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的民族教育困境及其对策探悉
2009-01-15郎永宏
郎永宏
【摘要】民族教育是为了繁荣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而兴办的培养下一代的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民族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
【关键词】民族教育;困境;对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以外的五十五个民族都称之为少数民族。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的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短短的五十年的时间里,我们不仅培养出来了自己的大学生,而且还涌现出了许多的少数民族的硕士博士生,拥有了自己的知识分子,自己的专家学者和科学家。现代民族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的同时,也凸显出了许多的问题。
一 、民族教育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学习的难度的加强
由于有些少数民族学生有自己的母语,他们平时用自己的母语交流和记事,这在以前的封闭的社会来说还可以“自给自足” [1]。但现在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现代化把世界上的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联系在一起了。而汉语作为少数民族周围的强势语言,许多的教材教辅都是用汉语写成的,都是用全国统一的标准,于是学习汉语就成了学校教育的应有之意了,又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学习世界语言——英语,更是所谓现代教育的应有之意。学生们在学习自己的母语的同时,又得学习汉语,还要兼顾着学习英语,学习的难度大,任务重就不言而喻了。
(二)教育设施与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普及义务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的一个大事,也是一个好事,特别是对我们民族地区的学生来是更是应该的。但现在的许多的地方,把普及义务教育当成了自己的一个政绩工程,盲目地追求普及教育,大建土木,大招老师。我们的许多少数民族其人口多分布在闭塞山区,有聚居、杂居、散居等多种形式,而现有的民族教育学校的建设,又是以城镇为主,乡村里的学校不仅数量不足,而且布局不合理,这样就造成了我们许多边远山区和农牧区青少年便无学校可读,成人无地方培训。而我们的老师队伍本来就不足且质量也不怎么好,但为了应付教学,只好滥竽充数,扩大教师队伍,盲目地追求教师的数量。在笔者的家乡,高中毕业的老师教高中,初中毕业的老师教初中,这样的现象非常的普遍。在各级任务的 下达下面,我们的老师单纯的把自己的学生当成是完成任务的工具目标,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以后的发展[2]。
(三)民族特色需要关注
居住同一地域拥有同一民族风俗心理习惯是民族固有特征之一。现在我们很多地区的民族教育缺乏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教育要么就是全盘的汉化,要么就是全盘的西化,而从来就没有想到融合自己的传统。比如,有很多的民族地区他们以前或许没有正规的学校教育,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像笔者当地以前的寺院里,就同时肩负着教育的目的。那时的人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寺庙里背诵佛教经典,讲习佛经的故事与本民族的传说,学习自己的文化传统,以期达到培养自己民族文化人的目的。有些民族以前的教育以口语的方式来进行,他们通过讲故事、唱歌谣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1]。以前的教育都是不正规的,但学生们在那里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掌握了必须的文化知识,他们也是快乐的。而当前的我们许多民族地区的教育完全抛弃了以前的优良的传统,每天考试、复习再考试再复习,片面地追求自己的“教育实绩”让我们的孩子成了分数的俘虏,不仅让他们得不到快乐的学习,而且也让他们与自己的传统文化相脱节,让他们成为了没有根的小苗。。
(四)学校的教育体系单一
我们民族地区的教育体系,现在可以大致分为小学,中学,与大学这么几个阶段。其中,小学与中学是重点也占去在校生的一大半。由于少数民族学习的特殊性,他们和汉族学生一起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时,往往竞争不过他们,而且单独招收少数民族的大学又相对来说比较的稀少,所以我们很多的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都被排除在了高等教育之外。很多民族地区的学生就只是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了事,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二、我国民族教育问题解决途径
(一)民族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特色。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民族按照平等的原则发展传承着自己的优秀文化,我们的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民族教育,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经验的指导下,从各个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特点出发,结合各民族学生的情况,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不断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和信念[3]。
(二)针对不同的民族地区,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办学形式,对于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对于一些比较分散的农牧区,我们要采取灵和的方式,以集中寄宿为主,分散为辅。同时积极的开展广电教学和帐篷教育的方式,以适应不同的学生的实际需要,让每一个适龄的儿童都有、学上,都能享受同等的教育权利。要办好自己的师范院校,民族师范学校办得如何,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启蒙教育、基础教育。抓好一些硬件设备建设,例如校舍,各种实验仪器,体育运动器材,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给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助人成功。
(三)我们的民族教育是后起的,而且发展也比较的缓慢。由于没有实际的经验和模板,我们的许多民族地区的教育就只有“摸着石头过河”,而对一些发达先进地区教育的模仿,这样就完全忽略了在实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民族性。笔者认为,民族地区应该从自身条件出发,制定本地区民族教育的发展。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自然、经济等方面的特点,调整民族教育,不仅让自己的教育适用现代社会,而且也让它有利于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要按照自己的民族特点设立民族学校,制定学习任务。,国家和民族地区的政府,还有人民教师都要一起肩负起自己的职责。不仅要起到教育现代化人才的目的,也要发扬和传播我们的优秀的民族文化。
(四).建立比较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贯穿终身教育思想,充分发展多种的教育形式。比如农牧教育,林区教育等民族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到高等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民族基础教育同业技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增大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中的比重,让更多的人能掌握到新知识新理念,使他们成为民族建设的生力军。[2]
(五).要不断借鉴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管理机制,加强培养与引进既精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又精于汉语和英语“三语教学”的人才作为老师,加大对大学教育、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民族文化中许多优秀的教育与教学的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去借鉴与实行的,这不仅可以避免我们的水土不服,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
三、 总结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科学教育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民族教育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应有之意,广大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民族教育的研究,需要我们有更多的有识之士的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施正一主编:《民族经济学教程》[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2]顾华祥:《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措施》[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