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自然平实的教学

2009-01-20张利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3期
关键词:报数资源生态

张利波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我理解是一种常态下的自然和谐的教与学。教师用简约的资源、简明的过程,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投入到知识的可持续学习中去,最终能够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以下列出几个要素,供大家参考。

生态课堂要素之一:导入简洁

例1(正面举例):刘超老师《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学片段。

(上课前已打开广播系统)已经上课1分多钟了,我故意没有开始讲课。学生都很疑惑,开始小声议论。这时我站起来,对着麦克风说“上课了”,计算机屏幕上出现一个自动打开的文本文档,上面写着“请大家不要讲话了”,学生都笑了,我知道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文本中的内容。接下来,我让大家注意我的手没有操作鼠标,然后对着麦克风说“打开课件”,计算机自动打开了事先做好的课件。大部分学生非常惊讶,议论纷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评析: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不惜牺牲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导人一些复杂的情境或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十来分钟拖沓冗长的情境导人耗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例l中的刘老师将一个传统的“上课了”摇身一变,成了本课“智能化”的导入,看似简单,实则紧扣课题;看似平淡,实则暗藏玄机。生态课堂追求高效简洁的课堂模式,争取把课堂时间充分还给学生,不随意占用学生学习时间。即便是导入环节,教师还是可以思考怎样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再压缩时间,使导入既简洁,又有效,达到快速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目的。

生态课堂要素之二:练习简明

例2(正面举例):某特级教师《修改文字》教学片段。

以教材“实践园”中的《春天在哪里》歌曲为素材,把本课知识点隐藏在歌词中。学生读完第一句会发现歌词多了个“在”字,于是尝试“删除文字”的操作。这里教师特别强调了“插入”与“改写”两种状态下添加文字的方法。接下来,学生发现了第五、六两句歌词的位置应该调换,于是学习了“移动文字”的方法。当学生认为已完成修改时,教师让学生给这段歌词加上标题。由于歌曲名称与第一句歌词一样,聪明的学生想到利用复制、粘贴,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

评折:信息技术课的突出特点是让学生在做中学。练习是信息技术课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很多人采用丰富的练习素材,往往形成一个知识点,要用一个主题宏大的练习,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素材中去,削弱了对练习的注意度和达成度。生态信息技术课堂倡导随堂练习短小精悍,用最简明浓缩的素材发散出本课所含的知识技能。练习植于小而密的素材土壤,让信息和练习相关性更为紧密。学生在“一用到底”的练习中关注更多的技术知识,达到练习与素材的融合。例2中的教师,通过修改完善一首熟悉的歌,将文字修改包含的基本技能——删除、添加、移动、复制、粘贴一一隐藏其中,学生在边唱边修改的过程中,轻松掌握这些技能,没有过多的任务痕迹,这是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是生态课堂的范例。

生态课堂要素之三:资源简约

例3(反面举例):某老师《递归算法的实现》教学片断。

师:上课之前我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平时你们上体育课是怎么报数的?

生,1、2、5、4、5……

师:除了队列中第一位同学报1以外,每一位同学报出的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推算!)(看报数视频1,师问:你们报数是不是这样?)

师:黑板板书“推算一最后一位同学所报的数是前面同学一步一步推出的结果”,这就是我们常用的递推算法。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介绍一种你们没见过的报数方式(看报数视频2)。

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视频(这个报数方式,被问的学生将问题推下去一一步一步推一底端一答案一步步地返回一直到结束)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递归算法思想。

评析:教师为了上好课,会准备一些便于学生理解的教学资料,包括课件、学案、教具、图片、视频等。生态课堂注重资源节约,能在教室里找到的资源,就不要从教室外带来,能在现场捕捉的资源,就不必事先准备,课堂现场是最好的资源场所,学生是最佳的资源。如例3中,对于“体育课报数”,学生经常做,教师却没有捕捉到现场学生资源,而是采用视频报数,这样的资源准备不仅耗费了教师搜寻的时间,而且还吃力不讨好,学生很难融入视频角色,进而很难按照教师引导方向前进,原因很简单,因为视频不是自己。如果教师用现场学生报数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让报数学生先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明显。学生作为学习者和教学的“动态资源”,亲历信息技术的变化发展、综合应用,正是生态课堂倡导的学习主体意识。创造条件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种现场参与能增强学生学习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投入程度,促进学生自由发展。

生态课堂要素之四:激励简朴

例4(反面例子):《网上交个好朋友》教学片断。

师:今天老师有好东西跟大家一起分享。(投影仪播放小小武打Flash动画,当播放到关键时刻,“啪”,教师停止播放)

生:(大声地)还要看,还要看!

师:(微笑)要看可以,这个动画文件就放在教师机的D盘下的“精彩动画”文件夹中。教师边说边演示。打开文件夹后,小小武打系列游戏赫然在目。

生,(高声地)哇!给我们看!

师:你们怎么才能看到?

一时冷扬,有学生小声地嘀咕“你放给我们看不就行了吗”。

师:(坚决地)那不行!但可以借助我们上节课用到过的什么?

生:网上邻居!

师:(欣慰地)对!但打开“网上邻居\教师机”,里面并没有(边演示边说)。还要怎么办呢?

生1(基础较好的)还需要设置共享!

师:(欣喜地)对!谁能设呢?

学生上台演示'第一、二位同学没成功。

大家着急了,大叫:“让××来!”幸好第三位同学正确设置了。

师:(大喜地)非常好!大家学会共享文件夹的设置了吗?

生,(大声地)学会了。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急不可待地开始操作了……但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却发现不尽如人意。

评析:激励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恰当的激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推动课堂教学进程。教育游戏符合学生喜欢“游戏”的口味,达到了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为此不少教师采用“教育游戏”过关形式。但不能一味迎合学生口味,将大量无关游戏搬进课堂,更不能用“小游戏在向你招手”来激励学生。例4中,当两位学生操作没有成功时,大家都着急了,为了不能看动画片而着急,而不是为学不好而着急。生态课堂倡导简朴的课堂激励机制,不要动不动就拿游戏、奖品来激励,适度削弱学生学习的功利主义,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获取自觉地感到知识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功感,简朴的激励源于对知识的尊重、对学习者的尊重。

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性的教学体系,它不仅包含导入、练习、资源、激励等内容,还包括其他诸多动态因素,这种教学的理念应在于自然不施雕琢的教学状态,其着眼点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涌动在教与学之间尊重知识、唤起学习的真情流露,生态课堂讲究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和谐统一。

苍山点题

本期解码,我们对生态课堂进行了总结,一如以前说过的“半成品加工策略”,并非是我个人的独创,而是总结了大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零星的做法,结合了其他行业的术语进行了总结、归纳与提升。这次对生态课堂概念的研究也是基于对实践的提炼。在其他学科,如数学早就有人提到过生态课堂的相关内容,也有人提到过“原生态”课堂。但是,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进行嫁接应用,或者说推陈出新呢?我们中很多人早有实践,有成功的,也有不当的,虽然并没刻意挂靠这个概念,甚至只是在其他教学方法之上实现的类似做法。这都没有关系,我所说的生态课堂是一种教与学的理念,或者说是一种课堂的状态,并不是一种模式、一种方法或者策略。

生态课堂要的是利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行动来进行课堂改革,进行课堂效益的落实,从而达成一种学生作为学习者的“民生”需求,达到教师与学生一起可持续发展的成长线路。因此,生态课堂可以落实在观念中、行动中,而不必单纯地在纸上写下个定义。这是我提出它的初衷。

猜你喜欢

报数资源生态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围圈报数
资源回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盱眙生态藕
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