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Word表格数据计算与排序》教学设计

2009-01-20刘桂芹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3期
关键词:百分比配料排序

刘桂芹

教材分析

《Word表格数据计算与排序》,是《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学习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利用Word进行简单的计算和统计分析。前面学习的Word表格制作的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Word表格中,进行合理有效的计算统计,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技术问题,也是对Word表格功能更深一步的挖掘。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已掌握了Word表格编辑的基本技能,对于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数值计算法,不难掌握。单元格地址法,只是把数值用相应的单元格地址替换。学生通过自主练习操作即可。函数计算法,这部分内容难度相对大一些,学生对SUM函数和AVERAGE函数比较陌生,教师要引领学生先认识这两个函数,再介绍单元格范围的表示方法,SUM(above)为普遍要求掌握内容,而AVERAGE(D2:D7)格式为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学内容,不作全体要求。

排序操作,学生一般比较感兴趣。而排序对话框中“有、无标题行”学生不易理解,需要教师强调后引导学生探究;“主要关键字”和“次要关键字”的选择,教师稍加点拨即能解决。

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般还是以兴趣为主,所以本节课选择了学生经常接触的方便面和饮料的外包装,作为本节学习的线索,用统计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数量及在配料中所占的百分比,把表格中数值计算和排序串连起来。通过本节课,学生养成关注食品添加剂,重视食品健康的好习惯。由于不同学生之间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差异很大,所以需设置学生学案,学案中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上课都有所收获,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表格中数值求百分比、求和、求平均值等计算法,初步了解应用函数的计算法;(2)学会选择合适的排序关键字对表格中的内容排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共同设计表格、采集数据,使学生学会应用表格整理信息。通过自主探究和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用表格处理信息的技术方法,形成运用信息技术处理日常信息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强化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加工与处理信息的意识,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重点

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操作方法;表格中内容排序关键字的选择方法。

突出重点的方法及教学环节:(1)通过分析如何比较食品添加剂含量,掌握排序关键字的选择;(2)运用多种方法计算表格数据。

教学难点

运用公式对话框进行数值运算和函数运算,突破教学难点。(1)演示强调公式以“=”开头;(2)师生共同分析如何表示函数运算范围。

教学方法

实物展示、启发教学、示范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评价教学。

教学环境

苏亚星多媒体广播教学控制平台。

教学用具

课件、Word电子文件《食品添加剂调查表》、学生学案、Word表格数据计算与排序学习辅导材料。

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师:许多同学经常吃方便面、喜欢喝饮料,但是经常食用这些食品,对人体是否有利呢,为什么?

学生根据日常经验回答。

设计意图:用学生常见的方便食品、饮料导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现在我们把包装袋翻过来,看一下背面食品配料说明中都有哪些配料,其中含有多少种食品添加剂。

教师展示包装袋背面饮食配料说明图片。学生观看图片,查看所用的配料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师:看来,这些方便食品和饮料中确实含了很多食品添加剂,有的甚至占了总配料的半数以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配料中添加剂的名称和种类数量,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好习惯。

师:本节课我们用Word表格对食品配料和添加剂进行数据计算和排序,看添加剂占配料总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课件展示本节课题:Word表格数据计算与排序,出示本节知识点。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学习任务。

2学习新知(35分钟)

(1)收集数据(5分钟)

教师课件展示《食品添加剂调查表》文档。

学生观看表格,了解表格中各项数据的含意。

师:我们需要查出“配料种类数量”、“添加剂种类数量”,并算出“添加剂占百分此”。

教师课件出示包装袋饮食配料说明图片。师生集体收集录入数据。

师:我们先统计一下某品牌“红烧牛肉面”中配料的数据,然后再计算百分比。全体学生查“配料数量”和“添加剂数量”,由一名学生在表格中演示录入数据。数据录入结束,教师把这个Word数据文档,通过“苏亚星多媒体教学网”,传到学生“任务”文件夹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数据处理步骤,学会采集整理数据的技能。师生共同录入数据,节省时间。

(2)数值计算(8分钟)

师:数据采集完了,如何比较各种食品中添加剂在配料中的含量呢?

生:用添加剂占总配料数量的百分比。

师:如何计算百分比呢?

生:添加剂百分比=添加剂种类数量÷配料种类数量。

师:我们先来复习Word中的运算符号与我们数学上运算符号的区别(出示课件)。

学生观察思考,并在键盘上快速找到“+”、“-”、“*”、“/”符号。

师:我们现在看一下本节有关计算的知识点。

教师课件展示Word计算的知识点。Word格数据计算方法:①数值计算法;②单元格地址计算法;③函数计算法(注意:表格中计算时,在公式对话框中首先输入“=”)。

师:我们只重点掌握数值计算法和函数计算法,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通过看学案拍主探究单元格地址法。

师:我们一起计算—下“某品牌红烧牛肉面添加剂占的百分比”。大家试着猜测一下,定位光标后,应当在哪个菜单中找哪个选项?

学生边尝试操作并回答:光标定位—表格菜单—公式选项。

设计意图:启发引导学生集体猜想、尝试,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操作尝试的精神,也可以节省课堂探究的时间。

教师在公式对话框输入“=11/5*100”,强调输入公式必须以等号“=”开头。

教师布置分层次任务:计算每种食品、饮料中添加剂占总配料的百分比。有能力的学生看学案,自主探究单元格地址法计算。

学生打开“任务”文件夹中“食品添加剂调查表”Word文件,计算添加剂

百分比。

教师指导答疑。

设计意图:通过讲练结合,使学生学会Wad表格中基本的数值计算法,牢固掌握公式以“一”开头的操作特点。分层次自主探究,可以使操作技能强的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3)排序(12分钟)

师:为了方便选择食品,需要对食品添加剂百分比舍量做—个排行榜——排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猜测排序的技术方法,并提出问题:排序之前先做什么?排序对话框各选项的作用。“有、无标题行”区别。

教师演示讲解排序的操作步骤。学生操作实践,根据教师提示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然后交流所得。教师检测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按添加剂百分比降序排序”操作,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操作,并通过演示操作来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排序的必要,学会排序对话框的操作。

师:如果要把同类食品排在—起,比较同类食品中添加剂百分比的高低。如何安现?

学生尝试用“主要关键字”按“类别”,“次要关键字”按添加剂百分比,来完成上述任务要求。教师展示学生作业,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反馈操作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统计食品添加剂百分比含量的意义。今后选择饮料、食品时要注意看食品添加剂百分比含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使用关键字,掌握复杂的排序操作技能。

(4)函数计算(10分钟)

师:用word表格自带的函数计算,方法更简单。本节只要求会用SUM求和函数、AVERAGE求平均值函数。演示讲解求和函数“=SUM(above)”的应用方法。

师:函数括号中的内容,是求和的单元格范围,单元格范围的表示方法。同学们看“函数运算范围表示”学案。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案,自学单元格范围表示方法。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在学案的支持下练习用函数来求和。有能力的学生探究用单元格地址法结合AVERAGE函数求平均值。

设计意图:利用学案,设置难易度不同的学习任务,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收获,让学生会利用多种方法对表格中数值计算。

3任务反馈(4分钟)

学生提交作业,总结本节收获。

教师引导生交流所,导,分享成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及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4课程延伸(3分钟)

推荐一本新书《食品真相大揭秘》,展示课件,介绍日本食品添加剂大王安部司的故事:安部司作为食品添加剂大王,他设计的肉丸食品,为公司赢利巨额却不让自己的家人吃。安部司深深为食品添加剂的泛滥而愧疚。安部司最后告别了食品添加剂行业,转行开发绿色食品。学生观看后谈“食品添加剂”的看法。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的饮食品安全意识,内化Word计算统计技术。

点评

刘老师的这节课2009年辽宁省优秀课评选活动中的优秀课例。本课例是一堂有效的信息技术课,体现了学科教学的特征。

第一,教学内容明确、适宜。Word应用软件是初中生熟知的文字处理工具,用Word表格来格式化信息,也是他们已掌握的基本技能。简单的数据计算是word软件的功能之一,是新知。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这是学习Word表格计算统计知识的基础。基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教师确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用Word表格进行求和、求平均值和求百分比的计算方法。明确教学重、难点,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突破难点。

第二,以生为本,教学法得当。课例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选择了他们日常接触的方便面和饮料外包装为物化教学的载体,调动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学习用Word表格来计算和统计食品添加剂的含量。教师提供学案支持,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以问题解决和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应用技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演示讲解、技能训练、学生示范、集体评价、自主尝试体验、合作探究、共享交流、任务分层等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均是以技术的有效习得为目的,体现了课堂的效率和效益意识。

第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课例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交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了课程的三维目标。其一,通过师生共同采集数据,共同思维,来计算和统计食品添加剂的含量。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学会了用Word表格来求百分比、求和、求平均值以及排序的操作技能。技术学习的过程,也是认知训练的过程,所以本课重要的是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其二,通过食品添加剂在方便面和饮料中含量的统计分析,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可能会继续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科学地选择健康的食品,这是技术的价值意义所在。其三,教学延伸部分,教师向学生推荐《食品真相大揭秘》一书,介绍食品添加剂大王安部司的故事,再次引起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关注,这是“育”的过程,是内化的过程。

这是一个优秀的课例,有进一步开发和研究的价值。

(点评人: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高国军)

猜你喜欢

百分比配料排序
Task 2
超级料理王
恐怖排序
节日排序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
逐步国际化的俄罗斯国际食品配料展
公共艺术与百分比艺术建设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