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班级文化建设

2009-01-18戎利君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全体成员教室班级

戎利君

班级文化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班级文化是在班主任引领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使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在心情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感悟,产生蓬勃向上的力量。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下面结合我们的教育实践,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建设班级文化的策略

(一)教育性策略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一个人在幽雅芬芳的环境中浸濡既久,全身不自觉地会沾染香气。相反,若是久处在臭气四溢的环境,也会沾满臭味而不自知。由此可见,建设班级文化时应注重教育性,让学生在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中体验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生活,感悟做人的尊严,体验人生的价值。优良的班级文化能对学生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行为习惯、道德情操等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教育价值。

(二)民主性策略

在班级文化创建中,学生是主人、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设班级文化应充分体现全班学生的共同利益和意志,发扬民主,组织全体学生畅所欲言,把好的想法和建议拿出来供大家讨论,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确定方案,然后由学生亲自动手实施,班主任只是班级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在民主的基础上经过全体成员讨论后制定出的制度,可以统一全体成员的意志,增加全体成员对制度的认可度,有利于制度的落实,更有利于成为全体成员自觉的行为。

(三)现实性策略

建设班级文化,切忌好大喜功,不切实际地提高要求,或不负责任地降低要求,更不能照抄照搬别班的模式,而要从本班的实际情况出发,搞出自己班级的个性和特色,而且,随着班级情况的变化而应有所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发挥班级文化应有的教育功能。

二、建设班级文化的途径

(一)建设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很重要。班级物质文化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是衡量班级文化的最基本尺度。班级物质文化具有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的特点。本着求真、求善、求美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做到让“四壁说话”,让“每一堵墙”都成为“无声的导师”,对教室环境进行精心的规划和包装。

首先,我们发动学生编写教室用语,再通过精心挑选,装帧后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既亲切自然,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达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合理利用教室空间,充分开拓空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自主设计布置班级,“书香园地”、“新闻时事”栏目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热点新闻;“班级剪影”、“荣誉台”栏目定期展示班级活动掠影、学生获奖情况、好人好事等,在教室的墙角建立书橱、报架,设立图书角、作业角和报刊园地等。

让教室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印记着学生自主发展的足迹,凸现出班级特色和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学生在构建五彩缤纷的班级文化时,拓展了视野,培育了人文素养,也营造了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建设班级制度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班级制度文化是指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是指每个学生都按一定的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和教育目标的方向发展。班级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不仅要注意制度本身的科学完善,还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其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应常抓不懈,再好的制度若不能落实也只是空中楼阁。班级各项制度都由专人负责检查落实,且做到日清日结。当然,班级管理不可能永远风和日丽,奖和罚总是相伴而生的。坚持贯彻重奖慎罚的原则,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应把奖励作为主要的激励机制,只有对危及班级根本利益的行为,才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对于普通的违纪行为可给予温和的处理。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当学生犯错误时,不是马上惩罚,而是先提醒、警告,给予自我矫正的机会,惩罚只是最后的选项。

(三)建设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它产生于班级自身,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并随着班级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班级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建设,核心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不断提升人的生命价值,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促进学生的发展,班级文化建设应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进行。为此,应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潜能,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宝祥,《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68-171

2.耿冀湘,《构建班级文化,促进学生自主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8(12):41-42

3.臧动,《现代学科文化建设:基本理念、目标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5(5):14-18.

4.钟景新,《学校文化氛围建设管窥》[J],上海教育科研,2005(9):28-29

猜你喜欢

全体成员教室班级
“313”教室
班级“四小怪”
致谢审稿专家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
神圣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