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2009-01-16
职教论坛 2009年34期
侯长林、周鸿在《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9期中撰文指出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紧密。作者首先澄清了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认为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应当具备四个层面的内容,缺一不可:1.应该包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等一般大学所应具有的大学精神;2.应该是高职院校的特殊类型所要求的大学精神;3.高职院校所处的区域精神;4.包括具体学校自身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传统精神。这四个层面的大学精神,是由共性到个性层层递进的。其次,从大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是由远离社会到走向与社会融合的。研究和教学型大学与社会的距离要远一些,服务型大学与社会的距离要近一些。地方高职院校虽然也重视研究和教学工作,但主要还是属于服务型的。所以,高职院校是大学中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最紧密的院校。作者认为研究型大学以及研究与教学并重型大学同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是有必要的,但对服务型大学而言,要想搞好服务,就必须尽可能地缩短与社会的距离,才能真正把服务工作做好,充分凸显服务社会的功能。最后,作者分析了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其一,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是区域社会精神的“时代表征”或集中表现,区域社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高职院校大学精神所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其二,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引领、示范作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形成有促进或延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