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气味的主人
2009-01-17容成
容 成
大千世界,气味繁多,目前所知就有17000多种。它们看不见也摸不着,却那么真实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人类对气味的思索,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认为,气味是有气味的物质发出的辐射,然后被我们感觉到。后来又有人提出,气味之所以千差万别。是因为不同形状的原子让鼻子感觉到不同的味道。这样的说法,在现在看来,多少有些“过时”,却也都说对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气味是由化学物质引起的。
鱼腥味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气味中的一种。鱼之所以有腥味,是因为鱼体内含有大量氧化三甲胺,不过它并不能直接制造腥味。氧化三甲胺有个很重要的性质就是十分不稳定,动不动就还原成三甲胺。鱼的腥味,正是来自三甲胺。海鱼比淡水鱼体内的氧化三甲胺含量高,所以海鱼比淡水鱼腥味更大。而鱼死后会变得腥味更重,是因为氧化三甲胺被细菌的还原酶迅速分解为三甲胺。由于三甲胺易溶于酒精中,并能跟酸反应,所以烹调时放些酒和醋,一部分三甲胺便和酒精一同挥发,另一部分与醋酸反应,从而有效降低腥味。
除了鱼腥味,还有另外一种腥味也很寻常,特别是对于那些生活在海边的人而言。来自大海的海腥味,也掺杂着由三甲胺引起的鱼腥味,但主要还是源自二甲基硫醚。这种气体物质是由某些海洋微生物在分解食物时制造的。二甲基硫醚有腥味,不过这种腥味有着独特的“海洋气息”,相比鱼腥味,并没有那么令人讨厌。不太好的消息是,据说二甲基硫醚能够影响海面上空云的形成,进而影响地球气候。
经常与鱼腥味同时出现在厨房的,是煤气燃烧或者泄漏时的“臭味”。事实上,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氢和烷烃、烯烃、芳烃等,这些物质并不会让我们感觉到“臭”。我们所能闻到的那股“臭味”,其实是煤气生产过程中故意加进去的,并且还有一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名字,叫做臭味剂。100多年前,德国首先将具有特殊臭味的化合物加入到燃气中,使燃气带有臭味,以此提醒人们注意燃气的泄漏。
煤气中的臭味剂有很多种,其中应用量最大、使用历史最长的是乙硫醇。在“臭味界”,乙硫醇可谓大名鼎鼎,它是全世界公认的最难闻的化学物质,并且被写进了吉尼斯纪录。在煤气中,乙硫醇的添加剂量非常小,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没办法忽视它的存在。石油中也常含有少量的乙硫醇,这使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有讨厌的气味。与乙硫醇不相上下的是丁硒硫醇。这两种气体闻起来都像腐烂了的卷心菜、洋葱、大蒜、臭水沟等所有臭气的混合体。反正就是,几乎没有人能够准确说出那种气味究竟有多么难闻。
还有种气味也非常普遍,可以说有男人的地方就有它的身影,这就是曾经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男人味”。这气味是由男性腋窝等体表部位分泌出来一种叫“雄酯酮”的物质引起的。要说明白“男人味”到底是什么味并不容易,有人形容它可以与“麝香味”相媲美,所以说应该算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气味。但是,如果为了强调这种美妙而无限推迟洗澡时间,让“雄酯酮”堆积如山,那可能就会适得其反了,至少不会是辛晓琪在她的歌曲《味道》里所想念的那种“你身上的味道”了。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