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亲的山歌

2009-01-18周莹

少年文艺 2009年12期
关键词:黄雀砍柴苞谷

周莹

想起母亲,就想起母亲的山歌。

记得小时候,一到冬天,母亲就带上我和弟弟,到后山上去砍柴。

天刚麻麻亮,我们就踩着母亲的背影出发了。

母亲在前面引路,腰间别着弯刀,手上提着斧头。一旦找到中意的目标,她就会在双手上吐一口唾沫,接着毫不犹豫地挥动着锋利的斧头,照着树木的根部使劲砍去。母亲挥动斧头的姿势,一点儿也不像个女人。在母亲三下五除二的挥动间,只听“哗啦”一声,树应声倒下。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母亲非要在头一天晚上,不顾我们的坚决反对而霍霍磨动斧头时的倔强;我似乎也明白了:母亲平日里常常念叨的那句“磨刀不误砍柴功”的意思。

树倒下之后,母亲喘上一口气,就手脚麻利地把枝桠全部劈掉。然后吩咐我们,一人一端,顺着树林里的羊肠小道,把柴抬到悬崖边堆着。

每次和弟弟抬着柴走在羊肠小道上时,我都吓得瑟瑟发抖。尤其是走到悬崖边,把柴轻轻地从肩上卸下来的时候,我的心跳就会加快,甚至不敢朝下面望一眼。小我两岁的弟弟,抬着抬着,就哭鼻子抹眼泪。每当这时,母亲那悠扬的山歌就会飘入我们的耳朵:

暑往寒来春夏秋,

夕阳西下水东流。

时来富贵皆由命,

运去贫穷亦有由。

说来奇怪,弟弟听到母亲的山歌就不哭了。

等到母亲渴了累了后,就会放下斧头招呼我们:“把袋子里的干粮拿出来,我们要吃晌午饭了。”我抢先一步,把塑料壶递给母亲。母亲双手接过壶,用力把盖子一扭,斜着一倒,壶里的冷开水就“咕咚咕咚”地流进了母亲的喉咙里。母亲喝罢水,用手把嘴角的水珠和脸上的汗珠一齐抹掉。

恰好此时,弟弟把装有干粮的袋子递到母亲手里。母亲从袋子里面掏出几个金黄色的苞谷面馍馍,加上几个灰扑扑的烧熟了的冷洋芋。母亲挑了几个大的递给我们,然后自己吃了起来。弟弟艰难地咀嚼着冰冷生硬的苞谷面馍馍,咽得直翻白眼。看着弟弟难受的样子,我的心里酸酸的。母亲在一旁自言自语:“今天的岩柴,一定能卖上个好价钱。照这样下去,再砍上十天半月的话,过年的时候,你们姐弟几个就都有新衣服穿啦!”

吃饱喝足之后,母亲要再去砍柴。可弟弟坐在那儿不动,母亲就走过去,用手轻轻拍拍他的肩头,笑着说:“细娃的力气是奴才!”弟弟极不情愿地站起来,配合着我把柴朝悬崖边抬去。

看到我们很累的样子,母亲扯开喉咙又唱了起来:

三根沙树颠倒颠,

一对黄雀在天边。

谁人捡到黄雀蛋,

不做皇帝也当官。

母亲嘹亮的歌声在树林的上空回荡。听到那清脆婉转的歌声,弟弟来了劲。他坚定地对母亲和我说:“我想捡到黄雀蛋。捡到黄雀蛋后,就不用再抬柴了。”

“我也想捡。”我在心里这样想着,可是不敢告诉弟弟,担心他会因为我和他抢黄雀蛋生气,不帮母亲抬柴。

母亲山歌里的黄雀蛋,使我和弟弟想入非非!

天色近晚,母亲一边唱着山歌,一边推着板车把柴拉到供销社卖掉。一个冬天下来,母亲往往能挣到好几百块钱,我们也会听到几百首山歌。

母亲一辈子没有上过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可她记性特别好,好多山歌都是她从别人那儿学来的,并在第一时间唱给我们听。也有的是她自己编的,歌词一旦从她嘴里吐出来就格外的美妙动听。但是母亲唱山歌,一般都在最劳累的时候。

童年时期,母亲的山歌是我的太阳和月亮,永远亮在我心灵深处。

发稿/庄眉舒 zmeishu@QQ.com

猜你喜欢

黄雀砍柴苞谷
小马砍柴
磨刀不误砍柴工
背苞谷
放羊的故事
放羊的故事
搓苞谷芯治愈肠胃病
黄雀衔环
黄雀脱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