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业中有大世界
2009-01-18陈田英
陈田英
作业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强化、延伸、再创造的一种形式,纵观过去我们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机械简单的题目多,设计随意性大,学生不厌其烦地做着抄、写、背等重复劳动,成了“作业的傀儡”,在行为和思想方式上完全服从老师的指挥,毫无个性和创造性可言。
新课程改革以来,笔者与同行一直致力于“开放型作业”的研究,目前我们“开放型作业”的研究已经步入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学生在“作业”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大显身手,每个学生的灵性得以发展。学生喜欢新型立体多层次的作业形式,通过作业形式的改革创新,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我设计作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我十分愿意引导学生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不断探索。
一、作业设计弹性十足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通过阅读获得必要的语文知识,不同的人在语文能力上有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针对作业也同样适用。人的差异是绝对存在的,我们应持有一种客观的态度,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一个班几十名学生,若要求统一,以中等生为标准设计作业,置优、差两头而不顾,会造成优等生受束缚,后进生完不成的现象。而层次型作业,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我在设计这类作业时,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每次把巩固型作业、拓展型作业、探索型作业三类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提供给学生。这些作业学生可以成套选择,也可以拆分后再组合起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我们为这种作业取了个雅号叫做“作业超市”,学生从超市中选择出难易适度,对自己有帮助有提高的作业,改变了以往作业千篇一律的现象,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立足教材谋求超越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要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课文资源,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培养语文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样一个大语文观的指导下,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设计由课内向课外扩展的信息型作业。例如学习了《客家民居》一课,我布置了信息型作业——“中华民居大观”。几天后,组织学生开展“中华民居”展示活动。活动中,学生把自己从网上找到的图片资料,自己亲自见到的、不同风格的民居的照片,以及各种民居不同的建筑风格、特点、发展过程、形成原因等,都一一做了介绍。虽然我们足不出户,但是,通过这个作业的设计,我也和学生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了祖国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
信息型作业适用非常广泛,几乎每一个体裁的课文,每一个学科的内容都可以找到与它相关的信息,如果教师肯动脑筋,有意培养,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真正使作业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探究、创造的精神。
三、自主作业自我展示
新的课程标准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实践,在课堂上我们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充分“参政议政”,充分“当家作主”,如鱼得水,自由发挥。课后的作业是不是也应该解放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由选择呢?“自主型”作业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参与作业的设计。作业可以自己给自己留,也可以学生互留。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时兴趣非常浓厚,真正成为了作业的主人。另外,学生在学习完一部分知识后自制题卡,相互借鉴,有时我把学生制作的题卡收集起来,编成一套完整的试卷,学生看到自己编制的试题出现在试卷上,那份喜悦洋溢在脸上,解答起来认真细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关注生活注重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确,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儿童,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在这些经验中形成的思想方法比形式化的知识更富有魅力,更具有教育价值和感染功能。
我们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设计了一些当推销员、做导游、演课本剧、编小报等实践型作业。这样的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求知空问,让每个学生都有自由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完成实践型作业中学语文,用语文。例如:学习完《趵突泉》《颐和园》等课文后,举办“我的足迹”摄影展。学生把自己在祖国各地旅行时拍的照片展示出来,互相介绍,资源共享,增长见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创造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
五、让作业更丰富,塑造自强的新人
常有人把青少年比喻成小树,而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是修枝剪叶的园丁,学生的每一点成长、每一个进步都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确定了一个利于学生长期发展的“养成型作业”:每学期定一个大目标,每个月定一个小目标,每星期定一个具体目标。如写好一次作业,认真对待一次测试等等,让学生的养成作业融入思想的内涵,凸显作业导向,促进自我评价、自我反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作业已经不再是一种检验课堂教学的简单方式了。作业应该是一门科学,是一项技术,是一种文化。它不是我们用几种形式、几篇文章就能阐述清楚的,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我们要设计属于学生的最好的作业,最适合学生发展的作业。要保护学生的热情,要重视评价的艺术,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要加强互动,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怀。
“精其一而绝天下。”我们相信小作业中有大世界,有大道理。殊途同归,通过对作业领域的研究,我们一定能实现教学并举,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