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争辩中学会思考 在思考中升华争辩

2009-01-18邱龙凤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船长语文课堂语文

邱龙凤

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特别注重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主体的合作、探索去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甚至争辩问题来获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应该营造学生思考、争辩的氛围,激发学生解读课文的兴趣与能力,营造智慧型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

一、从疑问入手,发展学生的争辩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争辩”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敢于争辩”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会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

争辩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反映了一种整体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堂上的争辩,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争辩活动,在争辩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争辩能力,其实质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使学生善于争辩,首先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即“设疑”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关键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例如《船长》一课,哈尔威船长沉着指挥船员及乘客脱险后,自己与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在教学中,设置情境,把学生置于哈尔威船长的角色,激发学生思考:船长为什么要和轮船一起沉入深渊?由此引导学生争辩。“假如你是船长,你会怎么做呢?请思考5分钟,然后发表你的见解。”这样,把学生放在船长所处的环境,学生尝试着以哈尔威船长的角色来思考。在争辩中解读课文,从而体会船长忠于职守的精神品质。这样就大大刺激了学生深读课文的兴趣,在深读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把语文含义表达出来。同时,还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论述,使自己的争辩更具有针对性。显然,这样的争辩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是极具训练效果的。这样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思维密切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

二、在争辩中养成思考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有意识地鼓励一些与主流思想不同的非主流思想,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也能帮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有效理解课文的内容。如果课上有学生持不同于主流的意见,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能明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辨的欲望。

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提升学生思考、争辩的效果

新的教学方式决定了师与生的关系是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没有“一定要这样”或“非得要这样”的规定。而真正尊重学生的教学就是需要学生开放,需要张扬个性,需要展现独特。教师对此不能严格约束或横加指责,要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说,让学生表现。

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师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争辩。教师就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以愉快、高涨的情绪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课堂上不时给予学生微笑、鼓励、关心、支持、指导,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空间的创设者、民主氛围的营造者、活动进程的协调者、学习情绪的鼓动者。

在课堂上争辩谁是谁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鼓励学生思考,勇于打破常规和范式。教师要敢于与学生的观点发生碰撞,但不要把学生吓得缩回去,要鼓励开放和诚实的争辩。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忽略了一个有意义的观点、理论,教师通过提问把问题引导出来;如果学生对教师的问题有自己独立思考的回答,鼓励他们说出更多的想法。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广泛开展争辩,但这种争辩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思考,不能偏离教学的主线。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探究、感悟,多给学生留有思考、个性发挥的余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创造性地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思考、争辩,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探索者、创造者,从而营造智慧型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

猜你喜欢

船长语文课堂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出发吧,船长
当船长
船长,我的船长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