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环境问题新变化

2009-01-18邵美玲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09年10期

邵美玲 聂 菏

摘 要:党中央、国务院推行了一系列惠及中国广大农民的支农惠农政策,在政策实行的过程中,给农村、农民带来不少实惠。但是由于部分地方基层官员缺乏思想建设,部分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也给农业环境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

关键词:农业环境 农业环境问题 支农惠农政策

中图分类号:X322.2文献标识码:A

一、农业环境问题概述

(一)农业环境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整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农业环境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其定义要符合《环境保护法》中有关环境的一般定义。因此,笔者认为农业环境,是指以农民为主体,围绕农民的一切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整体。

农业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条件,人们的各种事物以及其他农副产品主要由农村提供,农业环境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因此,农业环境也是人类重要的生活环境,农业环境兼有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双重功能。

(二)农业环境问题概述。

农业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农业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现象。如由于农村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反过来影响了农民的生活,使农作物减产,农业环境质量恶化等。另外,如土壤污染,农产品安全性低,农村人口增长过快,城市向农业排放污染物造成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不合理地乱开矿藏、滥伐森林、乱垦草原、围湖造田、过度捕捞等,都是当前严重的农业环境问题。

农业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影响因素众多,农业环境问题表现形式多样,因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表现的类别主要可分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和农业环境污染两大类。

二、支农惠农政策概述

支农惠农政策,是指中共中央、国务院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

国务院自2000年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

1、制订一系列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1)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2)实施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对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和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补贴,以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3)政府通过价格杠杆,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

2、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3、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业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1)不断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引导农产品结构调整。(2)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3)在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不断探索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通过“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加大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力度,不断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

4、疏通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转移的渠道,为此有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推进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政策措施。

5、坚持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在落实“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消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加快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三、支农惠农政策带来的农业环境新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了确实的实惠,也为“三农问题”更好的解决提供了平台。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在支农惠农的实践中,一切以实际出发,给农业环境带来了积极影响。然而,由于部分地方官员的环保意识淡薄、自身执政能力不强,未能紧抓思想道德建设等原因,导致在部分地方政府将政策落实到乡(镇)、村、户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给农业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决策。

(一)积极影响。

1、促进了耕地的有效利用。

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意义重大。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制度和机制。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管理,继续实行化肥出厂限价政策,通过税收等手段合理调节化肥进出口,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等各种坑农害农行为,给农产品提供了公平合理安全的市场环境。这些政策措施使得农民对耕地的依赖性更强,看到合理规划耕地的预期效益,促使耕地得到合理有效利用。

2、加大节水措施力度。

党中央、国务院在支农惠农政策中,加快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其中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作为重点,着力搞好田间工程建设,更新改造老化机电设备,完善灌排体系。开展续建配套灌区的末级渠系建设试点。推进节水灌溉示范,在粮食主产区进行规模化建设试点。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步伐。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结合重点水利枢纽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干旱缺水地区要积极发展节水旱作农业,继续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区。各地积极加强灌溉用水计量,积极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3、农村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一直以来,农村没有污水处理系统。农村大多数住户没有设置排水管道或者窨沟,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外泼;即使有所设置,但是渗漏情况非常严重,许多住户的排水管不见出水,所排废水在屋内就往地下渗。农村的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直接排入江河湖,或者直接引入田地。政府的支农惠农出台后,加强了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而不再是直接引入水体或者随雨水冲入水体。且在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政府拟会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能力,彻底抛弃将污水直接引入水体的处理方式。

4、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政府拨款,在各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在农村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铺设水泥路,盖设公共卫生间,提供免费家庭围墙,设置公共健身器材等,使农民生活健康化、整洁化、居住化。政府在未来工作中,将把重点放在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扩大化,不仅要继续改善新农村的生活环境,还将新农村建设的经验运用到其他农村建设中。

(二)消极影响。

1、垦草地为耕地现象抬头。

草地,作为重要的生态保护屏,不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为生物创造氧气,储存太阳能,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进入能量循环,草根还能抓住泥土,减少水土流失。草地中还生存着许多生物,能保持生物多样性。由于国家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以及在部分地区,对部分产品实行最低价收购等政策,部分农民和基层政府领导的小农思想滋生,想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采用各种名目 骗取相关的审批程序,将草场开垦为农田。由于这部分农田不在国家减免范围内,农村集体将其承包给第三人,以图取得承包费用。虽然,在短期效益里,增加了村集体的可利用资金,但是,这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损整个生态系统,全人类的生态利益。

2、村口垃圾堆积如山。

首先,新农村建设考核项目日渐增多,从计划生育到养猪养牛,从村通公路到硬化街巷,唯独农村垃圾如何处理没有列入新农村建设考核目标。由于干部考核时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乡村两级干部对此项工作不免会松懈,村民也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其次,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积沤农家肥的好传统逐渐被谈化。由于现今农户养殖牲畜,都由散养变成了集中养殖,农户院内的猪圈、羊圈都已改变了用途,沤肥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农民倒垃圾时只好把可沤肥的垃圾和不可降解的垃圾一起倒掉。再次,不少地区的农村对垃圾的处理还缺乏统一规划。少数富裕农村在垃圾处理上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统一清运垃圾、统一建垃圾池、统一进行填埋等。但绝大多数农村由于经济条件差、管理水平低等方面的原因,垃圾还处在乱倒乱堆的状态,成为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3、加大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

减免农业税,对农民进行直补,并且对粮食收购实行最低价保护,这一系列政策措施,都给农民带来了确实的利益,也使他们看到利润空间,带动其种粮、种好粮的积极性。由于广大农村没有进行科学种田的培训、思想,在大多数农民眼里,想要增产、增收,就要多施肥,促进农作物的增长,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农民在农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都大剂量施用化肥农药。盲目滥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由于不懂科学施肥,氮肥施用量占化肥用量的 80 %以上,但是有的氮肥挥发到空气中,污染大气还对农田邻近地表、地下水造成污染,流失到水中的氮、磷造成了我国湖泊严重的富营养化。而农药污染直接危害人民健康,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有益生物的生存,如鸟、青蛙、蛇和蜜蜂等在农村已越来越少见了,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4、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中央积极推进乡镇企业的建设,以此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各个地区均以所在地的农村特产为特色,以发展特色经济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手段,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由于乡镇环境监测系统不健全,污水治理措施不完善,乡镇企业的许多项目均未达到环境标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各种废弃物随意堆砌,长时间的降水又会将废弃物冲击入河。农民从事水产养殖,会影响水产生物的质量;引水灌溉,会造成土地的污染。

综上所述,在中央积极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会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问题,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武汉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08级硕士生)

注释:

陈英旭.农业环境保护.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

http://www.hangzhou.com.cn/20090201/ca1666483.htm

例如,农药残留、养殖废水。

例如,为农民种植畜牧草。

张瑛.村口污染不能不管.中国环境报,2009(5122):第二版.

曹明德,赵爽. 略论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现状、问题与进路. 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2007.8.12~15•兰州)论文集.2007: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