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

2009-01-20颜世影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6期
关键词:训练量读法读后

颜世影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仔细揣摩以上的阐述,无论是“知识与能力”的形成,还是“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获得,都离不开学生的语文实践——“阅读”。所以我们应该认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坚持以读为本,优化课堂教学。

古人说:“书不单用眼看,必须大声朗读,并要读得字字正确”。我们的祖先都是采用以读为主的方法进行教学的。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化,大家都认识到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怎样做到以读为本呢?我认为要做到以读为本,就要掌握读的艺术,把握好读的训练重点,落实读的训练量,采用读的多种形式和方法。

一、采用相应有效的读法

一位好的语文老师,首要的是指导学生把握读的基本程序,传授给学生较好的阅读方法。

1. 浏览性地读

这是第一次读,要求学生通过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课文的总体和基本脉络,读准字音,解决生词。在教学《桃花心木》一课时,师生解题后,让学生默读,边读边画出在读文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标出来,读后要了解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后学生把读文时遇到的新词、叫不准的字音等指出来,大家共同交流解决。根据学生不同的感知程度,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就达到了初读的效果。

2. 分析性地读

这种读法是在分析课文中进行的,要求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明确课文的内涵,理解课文的条理结构和写作上的特点。《桃花心木》中,作者写道:“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隔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的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学生读后和作者一样,心中产生疑问,是不是因为种树人的浇水时间不规律,浇水量多少不一定而导致树苗枯萎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懂得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

3. 欣赏性地读

这是对课文中精彩段落、精彩的句子做吟诵欣赏。通过读进一步体味作者的文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唯一的听众》中,作者拉小提琴时,老人那慈祥、认真的神态作者着重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仔细品读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老人认真、慈祥而又欣赏的眼神给作者以信心和鼓励,体现出老人对青年一代的关心和支持。

二、运用多样的朗读形式

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读的教学。有的课文可以齐读,有的课文可以自由读,有的课文可以一人读或几人读,有的课文可以分角色读,如小说、戏剧一类的课文。分角色朗读更能反映剧情的变化,表露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增强教学的效果。

三、掌握读的艺术

同一篇文章也有不同的读法,每种读法都有不同的情绪要求。默读要潜心静气,细看精思;轻读要求平和流畅,细吟品味;朗读要情绪饱满、感情投入、声情并茂。朗读是一种语言艺术,绘声绘色的朗读会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强化教学的作用。

四、落实读的训练量

从时间上说,凡是语文教学,每节课都应给一定的时间作读的训练;从内容上说就是每篇课文、每节课的重点内容都应进行读;那些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如古诗词等必须多读达到背诵。只是课本中读的训练时不够的每天还应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做读书笔记,这样才能养成读的习惯,体会读的乐趣。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一定要多读,读最易懂,读最难忘。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小学语文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通过各样形式的阅读,在读中悟情,读中悟趣,读中悟出写作之道。因此,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提升语文的感染力。

猜你喜欢

训练量读法读后
龙闯迷阵
答案大放送
读后活动的多元设计
陈万兵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关于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相关探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
花丛觅诗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