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指导学生背诵文言文

2009-01-18黄永伟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背诵课文渔人桃花源

黄永伟

新课标语文教材,对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比例做了调整,使文言文占了很大比重,尤其与以往不同的是,多数文言文都需要背诵。如何指导学生背诵文言文,无疑成了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抛砖引玉,供同行参考。

一、抓住文章的线索进行背诵

一篇文章,不论是叙事或说理,都存在一个顺序、一条线索。如果能先让学生掌握,使他们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那么,这无疑有助于背诵课文。如我在教学《狼》和《木兰诗》时,重点帮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遇狼(开端)—惧狼(发展)—御狼(进一步发展)—杀狼(高潮和结局)—议狼(作者评论);出征前(1-2)—从军途中(3)—从军生活(4)—立功归来(5-6)—吟唱者对木兰的赞美(7)。理清了文章线索,使学生整体把握了文章脉络,就为背诵课文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背诵了课文反过来又促使学生对加深课文字词的识记和理解以及对人物形象认识:狼,凶恶贪婪,阴险狡诈;木兰,机智勇敢,善良淳朴。

二、抓住修辞句式的特点进行背诵

众多的文言文之所以百诵不厌,除了其句式上或整或散、或整散结合的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其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倘若能引导学生抓住那些修辞法独特的句式,必有助于他们背诵。如我在讲《陋室铭》时,就引导学生抓住对偶句彼此相对的特点:(居住环境)苔痕—草色,阶绿—帘青;(交往人物)谈笑—往来,有—无,鸿儒—白丁;(日常生活)调—阅,素琴—金经,丝竹—案牍,乱耳—劳形。又如在指导学生背诵《木兰诗》的第六自然段时,我提醒学生注意这段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两组排比句:爷娘—闻—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当户理红妆,阿弟—闻—磨刀霍霍向猪羊;开—东阁门,坐—西阁床,脱—战时袍,著—旧时裳。一组对偶句:当窗—对镜,理—帖,云鬓—花黄。学生经过如此点拨后,都能顺利地抓住排比、对偶等修辞法的句式特点,很快将两篇文章背出来了。

三、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背诵

关键词,也就是负载着大量信息量的词。要是在背诵的过程中准确抓住它们,将对背诵文章产生很大帮助。在指点学生背诵《口技》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关键词:闻,犬吠,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小儿大啼,妇抚、乳、拍、呜儿,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又如本文的第四段,只要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关键词句,就能很容易地将它背出来。闻:一人大呼,夫大呼,妇大呼,两儿齐哭;俄而(又闻):百千人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火爆、风声;又夹求救、曳屋、抢夺、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将口技表演者模仿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的动作声音把握,背起来自然就容易了。等背时,只要加上那些附加成分就行了。

四、抓住省略文句进行背诵

文言文言简意赅,多有省略。不完整的句子和思路时常造成思维的跳跃,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以至读不顺,背不出。为了帮助学生扫清这一障碍,我引导学生添枝加叶,补全文句。如《桃花源记》,作者在叙述渔人进入桃花源和进入之后的情景时就省略很多内容,跳跃很大:(渔人)便舍船,从口入。(山口)初极狭,才通人。(渔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又如工之乔献琴一段:(工之乔)自以(这把琴)为天下之美也,(工之乔)献之(于)太常。(太常)使国工视(这把琴),(国工)曰:“(这把琴)弗古。”还之(于工之乔)。把省略的成分补齐后,学生感到语句自然流畅,朗读起来更加顺口流畅,而且能更好地理解文意,因此,将它们背出来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倘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读都难读通顺,更遑论背诵。

五、通过接力训练法背诵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在背诵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背诵课文的接龙比赛,具体做法如下:

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参赛选手,同选一篇课文,从第一个学生开始,一人一句,依次进行,先背诵完的小组获胜。下次比赛,以此小组为“擂主”,其他小组可“攻擂”,擂主可争取“卫冕”,形成一个竞争状态。

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有效地检查学生背诵文言文效果的手段,而且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利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使每个人都努力背诵文言文。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1997

2.王光龙,《语文学习方法的理论与实践》,2002

3.马云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003

4.黄海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背诵训练例谈》 [期刊论文]-《琼州大学学报》,2005(6)

5.郑毓,《文言文背诵九法》,2001(9)

猜你喜欢

背诵课文渔人桃花源
走进桃花源
再造“桃花源”
渔人罢钓归(绘画作品)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隐匿的桃花源
背诵课文有窍门
《桃花源记》中“渔人”的身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