表达出自己的信息,完成教学目标。此模式既可以是学生个人完成,也可以互助完成。
2基于任务和问题的探究型学习模式
教师给学生一个或多个问题,或是难以解决的疑难情境。教师不直接给予答案,学生根据问题,去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同学、教师交流讨论,提出自己论点,最终解决问题。此模式更多的应用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3基于协作的学习模式
此模式注重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互相协同关系,有利于实现人的高级认知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工具,如电子邮件、论坛、博客、MSN与其他人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就问题与其他人对话、交流、讨论来达成理解,形成共识。此模式主要应用于课后,通过学生的虚拟空间来完成。
4基于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就是利用信息化平台改变班级授课形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区别和不同兴趣,给学生一个选择机会,允许学生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或内容。此模式既可以是课上,也适用于家庭。
网络教研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以教育博客作为教师教研的主要抓手,全校教师都注册了教育博客,教师的课件、论文、反思、随笔等都上传到此进行交流、学习,全校教师的博客数量达到了4300余篇。采用音频、视频会议等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论文交流等。学校安装了课堂录播系统,开展了网上公开课、说课、评课等活动。开展学术沙龙,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讨论,通过集体确定主题,大家分头探索、研究,集体讨论,最终形成共识。在Internet上以BBS的形式开展交流和讨论,许多教师都有自己的Google邮箱,在网上接受团队的支持和帮助。开展问题跟进式研究,教研组内、学科组内展开广泛研讨,相互交流,互相借鉴,既协同发展,又各具特色。为了把主要精力凝聚于课堂,今年我校成为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主导的学术团队“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COP项目”首批实验学校,着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和能力,打造一批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和名师队伍。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
1全员培训,普及知识
针对学校不同的信息化条件,除了让所有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一般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外,还对不同信息化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知识要求,同时指导学生学会文明上网的方法。
2兴趣活动,发展特长
一是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业余时间免费开放学校网络教室,并安排专人值守,使喜欢信息技术的学生都有机会学习。二是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如举办电脑绘画、电子报刊制作、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我校先后参加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均夺得网络英语比赛一等奖。三是开展主题研究,如电子作品的创作、网上大展台等,形成校本特色。
3推倒围墙,延伸应用
—是通过校园网,教师发布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课件、作业、试题等,学生完成在网上的学习。二是关注孩子的网上活动,适时推荐—些适合小学生的优秀网站,指导家长购买优秀的学习软件,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上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三是鼓励孩子进行网上创作以及提升自我获取信息,处理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