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新闻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2009-01-15杨柳
杨 柳
【摘要】电视传媒是借助电视传播的信号,对事物进行及时报道,借助画面反映事实,不仅让没到过现场的人了解事实而且让到过现场的人了解现场无法看到的细节。一个国家的形象是国家软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国家的客观状态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也就是社会公众对国家的印象、看法、态度、评价的综合反映,是公众对国家所具有的情感和意志的总和。电视新闻就是一个让人民了解国家的渠道,也是塑造国家在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形象的传播手段。
【关键词】电视;国家形象;传播
一、通过电视画面展现真实的一面烘托主题塑造形象
作为公信力最高的电视媒介来说,其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自然也是最为重大的,可以说,电视新闻报道尤其是受高关注度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报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受众对于政府的态度以及媒体和国家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因此在中国现实语境下,电视媒体尤其是国家级电视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使命不仅是政府的要求,更是民众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国家形象的构建离不开国家主体的对外宣传和传播,电视新闻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对于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眼见为实,电视新闻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现场性特征,它是带给人们现场感最强的新闻报道方式,电视新闻新闻正是能满足观众对新闻事件现场目击的心要求的一种极好的表现形式。电视新闻有画面、有音,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由于电视新闻的画面只能从真实的生活中吸取、开掘,它的主导功能在于叙事,画面的内涵要引起观众对生活的一种思考,让生活得到还原,把新闻的的实质真实性体现出来,首先国家一个求真的形象就能很好的得到体现。
二、掌握塑造国家形象的主动权
制定报道策略时,具有国际的视野、包容的心态和面对现实的勇气。国家的各个层面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矛盾,但是要采取不规避的积极态度去应对,应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固守家丑不外扬,只报喜不报忧的观念,给人民群众以及国外一个能够坦然从容应对各种问题的国家形象,长期以来,有关中国的新闻出现在西方主流媒体的机会少之又少,且更多地以灾难性新闻、负面新闻出现,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生存状况还缺乏基本的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评论家指控西方媒介歪曲地报道发展中国家,进行过多的揭露性报道和耸人听闻的报道,在全球新闻流动中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新闻报道量非常有限并且过于简单化,而且有关发展中国家的新闻报道大多是消极的,即便是积极的新报道,如果没有足够的新闻流量,也会影响对国家的准确了解,进而导致模式化的国家形象。官方的层面报道较多,很少将视线聚焦于普通人生活,不能不说是中国媒体国际化传播的缺失,要改变中国过去在西方人眼里封闭、落后、贫穷的形象,靠务虚的说教宣传和堆砌的数字是不能实现的,电视新闻要发挥自己实时性、现场性的优点,把国家形象的主动权掌握在手里,把每一个新闻场景都变成国家形象的一个侧写传递出来。
三、制定传播策略
为了更好地进行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要媒体要制定大众传播策略。
第一,融入世界话语体系融入世界话语体系,首先是语言符号的使用问题。与一般的口头、书面语言不同,媒介语言一旦形成,就会借助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迅速传播出去,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这就在客观上对媒体(特别是外宣媒体)的语言转换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且形象塑造与传播主体改变以我为主、自说自话的表达方式,尽量寻找与信息流向地受众话语的共同点并努力扩大这个共同点,以世人能够接受并乐于接受的方式表达,只有这样,所传信息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兴趣,也才有可能经"二次传播"被更多的人知晓。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全球化传播语境是偏斜性的,它不是一个中立或中性的概念,经济领域中的全球化不是大致对等的依赖,而是呈明显的偏斜性特征。因此,想要融入这个世界话语体系,我们既要同国际接轨,让外来信息流入,还要去其糟粕,有语言的过滤原则。
第二,电视新闻媒体在塑造国家形象时必须遵循国际通行的标准、规范。国际通行的标准、规范体系,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超越国家、民族和意识形态界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所认同,成为人类文化或文明的共同特征。比如反对恐怖主义,反对非正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维护世界经济秩序,就是人类共同遵循的道德伦理标准,是国际社会价值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在进行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时,不能偏离这些原则与标准,否则不但收不到预期效果,还有可能产生负面效应。
第三,追踪热点、焦点问题,突出国家形象塑造的个性特征,多维度多层次的塑造国家形象。一个国家要想进入国外主流媒体的视线或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本身当具有构成热点或焦点的要素--比如目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就成为国际舆论瞩目的焦点,也引起一波接一波的"中国热",籍此我们可以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另一方面,要密切跟踪国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的热点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充分表达我们的意见、看法,争取进入国际舆论的中心。进行国家形象塑造,就应当对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予以重视,并努力展示自己在这方的作为与贡献,不断形成新的新闻价值点,以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轨迹,国情也各不相同,因而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不可能具有同一性。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一个大国,中国目前虽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它并不具有扩张性和侵略性,它的发展只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机会,而不是威胁。在进行国家形象塑造时,我们就要突出中国"和平发展"的特征,通过具体、鲜活的实例向世人展示一个与外界和平相处、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大国形象,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形象推广与传播,打消外界对中国的误解与偏见,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国家的形象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是要持续努力,才能看到成效的,必须做一个总体的长期的规划,应该充分利用电视这一现代化媒介,把握电视传播的规律,认真分析海外受众需求,注重节目质量、节目包装及营销推广外,二是传播国家的立场与主张。在国际交流中,对外宣传与传播媒介应该表达中国自己的主张,自己独特的立场和态度积极主动地为这些主张、立场、态度辩护这是捍卫国家根本利益的前提。因为,作为国际关系的主体,国家的主张、态度和立场,只有为伙伴国家所了解,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舆论环境就属于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软环境,这种软环境,直接关系到主权国家在国际上被认可、接纳的程度,影响到国际舆论对主权国家的内政外交的评价。在 “全球村”由梦想变为现实的情况下,每个主权国家都以开放和融入全球体系作为基本的政策取向。任何一个开放的国家,都会十分在意国际舆论对自己的态度,这种态度的性质意味着主权国家的政策实施将会遇到何等程度的困难,或实现国际战略目标的过程将是如何的顺畅。传播塑造的国家形象能否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将会对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家行为能力的提升产生巨大的影响,电视新闻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程曼丽,《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3期
[2]张贵珍等编著,《中国对外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ISBN 7-81085-546-8
[3]张昆,《重视国家形象的对外宣传与传播》,《今传媒》,2009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