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民企能否突围?

2009-01-16黄文夫

董事会 2009年1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

黄文夫

我国民营企业三十年来一直在秋意凉凉的环境下发展壮大,其优秀基因将有助于其在这场还无法看到黎明的“长夜”中胜利突围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最新调查显示,仅29.7%的受访企业家认为目前民营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这一指标比2007年下降了30.9个百分点,为近6年来的最低水平。其中,东部地区企业、中小型企业、纺织和服装等行业企业面临的困难最大。

当前民营企业的困难表现在哪里?

企业经营成本明显上升,已经成为目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调查显示,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排在前两位的是“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和“人工成本上升”,选择比重分别为79.2%和74.4%。生产成本上升、国内消费不足的双重作用,对民营企业产生重大影响。上半年,企业环境成本、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给企业生产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下半年能源等原材料价格虽有所回落,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加剧了我国经济下滑的速度,投资减少,企业效益下降。加之受市场预期的影响,居民消费能力下降,使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出口型企业受到严重冲击: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经济增长放缓,外需相对减少,加之去年国内一系列调减贸易顺差的政策出台,特别是出口退税率逐步降低,使得出口企业的利润普遍下降。同时,人民币不断升值,也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出口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调查显示,出口数量下降比较明显的行业有纺织、服装、造纸、医药、化纤、非金属和钢铁等行业。

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甚至有所加剧:受去年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影响,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一些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58.2%的企业经营者表示“资金紧张”(仅有3.1%认为“资金宽裕”),这一数据比2007年提高了近15个百分点。从资金来源情况的调查看,民营企业家选择“企业自筹”的比重为67.2%,排在第一位。同时,目前,国家的货币政策虽有所调整,但受经济预期的影响,银行贷款依然谨慎。调查显示,认为从银行贷款“较难”或“很难”的企业家比例接近一半,占了48.7%。加之其他融资渠道不畅,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除了受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大型民营企业,由于自身产品结构不合理,盲目扩张,导致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市场受到冲击;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等,影响企业发展。而中小型民营企业本身的抗风险能力就不是很强。特别是那些生产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人才匮乏,技术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由于对宏观形势把握不准,生产经营不善,应对挑战准备不足,在此次危机中面临的困难尤为突出。

2009:危机中孕育着机运

国际金融、经济危机虽然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冲击,但也带来了重大机遇。从国家看,金融、经济危机促进了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当前世界各国,包括西方主要国家,无论意识形态如何,无论国家实力大小,都希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中国,在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前不久在美国召开20国峰会上,中国的声音更加引人注目。从民营企业看,给有效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当前,许多国际优质企业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陷入资金紧张的困境,许多国际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丧失工作机会,而这恰好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大胆收购国外能源资源类等优质企业或知名品牌,大力引进国外高端技术、管理人才以及全球化配置资源的大好时机。

重庆力帆集团专门召开高层会议研究4万亿中的商机时,董事长尹明善说:“最好专门找个人研读政策,让企业更好、更合理地利用各种政策。看看力帆是否也能在其中分一杯羹。” 4万亿投资主要投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方面,其中留给社会资本的“蛋糕”究竟有多大?长期来看,在中央财政投资先期导入下,必将带动广泛的社会投资。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11月2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央4 万亿投资实际上只是全社会投资的一部分,明年全社会总投资将在20万亿左右。

这场金融、经济危机还有可能促进民营企业实现“国民待遇”的突围。根据全国工商联关于“非公经济36条”落实情况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依次是:融资渠道、执法环境、权益保护、税费负担、市场秩序、行业准入、政府沟通、土地使用、舆论环境和地方保护。其中行业准入和垄断方面障碍最大的前五个行业分别是电力、电信、石油、金融服务业和公用事业。这些问题和困难,都需要通过改善发展环境来“过冬”。希望中央在出台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时,考虑进一步解决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国民待遇问题。

金融、经济危机也是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好时机。企业抵抗外部风险最好的办法是练好内功,而民营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组织管理能力建设较差,无论人员培养、管理流程、制度建设、技术研发、品牌塑造都缺乏手段,直接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在面对从紧的外部环境的时候缺少竞争力。有许多民企,决策机制长期不变。仍然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没有董事会制度,也缺少独立董事作用,因此决策中往往犯错误。

一些企业并不是弥补资金链就可以救活,背后有一个深层次的制度问题。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解决危机,从公司治理结构上对企业进行根本性的改造。还有许多中小企业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属于订单型、突击市场型的发展模式,企业发展没有按照战略的思考进行规划,盈利模式、管理模式、资金规划等方面都是属于应急的管理思路,所以当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各方面缺乏应变能力,导致困局连连。

民营企业自身的免疫力有助于其渡过难关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企业一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在与各方力量的激烈博弈中,在相对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成长壮大。中国经济是二元的,同时过热同时过冷。地方政府在以GDP为纲的理念之下,推动建设的有关项目是过热的,比如钢铁、水泥、房地产等基础建设项目。而大部分的民营企业是过冷的,因为它们大都和基础建设无关。

中国的金融也是二元的。在现行金融体制下,银行放贷的标准是能够安全收回资金,盈利效应还在其次。这就导致银行对国有、垄断性企业举世罕见的过度服务,对民营企业尤其中小企业资金渴求举世罕见的冷酷漠视。相关数据显示,过去3年间,虽然全国信贷总量在增加,但是民营企业得到的贷款占比却一直在缩小。2005年民营企业在全国短期贷款中的比例大约为11%,2006年下降到9%。2007年继续下降。可以说,我们的民营企业就是在这样的“深秋”中,克服种种困难,面对种种责难和非常待遇,茁壮成长起来的。经过“深秋”的洗礼,民营企业具有内生的竞争力和若干比较优势,对“冬天”有着天然的抵抗力。

作者系全国工商联研究室研究员、资深财经媒体人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2019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7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