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课堂:因预设而美丽,因生成更精彩

2009-01-20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3期
关键词:菊花预设课件

杨 慧

在多媒体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整节课自始至终,教师一直都是在多媒体控制台前,眼睛紧紧盯着计算机屏幕,操控着鼠标或键盘,按照自己预先设定的教学顺序播放课件及授课,极少观察学生的反应。即使有简单的师生互动,也往往表现为基于多媒体的“师生问答”,教师控制着整个课堂,学生质疑的空间被挤占了,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一部分学生努力跟随教师呈现的信息,一部分学生因跟不上而游离于课堂之外,这是令人担忧的。我们要让多媒体课堂因“预设”而美丽,因“生成”更精彩。

课件的“预设”要为“生成”留有时空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按自己对教学过程的预设制作出来的,课件一旦制成,它演示的内容和演示的过程就被定型了,学生的个性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落实。因此,我们在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要做好以下几点。

1“预设”要充分

要事先充分考虑学生知识准备的深浅度和弹性,预先估计他们有可能会在哪些环节质疑问难,在设计课件时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开凿隧道”这一环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场景:中部凿井法开凿隧道,四个工作面不在一条直线上,没有接上头。展示完后我问:“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展开了争论。最后,通过合作探究,终于得出了结论:由于詹天佑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工作人员计算精密,所以不会出现差错。通过这样的预设,使学生不仅认识了事物(中部凿井法),还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2“预设”要粗线条

在课件预设中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适时设计一些“大问题”,把课上得“大器一点”,课件内容设计“糙”一点,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想象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这样的课堂才是动态的课堂。

3设计的问题要有挑战性

如小学语文中的一篇课文《看菊花》,第一段是“星期天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里看菊花。”有的教师是这样设计教学课件内容的:同学们,小作者什么时间去看菊花?和谁一起去看菊花?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回答:“星期天早晨。”“和爸爸妈妈。”而另一位教师先播放这部分内容的示范朗读录音,同时结合课件呈现相关的图片及文字内容。接着问:“同学们,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这一问,学生不能不经过一番思考,有的学生说:“告诉我们看菊花的时间。”有的回答:“告诉我们看菊花的地点。”还有的说:“告诉我们都有谁看菊花。”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学生不知不觉地感知了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

4设问要在关键处

部分教师无法突破课件预设的樊笼,缺乏对交流中生成性目标的把握。为了避免这种虚假的生成,要在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处设问,启发学生正确把握分析问题的方向,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例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课件出示:“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里是学生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也是文章的关键所在,于是我设计这样的问题:“小鸟和青蛙到底谁说得对?为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认识了新知。

课堂的“生成”要在“预设”中绽放光彩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每节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生成的课堂。”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具有随机性和偶发性,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敏锐地发现、捕捉、利用这些资源。当课堂上出现动态教学资源信息时,教师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辨识其价值,去伪存真,并作出教学决策:是否有用?何时使用?怎样使用?继而确认资源特点,取其精义,及时改变课件的设计,将之融入教学过程。

1要用心发现“生成”

多媒体课堂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课件的演示,对学生关注往往不够。学生和教师的交流甚少,使很多潜在的生成性资源销声匿迹。当学生表现反常时,当学生欲言又止时,当学生的观点发生冲突时,往往就是生成性资源呼之欲出的时刻,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关键的时刻,引导教学在动态生成的轨道上有效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捞铁牛》一文时,课件演示怀丙叫船上的人把沙子铲到河里去,观察船上浮拔起铁牛的情景时,有的学生却摇头叹息。我问他;“你为什么摇头呀?”他说:“怀丙还不够聪明,为什么不多准备几只空船把沙子铲到空船上去,回来再去装沙子,多省事、省力呀!”这样的生成是多么可贵呀!同时,也启发了我,后来的课件我就添加了这一环节,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2要正确选择“生成”

多媒体课堂往往比预设多出很多意外情况学生的回答和反应常常会跳出教师课前预设的框架,给教师以毫无准备的突然“袭击”。由于生成性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及即时性的特点,所以不是所有的生成性问题都能一视同仁,教师要合理选择,使教学中新生成的问题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进行。对于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而对于价值不大或没有价值的问题,在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可以点到即止或暂时搁置避免负面“生成”。

让“预设”与“生成”相互依存

多媒体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课件的预设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活力的。对多媒体的应用教师一方面要凭借教学机智应对生成性问题,对教学课件与方法手段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另一方面,要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和周密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多媒体课件的“预设”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但课堂的“生成”更使我们的多媒体教学异彩纷呈。只要课前精心设计,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前的预设可以为多媒体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坚实基础,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菊花预设课件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浅析预设的应用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秋天的菊花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