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与建议
2009-01-20苏西云
苏西云
儿童6、7岁是书面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小学课外阅读的萌芽期,将直接影响课外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当前一年级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究竟如何?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一年级300名学生,从课外书的种类、阅读时间、读书方法、购买与拥有情况及课外阅读的态度等方面设计问题展开调查。
一、课外阅读调查结果与分析
1. 绝大多数学生阅读兴趣较为浓厚
每天读书10-20分钟53.5%,20-30分钟27.9%,40-60分钟占6.9%,1小时以上6.2%,偶尔看一点占5.42%。孩子刚上学对阅读有百分之百的热情与渴望,几乎每天都读,但因处于短时注意阶段,阅读时间也相对较短,观察时发现有些学生读书漫不经心,快速翻完一本又换一本,缺乏目的与耐心。说明孩子阅读兴趣还处于较朦胧的自流状态,为时短暂不稳定,为读而读,容易转移。急需阅读方法的指导与来自成人的引领与帮助。
2. 阅读选择倾向于图画类、故事类作品
最喜欢看的读物为漫画卡通50%,文学故事22%,作文选11%,课外辅导读物10%,科普读物7%。这符合其年龄特征、儿童文化和识字量少的现状。他们思维主要依赖于对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决定儿童的阅读兴趣是自由的、游戏的、想象的……卡通漫画类与图画故事类作品以夸张、诙谐、奇巧怪异、充满幻想等特点,恰好满足了这个时期儿童的需要。
3. 课外阅读途径单一
购买图书阅读72%,借书读15%,租书读9%,网络阅读4%。学生拥有图书10本以下31%,10本到20本41%,更多的28%。课外阅读途径非常单一,虽平无每人都拥有10本以上图书,但包括课外辅导读物和幼儿园时存的极其简单的图画书。个人占有图书量低,严重限制学生读书范围,影响读书热情,有好多好书到不了孩子手中。孩子最常去的图书馆阅览室也形同虚设,馆内藏书少,且很少对学生开放。
4. 家长对课外阅读影响巨大
家长从不看书5%,有时看一会67%,经常看28%;从不跟孩子一起读13%,有时与孩子一起读69%,经常跟孩子一起读18%,受社会文化环境及家长文化程度影响,家长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大多数无阅读习惯。虽支持孩子阅读,但大多数只偶尔陪孩子读书。凡家长喜欢且经常看书的,孩子阅读视野宽、范围广,有较长持久性。种种信号表明,家庭是引发阅读兴趣的第一动力。
5. 课外阅读认识积极向上
49%孩子以自己的喜好为读书理由,不为别的只为喜欢。这也是孩子对阅读最朴素、最原生态的理解,他们喜欢图书带来的愉悦感,喜欢图书带来的未知世界,喜欢图书带给他们充满想象的自由空间。41%孩子认为读课外书能扩大知识面。这与师长平时教育熏陶有关。5%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学习,5%孩子说不清楚,33%随意阅读,37%能做到读后跟别人讨论,14%能做到圈圈点点做记录,16%摘抄好词好句。
二、课外阅读指导建议
1. 寻求宽泛的读书资源,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
拥有丰富的读书资源是爱读书、会读书的重要物质基础。要为孩子提供更多读书机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引导孩子自助分享自己拥有的图书,通过捐书建立流动图书室,班级订阅报刊杂志。为家长提供优秀书目,说服家长为孩子买好书。师长自身热爱读书的示范行为和心理暗示非常重要,教室和家中张贴、悬挂读书的名人名言,书桌上贴读书座右铭,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群书而晓天下”等,给孩子讲伟人读书获智故事,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励暗示,激起孩子读书欲望。
2. 及时帮助学生获取读书快乐
一年级学生开始不能独立读书,要充分调动家长积极性,激发孩子在家读书的欲望,使亲子阅读在家庭生根。适时推荐读物,定期请家长到学校交流经验,观察反馈孩子阅读后变化,请家长在课堂上为孩子讲故事、读文学作品或指导阅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八年级时会达到相同程度,在这之前,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强。孩子能听懂理解复杂、有趣的故事,却无法自己看懂故事书。就需要由老师和家长讲故事孩子看书,或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孩子会把较高程度的词不自觉中记忆下来,增强阅读能力。还可买带磁带的故事书,让孩子边听边看。孩子喜欢表演,就让他们在大声朗读中充分自我展示,采用多样评价激励方式,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欣赏。在表演和大声朗读过程中感受文学作品的无限魅力,吸引孩子热爱渴望阅读。
3. 正确引领读书方向,选择适合的优秀(下转93页)(上接88页)读物受识字量少和阅读能力较弱的限制,一年级孩子易倾向于漫画、图画类,而漫画类往往良莠不齐,有的甚至充满暴力、色情和灰色幽默,不利于孩子发展。需要师长为其把握质量关,以免受到精神污染。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以好书不知不觉中替换掉不适读物。可先选色彩鲜艳文字较少,阅读较轻松的绘本读物或连环画,以老师和家长的喜欢与热爱引领孩子正确阅读。再慢慢过渡读文字多一点的书。题材上尽量保留一点优秀的漫画书,更多要引领孩子读经典文学与童话故事,因为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复制儿童内心的一些想法,是儿童心灵的游戏,可让儿童保留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真善美的期待,带给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基调和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