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月》为例浅析30年代初新月派的转向

2009-01-15刘娇蕾柳沙沙

文学与艺术 2009年12期
关键词:英美胡适知识分子

刘娇蕾 柳沙沙

【摘要】通过对《新月》的研读,试图分析新月政治派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设想和目标,以期再现新月派在30年代初的真实面貌。

【关键词】《新月》;新月派(1928——1933);政治制度

新月派内部一直存在着两种文学倾向的纠结,其一是以徐志摩、闻一多等为代表的文艺派,其二是以胡适、罗隆基、梁实秋为代表的政治派。新月派成员身份背景复杂各异,政治立场并非铁板一块。《新月》作为新月派的文学重阵,从1卷2期开始至4卷1期为止,陆续发表了胡适、梁实秋、罗隆基、潘光旦、王造时等人对于“中国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讨论。特别在梁实秋和罗隆基担任主编时期,《新月》的作品定位有一个明显从文学创作为主到时政评论为主的转变期。这个转向让我们可以拨开历史重雾窥探知识分子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对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构想,以及中国现代化国家政体建设的别样可能。

一、“对党务上的尽情批评”——立足于人权的政治制度构想

《新月》自1928年创刊到1933年终止,是国民党执政的年代,社会各方所期待的民主、发达的政体并没有建立,相反国民党结束“军政”之后滞留在了“训政”时代,实施一党专政、党国一体。这种执政方式与新月派对于国家统一之后的政治构想相去甚远,新月派很快做出了反映。胡适的《人权与约法》拉开了新月知识分子与国民党当局的论战帷幕。《人权与约法》敦促国民政府立即立宪,以便社会各层有法可依。胡适向国民党发难之后,新月内部成员创作了大量此类文章,后来汇集成《人权论集》和《政治论文》两部作品集。

新月派的政论文大都立足于人权,这和他们的教育背景密切相关。新月派成员基本是留学英美的知识分子,他们大都参照英美体系从政治制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从法律层面,要由人民制定保障人民权利的宪法,真正做到主权在民。二、国家层面实行分权治理的方法,在权力之上不可有高于权力的机构存在,权力之间相互制衡。三、执政党必须由各政党站在平等的地位上竞争选举。反对一党专政、党国不分。四、吏治方面采用公开的竞争的考试制和普选制,在选举上选民有绝对的集会、结社、思想、言论的自由。

新月派关于建设中国政治制度的设想明显带有模仿西方政治制度的烙印,他们的建议迫使国民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启蒙了人民的现代政治意识,有进步意义。新月派对于国家政治制度的构想远比他们在《新月》上表达出来的方案复杂得多,但是基于立场的局限和思维的狭隘,他们无法突破自我,提出更有实质意义的改革方案,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遗憾。

二、“专家政治”——知识分子与国家政治的关系

新月派深受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他们大都试图保持知识分子与政治的距离感和独立性,突出表现为梁实秋的《思想自由》、潘光旦的《优生的出路》,对于新月政治派来说主要持有两种观点。一种以胡适为代表,他们希望知识分子能够游移于主流政治之外,对执政当局他们提出种种改良建议,希望国家向他们想象的现代方向前进。胡适日记记载了国民党方面李宗仁派人拉拢胡适的事情,胡适说:“我告诉他们,留一两个人独立于政治党派之外,也是给国家留一点元气”。不能否认的是封建“士”的精神内核对他们影响很大,他们期翼能做国家的“诤臣”,他们有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清高和自尊,既不屑于纠缠政治,又不甘心被政治遗忘。这也是他们后来倾向执政的国民政府的原因。

与胡适相比,罗隆基等人对知识分子与国家政治的关系的设想则显得更积极一点。罗隆基出身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熟悉西方的政治制度,与那些文化程度一般、理论素养不强的党、政、军官员相比,他是个“专家”。他认为知识分子能够胜任各种政治行政工作,应该主动积极投身于国家政治中,国家也应该为知识分子提供各种工作机会。在《专家政治》中,他要求实行“正当的选举”和“公开的考试”选拔专家。罗隆基还参考美国吏治,提出用法律保障官吏的任期,采用科学的分级及订薪制,制定官吏违法舞弊法,制定官吏的退职养老制,吏治制度与教育制度联合进行等建议。

新月派的游移只是一种姿态,他们从未真正远离国家政治,拍案而起的闻一多,“坦白天真”的徐志摩,“七君子”之一的王造时……新月派的很多成员在解放后都选择留在大陆,并始终坚持学术研究,他们身上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三、“我们走哪条路”——超越英美和俄苏的第三条路

很多人认为新月派坚定不移地站在了国民党一方,他们对国家政治制度提出的建议完全是参照英美体系来的,没有可行性。事实未必如此。早在2卷2期,《新月》就发表了黄肇年翻译的《共产主义的历史的研究》,这本书是拉斯基的作品,拉斯基主张通过民主和协商的方式,建立一个“计划化民主国家”,废弃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保留其民主的政治形式,摒弃苏联社会主义的“专制政治”而保留其公有制度,把民主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1拉斯基的思想给中国知识分子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罗隆基、王造时2都曾是拉斯基的学生,他们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他们的作品都带有拉斯基思想的痕迹。

对于社会主义,新月派亲近过、也怀疑过,胡适曾说过:“十八世纪的新宗教信条是自由平等博爱,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的新宗教信条是社会主义”,3那么,为什么面对那么有诱惑力和美好理想的共产主义世界胡适毫不动心呢?从客观上说,在《新月》刊行期间,新月派多少将共产主义与俄苏和中共等同起来。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成功,人们普遍向往苏联繁荣的经济,但是苏联带有“专制”特色的国家政治统治又是追求自由的知识分子所不能忍受的。加上中共当时实力不强,新月派在共产党身上没有看到救国的希望,因此他们最后不得不倾向于国民党。新月派不愿意看见暴力革命的出现,希望有一个渐进的变革过程,慢慢地实现民主和社会主义,他们对国家政治制度的构想是能够综合英美的民主自由和俄苏的社会主义,摒弃英美的资本主义剥削和俄苏的集权政治,走上民主社会主义之路。事实证明在那样的年代,和平强国的道路根本行不通。

通过《新月》,我们找到了一把重返30年代的钥匙,我们发现30年代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在那个国难当头的时刻,知识分子考虑的关键问题是怎样找对一条适合国家发展图存的道路。新月派设计的政治制度综合了西方和苏联因素,他们的理论预设和终极目标是建立富强的民族国家。他们与国民党御用文人以及无产阶级文学家展开广泛而深刻的讨论,丰富了30年代的文化场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法律、政治启蒙作用。但是新月派设计的政治制度与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有所出入,在战争肆意漫行的年代,人的生命如同草芥,又如何谈人权、谈政治?强权就是政治!因此新月派从不偏不倚到左摇右晃是必然的。新月派中的政治派们出身政治、关心政治,却在政治上找错了立场,这种政治错位是因为认识问题的程度不深、实现理想的方法太过懦弱,别无其他。

【参考文献】

[1]《新月》(第一至第四卷),新月书店,1928—1933。

[2]《上半个世纪的自由主义》,《读书》,2000年第1期。

作者简介:

刘娇蕾(1984--),上海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柳沙沙(1984--),上海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英美胡适知识分子
张英美: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黄侃妙试胡适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胡适的星期日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英美常见表达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