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评价

2009-01-18杨秀娥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家长评价老师

杨秀娥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新世纪的优秀接班人是一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有自己的一点思索和尝试。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评价是教学的瓶颈。虽然顺应形势,花样翻新,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1.赞语运用不当,容易误导

现在的独生子女较多,在家里是小公主、小皇帝,到了学校里,难以听取中肯的建议或者稍稍的批评。更有人提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经常会听到老师不断地夸奖:“你真棒!”“回答得非常好!继续努力!”……这些赞语久而久之助长了学生的骄傲情绪,在孩子心里形成一种定势:我就乱说一气,东拉西扯,老师也不敢把我怎么样。有时候,听同事的课时,课堂上就有学生无所顾忌,随便乱说,时有哗众取宠之嫌。有勇气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无可厚非,难道这就是创新思维吗?教师鼓励的应该是真知灼见的理解和恰当的回答,盲目的赞誉就是把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引入歧途。

2.评价不符合实际,学生疲惫

新课程改革的评价讲究方式多样,提倡发展性评价。这就意味着除了平时的测验外,还有成长记录、访谈等多种方法。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考虑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滥用。比如一篇好的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在家长、学生、老师眼里有不一样的效果,让所有的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不能让这些评价加重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负担,丧失学习的乐趣,使原本激励的评价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结合以上问题,笔者在教学时做了简单的探索和小小的尝试。

一、从留守孩子切入,帮助学生寻找真实的自我

人无完人,我们应该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看待学生,我把留守孩子作为工作的切入点。

八年级有几个调皮的男生,有时甚至让我上不了课,糟糕的是“屡教不改”。我发现强攻不行,得智取。据我调查,他们是留守孩子,在农村有许多家长,双双出外以打工谋生,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也只能由亲属代劳。这些留守学生最难教育,一是别人不好深管,爷爷、奶奶年龄太大管不了;二是家长心疼孩子,留了一部分零花钱。课余时间上网吧是家常便饭,休息不好学习成绩下滑得比百米赛跑还快,成绩下降后,他们就更无所顾忌了。我冥思苦想了两条妙计,伺机对这些学生实施。

一是找到了留守孩子自我管理的成功事例。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刘某某,从小丧母、只有父亲、弟弟三人相依为命,升入初中,在学校附近租了房,父亲远赴外地打工,姐弟二人独自生活,挑水、打柴、洗衣服、做饭,这些本由家长做的活都得由自己来干,就这样她仍以优秀的成绩考入我县重点中学。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件对他们的震撼很大。

在此基础上,我又把搜集到的一段视频在课上播放出来。内容是:中午,太阳火火地烤着,正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可是农民在这时候晒麦子,因为最热的阳光能把小麦晒得最干,有利于储存。而中学生在教室里还埋怨天气炎热!农民忙完农活以后,又涌向城市,成为城市里的农民工,胸前挂着“水电”“搬运”“装潢”等字眼的牌子,忍受许多城市居民的歧视。农民没有因为受歧视而离开城市,因为他们的肩上担负着家庭经济来源的重任。看完视频后,许多同学默默无语,有的个别女同学甚至眼里含着泪。

视频的播出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培养,于是我就经常关注他们,鼓励他们凡事都三思而后行,做一名负责任的小男子汉!

二、以真诚的语言、公正的态度,激励学生进取

语文这一学科和生活联系密切。这就方便了我走进学生世界,深入学生心灵。三班有个男生非常调皮,几乎从来不认真听讲,我一直无从下手。可是,一次上课,他填写调查问卷时,写的创新答案令我震惊!他写到,想发明汽车的自动变光器。我问他原因时,他说:现在的车祸太多了,有许多是因为夜里车灯光线刺眼造成的,我要改变这种状况,减少悲剧的发生。听后我很感动,并诚心诚意地表扬了他,而且在全体同学面前宣布这项发明刚刚投入使用,他的想法和国际新发明在同一起跑线了。

经过这件事,这个男生转变了。以前,他认为自己是学困生,现在我从他身上找到了闪光点,他很高兴。我进一步开导他,扬长避短,争取更大进步。渐渐地,他课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且搞小动作的次数越来越少,成绩也渐渐提高了。

三、把握语言艺术,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其实孩子特别在乎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形象,尤其是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作为一名教师,其评价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应该通过恰当的方法。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否则就会事与愿违,弄巧成拙。我接手的这届学生中有个男生非常棘手,他小动作不断,屡教屡犯。我试过硬碰硬,可是……我慢慢摸索出他的“软肋”。他怕表扬,是一个“顺毛驴”。可是,这孩子太精明,还不能盲目表扬,否则,他会认为老师是在讽刺挖苦他,我就暗自观察,寻找机会。有一次上课后,他一边玩,一边听讲,我提出一个问题后,别的同学没反应过来呢,他就说出正确答案了。我很高兴机会来了!并适时地表场了他,说:“如果你全心扑在学习上,那还了得?继续努力,前途不可限量。”他满不在乎的表情不见了,目光从怀疑渐渐变成了真诚。慢慢地,我用眼神或暗示的小动作对他起了作用,他约束自己的时间越来越长了。

现在,在我的不断努力下,这几名小调皮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习惯上都取得了进步。

猜你喜欢

家长评价老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放假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