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职在校学生的社会性职业能力探微

2009-01-18艾文文

科教导刊 2009年13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途径高职

艾文文

摘要社会性职业能力是指从事相应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综合能力,本文认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应引导学生掌握有使用价值的社会性职业能力,并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 职业能力 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社会性职业能力是指从事相应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综合能力,它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市场合作能力、协调管理能力等诸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地发挥作用,其中任何一种孤立能力要素都难以完成职业活动。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应引导学生掌握有使用价值的社会性职业能力。这样,其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就大大地增强,可以更成熟、更出色地扮演其在社会中的角色。

1 职校学生的社会性职业能力内容

1.1社会适应能力

现在的高职生多是独生子女,自小生活在父母长辈的关爱之中,遇到困难多数是依赖父母,心理素质较弱。相对缺乏适应社会变革形势,特别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不同方式、不同类型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体会到适应社会的紧迫感、危机感,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2专业动手能力

就我国的现实情况看,要加快经济建设的速度,除了要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外,还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熟练掌握现代技术、动手能力很强的劳动大军。高职教育应把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作为特殊要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1.3 市场合作能力

如今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在合作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讲竞争,在这样的形势下,个体要想求生存、求发展,首先要使学生学会合作,才能推销自己,使自己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1.4 协调管理能力

协调管理能力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素质在新的层面上有机结合后所形成的一种合力,当今的高职生多养成了自我中心的性格特征,而在社会上要求发展、露头角,协调管理能力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必备素质之—。

2 提高学生社会性职业能力的途径

2.1创建社会性职业能力平台背景

(1)提出就业规划,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角色的观念。生涯发展的信念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提出就业规划,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帮助学生有意识提高职业意识、职业素养,是提升社会性职业能力的第一步,也是国外许多高校的成功经验。

(2)建立自我评价体系。一般来说,自我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学识、技能、智商以及组织协调、管理、活动能力等。通过自我评价体系的建立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能较好规避自身的弱势,并发掘自身的资源优势。从而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所以,自我评价是生涯规划的最重要步骤之一。

(3)及时提供职业环境信息。只有了解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理顺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明确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以及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等相关的环境信息,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在多重复杂的关系中找准适合自己的恰当的位置。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环境因素,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必备条件。

(4)职业角色的定位。在正确认识自身的前提下,在充分把握职业环境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就业发展规划,学生可初步确立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如具体的行业、领域,职业,职位,希望发展的高度等。

2.2提供社会性职业能力平台空间

(1)强化学生会职能。作为高职学生,其要求自我管理、摆脱外来束缚的心理特征非常明显,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还是沿袭中职的管理模式,不敢放手,怕出事的管理意识还很强烈。面对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发展,应该深化学生会的功能,强化学生会的职能,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通过自己的管理,学会合作、协调、管理,从而为提升社会性职业能力迈出第一步。

(2)推行辅导员体制。高职校的辅导员体制是指让高职校的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班级辅导员,扮演一个“半管理者”的角色,由学生管理学生。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单纯的说教已经不能和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交流,常规的道理也已不能很好的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这就需要创新出新的更有效的模式,推行辅导员体制可谓一举多得,能锻炼高年级学生的管理能力、提供给学生换位思考的机会,使他们更多更全面的认识事物,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能把班主任老师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潜力,同时由于学生之间能更好沟通,相关的管理意识能更好的传达。帮助学生在辅导与被辅导过程中,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锻炼自己,强化了自身的社会性职业能力。

(3)设立社团组织。社团组织是由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技能等自行组建的团体,在社团的组建的过程中,能帮助学生锻炼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在社团的开展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能帮助(下转第116页)(上接第86页)学生发掘自身的兴趣,提升自身的技能特长,更好的认知自己。以社团为模型,加强了学生的社会性职业能力的锻炼。

2.3 建立社会性职业能力的平台桥梁

(1)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得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学生社会性职业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学生离校后能否具备直接上岗和后续发展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社会性职业能力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职业分析入手,以学生社会性职业能力为导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课程时,要克服“学科化、系统化”的倾向,使所设课程精干顶用,重点突出。

(2)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突出实践环节。实习实训基地是高职生社会性职业能力锻炼的综合场所,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实践、上机等环节,能学到最实际的具有操作性的知识,在实施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生产建设第一线去实地参观考察,也可以把专家请到学校里来传授他们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在企业的具体上岗见习过程中,训练和提升了学生的社会性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还是一个发展的新生事物,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性职业能力,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探讨。还有更多工作要做,只有不断加强高职学生的社会性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才能保证这一教育事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途径高职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