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几点体会

2009-01-18褚月芹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落花生鸬鹚渔人

褚月芹

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做一名好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参加各种听课、评课活动,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导语,巧妙引入新课

课前导语就像一曲交响乐的序曲,不宜过长,长了会喧宾夺主;要切题,不能设计与本课无关的导语。设计导语的方法很多,不论哪一种,都不能游离于课题,如果设计不当,既浪费了时间,又激不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新课时要精心设计导语,巧妙引入新课。

二、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过大、偏难

有的教师一上课就提出一些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如“本文的主题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这样的问题莫说学生,就连老师也一时难以回答。如果我们从文中找出一些关键性的语句让学生分析理解,逐步引入主题,把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提出的问题就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后作出正确的回答。所以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过大、偏难。

三、提倡读中感悟,重体验

新课标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在总目标中也特别强调要“注重情感体验”。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体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行为、认知和情感的整体参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在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追寻“体验”,让体验全方位地进入开放的语文课堂,也正是当前语文教师的倾心追求。如在教《鸬鹚》一文,我让学生对“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竿往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一句中,为什么用“一抹”作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有的说:一抹很轻,显得宁静;有的说:可以看到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和鸬鹚配合默契;有的说:只要轻轻一抹,鸬鹚就那么听话,为渔人效劳,可见这是些训练有素的鸬鹚;还有的说:用一挥或一擦等词,动作粗鲁,没有一抹温柔,说不定还会伤害到鸬鹚。学生在多元解读中丰富了“一抹”的内涵,领悟了“一抹”包含的情和意。

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质疑

“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由此可见,让学生质疑,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落花生》一文时,有学生提出:“落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个对比不科学。为什么?因为桃子、石榴、苹果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这不是一举几得吗?总比落花生只供食用不可观赏要好得多。虽然学生的理解与作者的表达意图有失偏颇,但能向教材挑战,就很难能可贵了。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进入“愤悱”的状态,也就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五、开放语文课程,改变学习方式

开放语文课程,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开放设计;要包括语文学科课程,也包括语文活动课程和语文综合学习课程;要不局限于课本、教室、校园,还应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相沟通;要要求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教材、教法的意义重建;要根植现实、面向未来,密切关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进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新时期的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变化的、发展的、有活力的。要改变学习方式,如提倡两种学习方式:一是课前几分钟,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打算在课上要怎样表现,或猜一猜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你要向班里的哪位同学学习,学生很愿意表现自己的想法,说出心里的愿望。老师用称赞的目光、会心的微笑、激励的语言对他们所说的话给予肯定,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真诚地感受到老师的希望和鼓励,他们觉得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更加坚定了学习的自信和勇气。学生心中荡漾着快乐的音符,这使师生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开始了一堂课的学习。二是说“今日焦点”,这是一个发挥学生多方面技能与特长的舞台。我让学生在课前按值日的顺序预备一个简短的发言,可以是生活小常识、科技小百科,也可以是自己的所思所闻、所见所感。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喜欢的内容,预备起来更是当做一件大事来做。他们利用课外的时间,从报纸、电视、广播、书籍等媒体上搜集信息,剪下来、记下来,或是录下来,给同学们带来了新鲜、有趣的新闻、故事。当他们将快乐和知识一起带给大家时,看得出他们是那样的幸福与满足,同时自己的特长也得到了发挥与展示。

猜你喜欢

落花生鸬鹚渔人
渔人罢钓归(绘画作品)
眼里只有鱼的鸬鹚
眼里只有鱼的鸬鹚
鹗VS鸬鹚,真正的“鱼鹰”之战
各极其妙的《落花生》
——许地山、老舍同题散文《落花生》比较赏析
《桃花源记》中“渔人”的身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