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作文教学的几点新策略

2009-01-18刘俪华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习作习惯

刘俪华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取代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教学改革也呈风起云涌之势。那么如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有关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来进行作文教学的改革呢?笔者认为,必须寻找相应的作文教学新策略。作文教学新策略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思想:以培养习作兴趣为先导,坚持整体推进

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应当从低年级抓起,要采取多种办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用优美的课文、同年龄小伙伴的佳作,引发学生的爱慕之心。鼓励学生一有想说的话,不论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就把它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问别人,可以注拼音,可以画图画。有些学校鼓励低年级学生用诗配画的形式进行表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对写得好的学生要表扬,对敢于写的要鼓励,对不大敢写的要多给帮助。这样便渐渐形成写话的风气,学生在教师指点下越写越多,越写越好,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培植了自信心,就会期待下一次的成功,使写话渐渐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这时,学生还会觉得写话、习作是一件难事吗?还会冥思苦想、生编硬造吗?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写话、习作和读书、游戏、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自己需要、生活需要的再自然不过的事。每个学生一旦对写话、习作产生兴趣,充满自信,习作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教师在指导写话的时候,不要刻意由写一句话到写两三句话、再到写一段话,要让学生能写多少写多少;不要用讲究开头、结尾、突出重点内容等限制学生。要坚持整体推进,从内容入手,在写作中指导,顺着学生的内容、思路去导,千万不要用形式框死表达的内容,使学生不知所措。

二、习作空间:从“课堂”到“课外”的延伸

我们经常感慨学生的作文立意肤浅、缺乏新意,而另一方面,我们却不让学生过多关注社会生活,把学生封闭于狭小的语文课堂之中,以致造成学生孤陋寡闻、文思枯竭。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们应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去努力:首先,教师应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带领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把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其次,要鼓励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表现手法:从“共性”到“个性”的转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变革了传统的写作手法,倡导“以人为本”,提倡用“开放式”的表现手法来进行写作。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表现手法,从而写出“个性化”的文章。

四、评价方式:从“一统”到“多元”的演进

关于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如下的建议:“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写作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作文评价的这四个标准,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一,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应从学生作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方面加以入手,避免评价过程的繁琐化。

其二,对学生的日常表现,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其三,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

其四,注重生生互评相结合。多向互动、互改作文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学生的受教育面,又有利于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因此除了让学生自评外,还应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使学生学会互评。

五、着眼未来,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

学习作文,说到底是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对小学生来说,最要紧的作文习惯有以下几个方面:(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要热爱生活,关心现实,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保持一种好奇心,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由爱观察、好打听、愿了解、勤思考,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2)勤动笔的习惯。一是勤于积累习作素材,包括内容方面的和语言方面的素材;一是勤动笔,在学习、生活、读书之中,只要有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就随手写下来,中年级写日记、高年级写随笔是个好方法。(3)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求学生哪怕写一句话、一个便条,都要读一读,有不妥当的地方要修改。由句到段到篇,由内容到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一点一滴地学习怎样修改,渐渐养成文后必读、必改的习惯。这样交给教师的习作,就不仅是写完的,而是改过的,是自己已经改不动了的。

对于作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关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于鼓励学生个性张扬的作文教学新理念处处可见,而且极为精彩。面对作文教学充满希望的演进,我们相信语文课程标准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欣喜,更是一种挑战!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习作习惯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