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的德法教育
2009-01-18角士辉何萦
角士辉 何 萦
中学生的人格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发展,同时也会影响整个民族的未来和发展方向。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随着网络的普及而不断增加。中学生作为青少年的一部分,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响。中学阶段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通向未来的必要桥梁。对于当前新时期的教育问题,我们应该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双管齐下,从存在的问题入手常抓不懈。
一、中学生新时期的思想道德基本状况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如今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新时期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总体来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积极稳定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时期下的思想道德状况存在着诸多问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缺乏诚信,对社会道德状况存在着诸多困惑,进而导致中学生道德判断有偏颇。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法制意识淡薄,暴力倾向严重,缺乏基本的防患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社会丑恶现象和某些不正确的家庭引导,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中学生中不同程度滋生。此外,一些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依赖性强,导致吸烟、酗酒、甚至自杀等现象日益严重。这些现象均应得到学校审视和重点解决。
二、注重道德培养,做到“防微杜渐”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有人曾说:“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道德教育对于中学生人格形成以及素质的提高非常关键。我们应该意识到,学校教育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当前,道德教育培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学校要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入手,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当前的高中课改为契机,根据各学科的教学特点,将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2.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学校德育工作要致力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广大中学生当中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文明习惯的培养要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要与学校的规范教育结合起来,要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充分拓展教育的途径,创新教育的方法,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广泛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行为,从而养成积极向上、文明礼貌、克己奉公、友善团结的美德。
三、加强法制教育,做到“曲突徙薪”
中学生的法律素质,将直接影响我国的法制建设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培养和加强中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由于中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意识相对薄弱,易冲动,导致犯罪率逐年升高。当今青少年犯罪率占整个社会犯罪率的70%,可谓触目惊心。可见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多么重要。而当前,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价值取向多元化,中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在校学生处在心智很不成熟,人生观有待确立的阶段,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很容易带入校园,违法乱纪和腐败等现象的侵蚀,很容易致使道德水准的下滑。
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首先,要从教师做起,加强教师的学法工作。教师是指路人,没有过硬的法律知识硬件,一切教育将成为空谈。教师应利用行政会议或政治学习时间,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学习一些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其次,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普法教育工作上。要遵循学校教育规律,充分利用多媒体、校园广播、橱窗、板报等校园文化空间,营造学习法制的氛围。要充分利用校会、班会、升旗仪式、讲座、团队活动等有效途径为学生传授各种法律知识。再次,法制教育要与学校纪律、规范教育结合起来。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确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从而促进法制教育的开展。最后,法制教育要与心理学教育相结合。从根本上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充分利用教育的引导性,使法制教育具有生动性和针对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恻隐之心、容忍之心等,提高他们的自制力。对早熟的学生要加强青春期心理疏导,建立心理咨询室,从心理和法律两方面遏制犯罪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