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教育管理学的一朵奇葩

2009-01-18

科教导刊 2009年19期
关键词:范畴管理学起点

袁 琴

摘要近几十年以来,在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成果中,孙绵涛教授的《教育管理学》可谓其中的精品。书中探讨的内容基本覆盖了教育管理学的重要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评述即透射出对该书的赏析。因此,文中,笔者将首先审视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学现状。其次,从教育管理学学科组成要素、教育管理学的价值论与整合论、教育管理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以及教育管理学批判反思的后现代思维等维度分别对该书进行评析。最后,对全书进行总体评价。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 奇葩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1 审视目前的教育管理学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 我国教育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 研究成果显著, 教育管理学科地位由从属到相对独立。但是,教育管理学在我国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缺陷, 有学者认为:目前的教育管理学概念陈旧,体系拼凑,视野狭窄,理论肤浅,缺少实效功能。张新平教授指出著作有别于教材,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论证具有深度、逻辑强、有层次感、透彻、体系特征明显, 以此为衡量标准,他认为当前我国有影响的教育管理学专著显得非常稀少。这表明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还需要作新的尝试与探索,并呼唤创新性的、对我国整个教育管理学界具有颠覆性影响的巨作的问世。

笔者认为孙绵涛教授于2007年新著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管理学》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上述要求,应该说符合一部经典专著的特征与标准。其逻辑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与前著作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前著作的缺陷和弊端,对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进行了一次革新,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读教育管理学的视角。

2 就各维度评述孙绵涛的《教育管理学》

孙教授的《教育管理学》几乎囊括了教育管理学所有重要问题,这些问题也是评阅该书的一把标尺。因此,笔者将从以下各维度来进行一些分析和评价。

2.1 教育管理学学科组成要素

孙教授提出学科三要素说,包括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三个范畴。姑且不谈此概括是否详尽合理,以下就这三要素各自的内涵与特点作一些探讨。

(1)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范畴。孙教授提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现象和教育管理规律,并通过论证现象是多层面的以及本质与规律的密切联系来支撑其论点。这种论证似乎更为深入和具体,但笔者认为不能为了说明此观点,而将教育管理现象概念作泛滥化和模糊化理解。如果说客观存在的都是现象的话,那么,物质与精神,唯物与唯心,实在与意识等似乎就没有本质区别了,因此,这里的现象范畴未免过广。另一方面,即使现象是多层面的概念,那么,只将现象分解为活动、体制、机制和观念等子范畴又是否完整与恰当呢?

(2)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孙教授在书中提出了一套新范式方法论,其中包括一般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范式以及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且三者密切联系。可见,这种新范式方法论比简单地概括有哪些研究方法更为全面、系统和深入,同时,他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也作了自己独特的思考。

此外,从该书研究方法来看,作者运用更多的是思辨研究,且否思特征更为明显。其优势在于能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但其劣势在于作者可能陷入自我思辨和“独白”的泥潭,从而使该书成为“书斋式研究”。因此,建议作者综合运用思辨、实证和实地研究方法,以使该书的论点更具有说服力。

(3)教育管理学科体系。首先,该书在论述学科体系时没有具体谈论其逻辑起点问题,而该问题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逻辑起点是学科对象领域内最一般的抽象规定, 根据逻辑起点能够推演出一系列学科理论的范畴,由此,有学者认为教育管理学的逻辑起点是动态的教育组织,但教育组织是否就是最简单的细胞形态呢?搞清逻辑起点的内涵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将其与研究起点区别开来。研究起点是我们着手研究、开始认识某一事物的起点,是事物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研究起点是一种感性具体,而逻辑起点是一种理性抽象。根据这些特点来看,该书是从教育管理现象为基础来构建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并由教育管理现象推演出教育管理活动、体制、机制和观念等四个子范畴,其中,教育管理活动又是第一个范畴,是其它范畴的基础。那么,是否可以认为该书的逻辑起点是教育管理现象,研究起点是教育管理活动呢?或者另有其它?分清起点问题并非易事,有待进一步探究和论证。

其次,该书的理论范畴和理论逻辑都具有其鲜明的特色,从理论范畴来看,该书是从教育管理综合的视角来构建的,是由教育管理现象基础上的四个子范畴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展开论述的,是通过对整个教育管理现象的抽象来形成的,并且具有普适性;从理论逻辑来看,是按教育管理现象各子范畴之间内在逻辑以及这种逻辑与教育管理学科论之间的内在逻辑来构建的,且子范畴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是一元结构式的递进逻辑。可见,该书的学科体系颇为独特。不过,从书中来看,孙教授将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仅分为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和教材体系是否不够完善并且稍显牵强呢?

2.2 教育管理学的价值论与整合论

在张新平教授对外国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归纳中,以教育管理价值论与整合论的影响最为广泛。

(1)教育管理价值论。根据张教授的概括, 教育管理价值论主要强调事实与价值的融合。孙教授在该书中谈论教育管理观的体系及逻辑时也花了不少笔墨来综合分析教育管理观的事实逻辑与价值逻辑、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并且还指出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相互碰撞的历史。可见,该书在事实与价值关系上是符合教育管理价值论的主要观点的。

(2)教育管理整合论。教育管理整合论强调教育管理学理论既应包含价值论题, 同时又能高度关注人的主观性和道德伦理问题;它倡导管理理论与教育理论之间的统一,而该书的观点与教育管理整合论的观点如出一辙。首先,该书是从教育管理这个综合的视角来构建教育管理学范畴的,并将教育理论与管理理论有机结合,该书还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体现了学科基础的整合。其次,作者跳出了具体的教育管理相关内容,从更高、更深、更抽象的层次来探究人性与教育管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人性与伦理向度渗透入整个教育管理现象的各个子范畴,体现了作者对人性、价值与伦理的关照。

2.3 教育管理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教育管理理论、实践及其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中心论题之一,而对于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必然涉及到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本土化和国际化问题。孙教授在书中构建其理论时也经常借助国外一些先进理论进行论证,虽然这样有助于我国教育管理学理论自身的发展,也有助于使其尽快实现国际化,但作者是否更应该重视其本土化研究,更加从我国实际来构建教育管理理论,而非直接将国外的理论搬用过来套在我国的教育管理学中。因此,如果要使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对实际起到指导作用, 就必须加强对教育管理理论的本土化处理,其基本原则在于立足本土,面向国际。

2.4 教育管理学的后现代思维

教育管理学的后现代思维强调批判反思的思维方式,但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育管理学及其研究, 比较注重其实用性, 而对其批判反思却关注不够。而孙教授无论是在整本书理论范畴和理论逻辑的构建上,还是各论具体内容的探讨上,都处处流露出其强烈的批判反思精神(尤其是创新型批判反思)。作者并不局限于原有的教育管理学的条条框框,也不将自己禁锢在传统著作体系的框架之中,而是摆脱了原有的思维习惯,跳出了原有的种种束缚,以新的思维和新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教育管理学。这对于改变我国“解释性”教育管理学的依赖性、顺从性,并进一步升华无疑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这种精神和思维方式是值得提倡和借鉴的。

3 整体评价全书

笔者对孙教授所著《教育管理学》的总体感受是:(1)理论抽象层次高、逻辑思辨性强、论证充分;(2)分析深入透彻、语言凝练、规范;(3)体系完整、结构严密,条理清晰;(4)角度新颖、方法独到,别具匠心;(5)视野开阔、个性色彩鲜明、学术品性浓厚;(6)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批判性与独创性。此外,该书在教育管理学理论范畴及理论逻辑方面的新探索以及浓厚的哲学色彩也为该书增添了许多光辉。由该书可以看出作者的抽象理论层次和逻辑思维水平很高,思维脉络非常清晰,具有缜密的分析、思考能力,宏观统筹全局的能力很强,高屋建瓴,使书中的六论各具特色而又联系紧密。同时,该书时刻折射出作者渊博的学识,宽广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以及高层次的学术涵养、完善的人格品性与过人的智慧。

不过,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绝对完美。从另一方面来看,该书也存在着一些小小的弊端与不足。个别地方为了内容的完整性或者推理的透彻性而忽略了形式的规范性;个别说法有些牵强、绝对而缺少有力说明;有些地方有偷换概念之嫌或结构重复、僵化;个别观点和论述还有待进一步推敲与商榷。此外,由于该书的著作性特征明显,并且研究方法主要为思辨性研究,因此处处流露出较强的逻辑思辨色彩以及较高的理论抽象性,而这作为一本教材而言或许不太适合。

当然,这些小瑕疵并不能掩盖住该书的众多优点与耀人光辉,也不能否定该书在我国教育管理学界研究中的巨大意义与价值,更不能由此对作者的学术涵养与扎实的学术功底产生怀疑。我们有理由相信,孙教授的《教育管理学》是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一次创新性飞跃,这朵盛开的奇葩昭示着未来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将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孙绵涛.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

[2] 李尚群,李正云.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述评[J].高等农业教育,2005(10).

[3] 张新平,蒋和勇.教育管理学的困境与方法转型[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1).

[4] 周越,徐继红.逻辑起点的概念定义及相关观点诠释[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5] 段彬彬.教育管理学逻辑起点浅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6).

[6] 王海兵,叶碧秋.研究起点和逻辑起点辨析[J].财会月刊,2004(A10).

[7]张新平.价值论与整合论:外国教育管理学理论的新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1(1).

猜你喜欢

范畴管理学起点
六月·起点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范畴观与认知语言学上的范畴等级结构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从管理学角度看军事指挥体制改革
疯狂迷宫大作战
陶艺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