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发建设对策探讨

2009-01-18

广西民族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村寨旅游者贵州

贺 丹

【摘 要】民族文化村寨旅游是贵州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它给当地社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在对贵州民族村寨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如缺乏科学规划、品牌意识不强、旅游产品不能充分彰显民族文化内涵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该省民族文化村寨旅游业的稳健发展。为此,本文以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为切入点,从旅游者的心理、民族文化村寨旅游产品、民俗旅游商品、旅游管理与经营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关措施和发展对策,以实现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和谐,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发对策

【作 者】贺丹,广西师范学院2008级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9)04-0187-005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Ethnic Cultural Villages: Taking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He Dan

Abstract: Ethnic cultural village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tourism industry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it has brought consider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for the local community.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of ethnic villages, it also revealed a range of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scientific planning, brand awareness is not enough, and tourism products can not fully demonstrate ethnic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ese problems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and restricted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ethnic cultural village tourism.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culture as a point of penetration, then puts forward to som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psychology of tourists, tourism products of ethnic culture village, folk tourism commodities and tourism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so as to achieve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ethnic cultural village tourism and promote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Guizhou province.

Keywords: ethnic cultural village tourism;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引 言

民族文化村寨旅游是新兴的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活的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到民族村寨旅游,能放松身心,学到知识,获得健康与快乐。

一、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的特定内涵及其在当代的兴盛

所谓民族文化村寨,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在一个至多个文化要素,或一项至多项民俗事项中具有显著特色,能够成为某个特定民族在某一地域的典型代表的村寨”[1]。

到民族文化村寨旅游,欣赏的对象主要是人文景观,当然也会观赏村寨的山光水色。民族文化村寨的人文景观包括风俗民情、传统节日、婚丧嫁娶、宗教仪式、建筑风格及民间歌舞等等。 有人将民族文化村寨旅游概括为“民族文化村为旅游目的地,以目的地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2]。

民族文化村寨是民族文化旅游的主要载体。一个民族的物质生活、社会制度、精神文化等主要是通过这个民族典型的村寨表现出来的。村寨中活态的民族文化及淳朴洁净的乡野田园风光是旅游者关注的焦点,吸引着他们以各种形式亲历村寨生活,在欣赏过程中具体感受异域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的特异美,从而获得视觉与心灵的美感。

民族文化村寨旅游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过程应 “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统一。如今,民俗旅游风靡全球,英国、美国、意大利、法国等众多的发达国家掀起了民俗旅游的热潮。近年来,我国的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发力度明显增强,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开发力度更是明显增强。如云南民族村作为我国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发较成功的典范,在国内国际旅游中已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在我国的发达地区,深圳、上海、北京等地,民族文化村寨旅游产品开发已卓有成效。如坐落于风光秀丽的深圳湾畔的中国民俗文化村,是我国国内第一个荟萃各民族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游览区,它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荟萃精华,有所取舍”作为建村的指导原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

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民族文化村寨发展的各种策略。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得到了各级决策机构的重视和采纳。以贵州为例,贵州省综合参考学者的各种意见,从建设文化产业的大背景出发,制定了相关法律条文以保障民族文化村寨旅游走向规范化、合理化。2002年制定的《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第18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区域或者村寨,可以建立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或者民族文化村寨博物馆:①自然生态环境整体保存较好;②具有民族文化典型特征;③民族传统文化保持较好;④历史悠久、建筑典型、民风古朴,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村寨”。[3]贵州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风情浓厚,民族文化内蕴突出,存在着巨大的旅游开发空间,只要进行科学、合理、深度的开发,将会为贵州旅游市场注入强劲的活力,使旅游地获得显著地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发现状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各民族分布格局为大杂居小聚居,这就使得许多村寨纯粹地居住着某个民族,为民族文化村寨的开发建设奠定了现实基础。单一民族聚居的村寨,因拥有共同的生活方式、民俗民风、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等,更易在自然及人文环境上形成较一致的具有独特魅力的风格,在旅游开发与管理上也更易达成一致意见。

(一)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发现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贵州省委、省政府就提出要全面开发贵州旅游业,黔东南州结合本身的实际,明确提出了以民族旅游为重点,开发建设旅游“三条线”的思路。开辟以凯里为中心、范围包括凯里的翁项、嘛塘、清曼,麻江县的铜古、摆仰,雷山县上的郎德、西口,台江县的施洞和镇远县的报京等地的民族文化旅游村寨。至今黔东南州就有39个民族文化村寨。该州政府提出,在完善已有旅游村寨的基础上,沿320、321国道和多条省道以及新建黎平旅游支线机场,开辟新的民族风情旅游村寨景点,并建设一批民族风情旅游乡镇,以吸引海内外的游客到黔东南旅游观光,推动贵州旅游业的发展。黔东南州许多民族文化村寨景点的独特性得到了许多专家的称赞,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民族文化旅游研究

贵州在民族文化村寨开发建设中,有许多村寨在挖掘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的同时,也打造出了能体现自己鲜明民族特色的品牌。在黔东南州巴拉河流域的众多民族村寨中,朗德上寨经过多年的特色经营,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露天民族民俗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称号。在这里,旅游者可以从建筑、饮食、服饰、节日、生产、娱乐、礼仪、道德、信仰等方面了解和体验苗岭的历史和文化。在朗德上寨的影响和带动下,黔东南许多县、镇乃至安顺、贵阳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都打出了苗族舞蹈文化特色的品牌,吸引了大量旅游观光者。丹寨县的石桥村是一个仅有250户人家的苗族村寨,手工造纸早在唐朝中期就开始了,由于该村手工造纸工艺较为古老,工序繁多,很有观赏性。为此,丹寨县已将这一传统工艺列入旅游开发的重要项目来规划,有望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之成为贵州省旅游开发中的又一亮点。黔西南州贞丰县的纳孔,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行政村,它拥有别具一格的自然风光,村落分布于著名的省级风景区三岔河岸,有浓郁的布依族风情和远古文明特色,舞龙是该村文化娱乐的主要项目之一。

(二)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发的主要成效

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发随着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已渐成气候。从江邑沙苗寨、雷山郎德苗寨、纳孔布依族山寨等均可算为较成功的案例。这些民族村寨利用特色民居以及渗透民族风俗文化的婚恋、技艺、文娱、民俗的各种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当地居民经济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归纳说来,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经济收入。为当地创造了就业岗位,为年轻人,特别是女性提供获得较高收入的机会。首先是当导游,办民族特色餐馆,接着是开百货店、小旅店、民族服装店、旅游纪念品店等为游客吃、穿、住、行、游的旅游服务行业得到繁荣,带动当地种、养、加等产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2.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大多数民族文化村寨地处少数民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展有效推动了当地公路交通、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

3.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弘扬。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文化变迁使一些宝贵的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生存和延续的土壤。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的兴起,让更多村民自觉承担起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让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各民族优秀文化在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发中得到了复兴。

(三)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贵州省的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发起步较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缺乏科学规划, 总体上处于零星开发的状态。目前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发基本上是自发建设,模仿复制, 经营粗放,管理混乱。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地开发过程极少有民族、文化、旅游等部门共同协调、经专家论证与专业规划、在相关地域上进行合理布局的科学性开发,更谈不上全省范围内的全局性规划布局。这种开发格局难以凸现民族文化特色并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 有的甚至因急功近利而致使民族文化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缺乏品牌意识。相关部门对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资源缺乏深入、系统、全面的开发性研究, 未注重品牌的培植与树立,因而未能对区域内的特色性、品牌性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准确定位和科学开发。

3.缺乏资源的整合与开发的分工。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资源开发总体上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未能与其他热点旅游区或品牌性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地域性整合。因此难以形成地域性的强大吸引力, 也就未能取得显著地规模效益,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品牌产品也难以构建。

4.旅游产品还不完善,贵州大部分民族文化村寨旅游还只是处于举办欢迎仪式,参观村寨建筑,欣赏歌舞节目等一些比较低层次的初级产品上,缺少体验性、学习性、参与性等旅游项目。

笔者认为,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发是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旅游者身临其境时能否感受到当地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因此,民族文化村寨所提供的吃、行、游、购物、住宿、娱乐等各方面都应充分体现本地本民族文化的特殊魅力。

三、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发对策探讨

针对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优秀民族文化村寨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发展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按旅游者心理需求开发建设民族文化村寨旅游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没有旅游者,旅游活动、旅游业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要发展旅游业,就应该先了解旅游者,了解旅游者的需要、兴趣、旅游动机。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为旅游者服务,更好地开展旅游经营活动,发展旅游业。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的开发更需如此。

1.以旅游者的需求作为开发经营的目标

旅游者的需求是构成旅游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产生旅游行为的内部源泉。在当今社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长时期处于忙碌的工作与生活状态中,许多人因此精神疲惫,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于是人们便选择旅游的方式达到放松生活节奏,增长知识、扩大眼界、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需要。民族文化村寨旅游不仅能满足人们的上述需要,还能满足其神秘感和猎奇心理,正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者对求知、求美、求异等精神方面的需要也日益增强。他们希望借助旅游来缓解紧张忙碌生活给他们造成的精神压力,希望能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渊博的知识,满足社会交往等需要。因此,需要按照旅游者的这种心理需求来开发建设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的经营者应充分了解和发现旅游者的各种需要,多设立能为旅游者提供与自然生态和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深度体验与交流的旅游项目,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将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放在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经营管理的第一位。

2.依据旅游者的兴趣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品

旅游者的兴趣是旅游业主的机遇。兴趣是具有极大的差异性的,因此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的经营者在规划制定经营目标时应根据旅游者的不同口味、不同兴趣来开发旅游产品,进行旅游宣传促销,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还可以激发旅游者重复购买,多次到同一地方旅游。因此,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的经营者一定要优化服务环境,提高产品的服务质量,增强产品的特色,使旅游者对自己的经营管理满意,成为自己的忠实顾客,实现旅游者的重复购买。

3.以高质量的服务和完善的设施来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指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并使人处于某种积极状态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动力。旅游者旅游动机的产生需要一定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也称内部和外部条件。主观条件就是指旅游者本身的旅游需要及旅游兴趣,包括如学习、娱乐、消遣、交际、声望、求美、求异、求新、寻根、访古等等;客观条件则是指一定的旅游条件和旅游刺激,包括旅游者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可自由支配收入,各种自然、人文景观的吸引,旅游饭店、旅游交通部门所提供的旅游服务,旅游商业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等。只有具备这些条件,人们潜在的旅游需要才能转化为旅游动机,人们有了旅游动机才会进行旅游决策,采取旅游行为,并把行为指向一定的旅游目标,并进一步保持和发展旅游行为使之达到既定目标。[4]25

有了完善的设施和周到的服务,还需要广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新闻、互联网等手段进来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才能为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引来更多的旅游者。民族文化旅游研究

(二)开发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村寨旅游产品、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商品

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的经营者应该树立正确的开发意识,不能为了追求眼前经济利益而使民族旅游资源的价值不能得到全面的实现。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升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的经营者、旅游规划人员和当地居民正确认识民族旅游资源的价值,以利于在产品开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体现出当地民族文化的精髓,避免将民族文化庸俗化、商品化,从而开发出符合旅游者喜好,受旅游者欢迎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

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的开发建设还应提高旅游者的参与性。贵州民族文化村寨的主体目前仍然停留在以民俗设施、民俗陈列、民俗表演、民俗活动为主的静态观赏游览方式。只有提高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参与性,才能让旅游者更好地领悟到民族文化的价值,获得更加丰富的旅游收获。以我国开发较好的深圳民族文化村为例,它设计许多民俗活动项目,让旅游者参与其中,让旅游者切身体会到各种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内涵,深受旅游者喜爱。民族文化村寨旅游从项目规划到开发经营,都要十分注重充分调动旅游者参与的主观能动性,使旅游者能够直接和民族文化的具体内容接触,将抽象、静态的民族文化观赏变为旅游者参与的、情趣诱人的体验活动。

民族文化旅游商品是一种以民俗事象为资源基础开发和生产出来的、供旅游者消费的旅游产品。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取决于市场需求,经营者只有充分了解旅游者的购物需要,才能开发出令旅游者满意,受旅游者欢迎的民族文化旅游商品,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同时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工作,了解不同旅游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才能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民族文化旅游商品。

(三)不断完善民族文化村寨旅游行政的管理

1.建立健全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管理行政法规

由于我国旅游立法尚不完善,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发实践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难以得到解决,相关规定得不到执行,村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开发商或村民不规范行为得不到约束,相关责任和损失找不到承担主体和赔偿依据,等等。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法规引导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的开发建设,加强对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的行政管理。

2.强化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的质量、环境管理

民族文化村寨旅游质量的核心是服务质量。为了保证服务质量,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广泛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民俗旅游质量标准,政府旅游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第二,旅游企业要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应该包括决策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质量管理小组作为常设机构,全权负责民俗旅游质量管理,定期检查,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并对有关人员提出奖励或惩罚的建议。第三,高度重视旅游市场调研工作,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调查旅游者的消费满意度,搜集旅游者的意见及其他信息,并对各种调查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处理好旅游服务与旅游消费的关系,让旅游者的需要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第四,建立旅游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并对旅游者的投诉做好评估、解释、调节或赔偿等工作,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问题再度发生的方法。B11286-288

旅游环境是民族文化村寨旅游是否有吸引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很多情况下,旅游地的环境问题甚至比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更能够决定民俗旅游地的兴衰。如果民族文化村寨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秩序混乱,这就会让那些本来想到此一游的旅游者望而却步。因此,应加强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所在地民众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广泛开展各种有关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所在地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广大公众都能够充分意识到优化旅游环境的重要性,提高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所在地的环境进行科学管理,保护和提高环境质量。

结束语

民族文化村寨旅游作为贵州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和前景可观的旅游项目,应加大开发力度。应从旅游者心理、旅游产品、民族文化旅游商品以及旅游经营管理四方面狠下功夫,改善当前的经营管理模式,以旅游者的需求为目标进行改革,充分发挥贵州所具有的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发展优势,建立起适应贵州本土文化的民族村寨旅游模式,彰显其独特个性。同时,还应对每个民族文化村寨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各自的特色,挖掘民族文化的精华,打造各自的民族旅游品牌,使民族文化村寨旅游成为贵州旅游业最亮丽的风景,推动贵州旅游业更上新台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背景下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金颖若.试论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 [J].贵州民族研究,2002.(1).

[2]杨昌儒,潘梦澜.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5):5.

[3]2002年7月30日贵州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自2003年1月1日起执行.

[4]杜炜.旅游心理学[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20.

〔责任编辑:陈家柳〕

猜你喜欢

村寨旅游者贵州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锅巴粥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贵州教育出版社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
等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