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思考
2009-01-18王冬梅
王冬梅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给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本文主要谈谈新课程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
一、以趣引思,使科学性寓于趣味性之中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要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呢?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产生注意力的基础,是求知的动力。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但迫于高考压力又不得不学,要上好政治课首先要扭转学生中的这种思想和情绪,使学生感到政治课有趣、有理、有用。高中政治课的科学性比较强,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要非常注意以教材为主,把科学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当然科学性和趣味性主次要分清,科学性是基础,趣味性要寓于科学性之中。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青少年的学习目的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一旦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用材料导入新课。一个寓言故事、一篇文章、一首歌曲、一部电影、一则笑话都可以成为绝好的材料,经过处理加工、去粗存精,并赋予材料以新的生命力和针对性,为我所用,以其形式新颖、语言幽默和形象生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疏密有度,授人以渔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节课都要有个人劳动量,学生成绩以个人劳动量的多少,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自己对教材的处理非常仔细,每节课从头讲到尾,点点滴滴讲得面面俱到,生怕学生不明白,以为这是对学生负责、认真工作的最好表现,后来发现课上“分心”的同学很多,即使学生勉强听完了,也是听而不思。认真分析一下,这种教学方法是不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的讲解充斥整个课堂,学生的思维空间就会被挤压,许多应该由学生来完成的活动,都由教师代为完成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给了教师,这种“学而不需思”的教学过程,带给学生的是思维能力的下降,分析问题能力的下降。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动脑思考的时间,留下积极发言、积极动手练习的时间,或先设置问题,留下一定的空隙,让学生在思考中填补内容空白。这种“疏密有度”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思考中真正做到耳到、心到、口到、手到,提高了教学质量,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重视教材研究和设计
课改的稳步推进不仅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更要稳定教学质量,因此,要处理好教学容量与课时的矛盾,这取决于我们对教材知识的把握和处理。这就要求重视教学设计,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以问题为引导、以体验为中心”的情境设计。这是“从生活逻辑到理论逻辑,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理念的重要表现,也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情境设计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真正体现从生活逻辑到知识逻辑,不要简单地照搬书上的素材,也不仅仅是用生活的例子来印证书本的结论。
2.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要注意将教科书与其他的各种课程资源合理整合,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支撑起学生的学习活动。
四、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提高自身素质,扩大知识面和阅读面,进而增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翻开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要点知识都是一笔带过,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和拓展空间,再加上政治学科鲜明的时代性和时政性,新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与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密切,金融、经济、法律、国际政治等领域的新知识不断融入。面对多姿多彩的教学内容,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制作教学课件,把影音文件、重要新闻、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搬进课堂,以满足学生情感体验、直接感知、真实感受的需要。这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展示政治知识的真实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新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改革,必将使我国基础教育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我们每位基础教育工作者都应认真研究、实践新课程,在实践中不断地推动新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真正的“学生”,即成为掌握生存知识和技能、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人,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