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设备管理 提升企业竞争力
2009-01-20张里斌
张里斌
摘要:本文分析了加强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指出了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设备管理意义问题途径竞争力
0引言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设备的地位和作用已无可替代。企业机械化程度及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目前,由于一些企业对机械设备重用轻管的现状,致使机械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修各个环节均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在机械设备的投资与管理上转变观念和机制,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机械化专业队伍及其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1加强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1.1加强设备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生产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生产设备无论从企业资产的占有率上,还是从管理工作的内容上,以及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体现上,它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和十分重要的位置。管好用好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加强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的保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提供优良而又经济的技术装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以确保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花色品种,降低生产成本,进行安全文明生产,从而使企业获得最高经济效益。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预测,决定进行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产品的设计、试制、加工、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无不体现出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为赢得和占领市场,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为企业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的高质量的产品,设备管理是保证。设备管理水平是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设备管理是企业产量、质量、效率和交货期的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往往是按合同组织生产,以销定产。合同一经签定,即受到法律保护,无特殊情况不能变更,违约将受严厉的经济制裁。如果没有较高的设备管理水平和良好设备运转状态做保证,是不可能很好地履行合同规定的。一旦违约,给企业带来的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往往失去市场,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设备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安全生产是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前提,没有安全生产,一切工作都可能是无用之功。所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无不强调安全生产,紧抓常抓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强制性的,是必须无条件服从的,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之上。根据有关安全事故的统计,除去个别人为因素,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设备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特别是一些压力容器、动力运转设备、电器设备等管理不好则更是事故的隐患。要确保安全生产,必须有运转良好的设备,而良好的设备管理,也就消除了大多数事故隐患,杜绝了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
1.3加强设备管理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基础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也是紧紧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进行的,设备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简单地说,一方面是增加产品产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益:另一方面是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在这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中,设备管理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1.3.1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设备是一个重要因素。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质量、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因此党和政府多次提出贯彻国务院《设备管理条例》,加强设备管理一定要与企业开展双增双节活动相结合,应用现代技术,开展技术创新,确保设备有良好的运转状态;对于新设备要充分发挥其先进性能,保持高的设备利用率,预防和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老设备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更新,改善和提高装备素质,增强设备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1.3.2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是要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企业内部多数人是围绕设备工作的。要提高这些人的工作效率,前提是要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
1.3.3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更是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原材料的消耗大部分是在设备上实现的。设备状态不好会增大原材料消耗,如出现废品,原材料浪费更大。在能源消耗上,设备所占的比重更大。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运转效率,降低设备能耗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节能降耗永恒的主题。在设备运转过程中,为维护设备正常运转,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物资消耗。设备一般都有常备的零部件、易损件,设备管理不好,零部件消耗大,设备维修费用支出就高。尤其是进口设备,零部件的费用更高。设备运转一定的周期后还要进行大修,大修费在设备管理中也是一项重要的支出,设备管理抓得好,设备大修理周期就可以延长,大修理费用在整个设备生命周期内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所占的比重就可以下降,从而为降低生产成本打下基础。
2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设备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素质低下,人才缺乏有的企业由于设备管理使用者工作待遇低,培训工作力度不够,激励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人才的大流失。现有设备管理使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思想波动大,人员不稳定,特别是中高级机械技师、工程师和富有经验的操作维修人员的缺乏,是制约设备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2.2维修保养手段落后维修保养工作是设备管理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设备使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对设备保养的要求也就相应较高。但保养又受机具和生产任务的限制,常常做不到位,致使设备的非正常磨损加剧,设备完好率降低,寿命减短。设备维修工作是一项又苦又累,且技术含较高的行业,维修人员主观上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为减轻自己的工作,推卸工作责任,很多情况下将本可以维修的机件更换新件,维修人员成了“换件工”,这种“以换代修”的局面已比较普遍,无益于维修人员修理技术的提高和维修成本的控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目前,机械设备的技术含越来越高,机电一体化在机械行业普遍使用,对修理工的水平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由于目前施工企业从事维修工作的专业人员素质较低,缺少技术素质较高的技术骨干况且设备维修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维修”的局面,很难将设备的故障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致使设备故障频繁,故障损坏程度严重,维修难度大。
2.3拼设备现象严重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招投标工作的日益规范,中标企业为在段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致使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转,有些小故障得不到及时的检修,终使小故障酿成大故障。这种
重用轻管的拼设备现象使设备的完好率得不到提高,生产或施工进度也同样受到影响,任务拖后又势必需要加班加点来弥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时间就又会被挤出来抢工期。如此的恶性循环,致使机械设备技术状况下降,维修成本居高不下。
2.4管理体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由于体制问题,各级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形成一种谁都能管,谁都管不了的局面,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责任不明确问题。机械的操作手只管操作,不管甚至于不顾设备的构造原理和保养方法,操作和保养不当造成设备损坏后又给维修工作加大任务维修人员虽然了解设备损坏的原因,但只能对操作人员心怀不满操作人员又过分依赖维修人员,就形成了一种“管理人员管不了、操作人员只管用、维修人员只管拆装”的畸形管理模式,对设备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虽然部分企业针对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的问题也相应采取了一系列奖罚制度、设备完好利用率和效益挂钩制度,但实际上奖的少,罚的多。或是纯粹以罚代管。操作人员对处罚不能理解和服从,心怀不满,故意损坏机械设备和“跳槽不干“的情况就在所难免。企业在缺少人员和无良策的情况下,只能在制度执行上“只喊不做”,使制度最终成为一本废纸。
由此可见,目前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较多,形势严峻。若不及时解决,势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3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企业的活动核心是生产经营。当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加大时,产品价格就会走俏,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扩大产量。在扩大产量的过程中,有很多前提条件可以决定生产是否进行得顺畅,其中有一条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要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转,否则既会增加维修成本,又严重影响了生产的进程,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不利。
由此可见,保障企业的生产设备正常稳定运转,是保障企业经营决策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那我们如何来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转呢?笔者认为,很有必要采用以下几条措施:
3.1做好备品备件的供应和管理工作。每个车间都存在一定的生产规模,其规模之下就必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设备,而生产设备毕竟是靠人来护养的,这就要求车间建立一个设备管理层与各班组上下互相呼应的生产设备状况监督系统。当某个班组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时,当班人员首先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维修班的负责人要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如果事态严重,还要将情况上传给车间的设备管理负责人,形成一种双向互动、齐心解决的有利局面。设备故障查出来了,维修人员也到位了,要是这个时候突然发现没有备品备件,那我们一切的努力都是徒然。所以,要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首先就得保证备品备件的及时供应,这就要求每个车间必须与厂部有关部门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让上级部门根据各车间的实际情况上报的备品备件的需求量来进行购买和调配。有了供应还不行,还要求领回备品备件的车间进行有效的管理,增强备品备件的预见性。上到车间的设备主任、管理员,下到钳电工和各个班组,都要遵守备品备件的管理制度,建立完整、清楚的管理台账,并严格按以旧换新的规定对各班组需要更新的各种生产材料、作业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回收和发放,以免造成流失,增加生产成本。
3.2提高维修队伍素质。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一是要强化他们的职业意识,让他们的岗位带有一种光荣自豪的色彩;二是准备一定的活动经费,开展理论知识培训和操作大比武等活动,用物质和精神奖励的方式塑造优秀维修人员的典型,可以一点带面,形成人人赶超技能的良性循环,从而整个维修队伍的水平都得到了磨练和提高;三是要在实践的过程中铸就维修队伍的灵魂和意志,养成任何时候都要敢于吃苦、能挑赃担累的工作作风,以过硬的业务技能和优良的职业道德圆满完成每一次抢修任务。
3.3改变管理模式,刺激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市场经济给我们一条铁的教训,要想出效益,要想有发展,就必须抛掉大锅饭,这对于设备管理工作也一样。实践证明,细化了的管理模式,任务明确,有利于调查积极性,发挥主动性。同时也配合奖罚制度,“做好了有奖,做差了挨罚”。
3.4树立“人人有责护理设备”的观念。企业的设备常常是点多面广,仅仅靠维修人员来护理显然是不够的,只有每个班组的职工都加入到护养设备的队伍中来,车间才能从根本上充足地保证每台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转。应该让职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职工向企业要工资,而企业靠效益吃饭,效益从稳定的生产中来,稳定的生产要靠运转性能良好的设备作根本保障。只有给每个职工背上护养好设备才有可能有饭吃的意识,设备管理工作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比如上岗的操作工有良好的护养设备的意识和技能,当设备隐患正处于萌芽状态时,他能就此消除,这样既减少了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来回周折,又可以为生产赢得宝贵的时间,这是一举两得的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