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课堂上的“键盘事故”

2009-01-20方立群朱宝仪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3期
关键词:课堂纪律学习动机游戏

方立群 朱宝仪

我的课堂谁做主——信息技术课堂案例分析与策略

不少信息技术教师抱怨学科不受重视,以至于学生把这个学科当作消遣、游戏的放松课,课堂纪律问题也随之层出不穷,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这让他们焦头烂额。尽管课堂纪律问题是阻碍教学正常进行的绊脚石,经常与我们不期而遇,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要“术”,就可以点石成金!

哗然之后的冷处理

一堂五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上,正当我要讲解和演示关于文字的排版编辑时,坐在后排的一位女学生突然举手示意我要发言。她站起来指着旁边的学生说:“老师,王晔趁我不留意,将我的键盘上的几个按键拔了出来,有的键装回去时也装错了位置。”她手里拿着Home、DeIete、方向键等按键,甚是委屈。班里的学生听了,一片哗然,课骤然中断,学生都在等着我处理。

从王晔以往的表现看,他在同龄学生中胆子比较大,属于生性好动、偶尔会犯一点小错误的学生,没料到这次竟然做出损坏计算机的偏激行为。看着捉弄他人的王晔低头不语,我想这可能事出有因。于是,我拿着拔出来的几个按键,对学生说,“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个按键,不正是我们刚才在学习编辑的几个功能键吗?我猜王晔同学可能觉得这些按键是功能键,想看看它们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不过,老师建议大家不要模仿这种行为,因为以损坏为代价的学习,是得不偿失的。我们还是利用这些功能键,来编辑我们的文字吧。”课堂平静了下来。

在上完文字排版编辑一课后,王晔同学主动找我承认错误。事情的起因是课前和同学由于小事引发争执,被告状,这次想捉弄对方,没想到影响了课堂纪律。我借此机会,让他作为我的小助手,承担信息技术课的一些工作,如课后检查机器、物品的摆放,归程队伍的排列等任务。他欣然接受,每次都认真做好这些工作。

课堂纪律问题发生后,我从保护学生自尊心的角度,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进行当众批评教育,而是在课后与学生进行分析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错误。事实证明,对偶发性违反教学纪律的事件,这样的处理是非常适合的。

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等。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洞悉学生心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保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非常重要。

基于学生心理因素导致的课堂纪律问题

1主要表现

当前,从学生学习心理角度分析,影响信息技术课堂纪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学生将信息技术课视为可以游戏的活动课,纪律松散,导致教学组织困难。

(2)学生因年龄特点和对应的心理发育阶段特点,易产生叛逆行为,如不参与学习活动、故意发出扰乱课堂的声响、骚扰他人、破坏计算机设备等。

(3)个别学生玩游戏或E网聊天、看视频等活动,分散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

(4)个别学生经常精神不集中、易开小差,课上聊天、搞小动作等,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

2主要原因与对策

偏差的学习动机。由于信息技术课不属于升学考核的主要学科,导致学生普遍轻视信息技术课,也因此产生不正确的学习动机,把它当作一门为主科“减负”的活动课。

对策:教师主动与学生交流,尽可能利用一些课堂或课外时间,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大致可分为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两种。外部动机的激发主要是创设学习环境、条件,如学生当众受到教师的肯定、赞扬、学生参与计算机兴趣培训和制作竞赛等活动,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内部动机侧重于各种心理因素,如教师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探索新知的能力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我们可以在教学上,将游戏和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比如指法训练,利用金山打字中的一些游戏,不但避免了学生对枯燥打字练习的抱怨,而且在游戏中提高了指法录入的准确率和速度。其他一些游戏如鼠标练习游戏、认识计算机的拼装游戏、画图的涂鸦游戏、教育性的网络游戏、虚拟学习社区等,都有助于学习。

同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行设计游戏与学习结合的活动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金山文字处理的表格制作一课,当学习到移动表格、选中、调整行列与表格时,每—步操作都有相对应的鼠标标识在屏幕上显示,为了加深学生掌握指针在每次调整中的作用,我们设计了抢答的互动游戏。利用课件,随机出示一种调整方式,让学生争抢回答对应的鼠标指针形状;或者随机出示指针形状,回答对应的操作方式。活动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也可以是学生分组互动。通过游戏,让学习变得十分有趣。

另外,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分配—定时间给学生自主安排,允许“绿色上网”,进行游戏和娱乐等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

消极的学习情绪。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认为,儿童有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在课堂上,对特殊群体孩子的情绪倾向,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当一位学生的自信心受挫,就容易产生焦虑、自卑、胆怯的心理;当自尊心受损,则容易产生学习的抵触、抗衡等心理,甚至是与老师、同学冲突,破坏机房设施,如拆弄鼠标滚轮、键盘按键等消极行为。

对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营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在宽敞的计算机室,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愉悦的背景音乐;不定期地变换一些多姿多彩的计算机桌面墙纸(如果是自动还原的,可以利用电子教室的广播功能进行显示)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心理上起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设计富有趣味性、游戏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减其负面的学习情绪。学生低落的学习情绪除了其他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内容是否丰富有趣。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中,寻找切入点,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同时,通过调控教学的难易程度和适量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经过一定的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并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动机,减少其他的课堂问题行为。

失落的好奇心理。一些学生抱着游戏、上网的想法来上信息技术课。但是、现在的计算机都装了硬件或者是软件的还原。而且,学生的机器只是安装了教学和学习必需的程序,机器被教师做了很大的限制,如不能自动连接网络,没有任何游戏,学生机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电子教室的监控和管理等,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任务,从而产生了失落感,引发一些诸如删除计算机文件、强硬关机导致数据破坏、更改显示屏设置等不良行为。

对策:一是建立课堂的沟通机制,谈心疏导,强化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意义,淡化他们沉迷游戏和网络的思想。同时利用反面事例,让学生认识到沉迷于游戏和网络造成的负面影响。例如,我们通过建立学科的博客圈,在讨论区中对网络的正确使用、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等话题进行讨论交流。

二是引导学生将网络游戏、交友等心理需要,转化为寻求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技术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转换,便将成为促进他们学习进步的助推力。

三是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结合生活实例,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信息技术与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相结合,并能应用到学习生活,如制作节日贺卡、设计课程表,处理、美化生活照片,利用互联网寻找出行路线,进行网上购物等,从中体验信息技术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帮助与快乐。

薄弱的白控能力。小学生自控能力的薄弱是与年龄特点关的。有的小学生经常犯错,并不是不懂纪律和规范,而是缺乏一种对个人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另外,心理学家研究得出:小学生学习注意力的稳定性一般在20~25分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难以持续集中,经常会出现开小差、玩小动作等现象。

对策:以鼓励、赏识等教育方式为主,我们在批评教育时,应注意不要直接训斥学生,而用舒缓的语调指出其行为的不当,这样避免引发学生的对抗心理。

有意弱化学生的不良行为,而关注其积极与进步的行为,如表扬后进生逐渐提高的课堂自我控制,赞赏后进生能够参与学习实践中,择机在班上展示其电脑作品,让他们感到自己被老师关心、重视。

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并及时得到认可,就会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并使同类行为向高层次发展。因此,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在课堂中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我们需要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和安排,加强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做到松弛有度。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其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延长学生课堂学习的持久性。

猜你喜欢

课堂纪律学习动机游戏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关注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效率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数独游戏
基于课堂纪律管理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研究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