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灯偶》舞美杂谈
2009-01-15贺敏奇
贺敏奇
【摘要】杂技表演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艺术瑰宝,它以惊险、奇特、高难和技巧的艺术手法来满足观众的审美追求和艺术享受,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它在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而古老的历史。本文笔者将对杂技《灯偶》的舞美艺术进行论述。
【关键词】杂技;舞台艺术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称灯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特别在福建闽南地区元宵看踩街、赏花灯的风俗时常令民众和海内外宾朋流连忘返。木偶艺术据说起源于汉,兴于唐,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闽南木偶自今仍保留着鲜明的福建闽南地区特有的本土特色,它丰厚的艺术传统与精湛的表演技巧,声名远扬。
杂技《灯偶》就是福建省杂技团根据闽南地区这两项传统节日素材,近期新编排的少儿杂技表演节目,它以杂技顶技对闽南木偶和元宵灯笼的一系列表演阐释,充分体现了闽南少儿的童趣和泉州木偶的活泼、可爱,配以做工精美的闽南灯笼。充分体现出南国独有的乡土喜庆风味。
杂技表演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艺术瑰宝,它以惊险、奇特、高难和技巧的艺术手法来满足观众的审美追求和艺术享受,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它在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而古老的历史。因此,在要求一种艺术形式发挥什么作用的时候,必须做具体分析,何况杂技艺术又是一种个性很强,很特殊的艺术品种。杂技演员以人对于物的高度驾驶能力,将那种常人所不能的,特殊的,但都是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可能做到的技巧动作表演出来,从而揭示出人体中潜藏的那种特有的力量和功能,表现出人的乐观、勇敢、健康、智慧的精神面貌。一般地说,这种表现间接的,是高度概括和抽象的,是含而不露和似无而实有的。通过演出,给人的娱乐,鼓舞和起迪,使人振奋向上,让观众自已去思索,去体验。这就是杂技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天走进剧场欣赏杂技,首先映入眼帘的不再是单调的舞台灯光,而是色彩纷呈、明暗交替的气氛光;演员的服装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杂技服装,而变得款式各异,无奇不有。
过去,人们把对戏剧的一般要求强加给了杂技、殊不知二者虽同属表演艺术范畴,而实际相差甚远。戏剧的本质是“戏”,是故事,是情节的组合;杂技的本质是“技”,是技艺,是技巧是组合。戏剧的“技”服务于“戏”。节目以具有民俗风格的《正月点灯红》为背景音乐,赋予了小演员们“偶人”这一鲜活的角色形象,她们在“灯笼”里摆出各种造型动作,其主要的技巧动作有:“单手掐脖顶蹦”、“双叉单手顶”和“前翘平衡支撑单手汗水起”等。运用舞美、舞蹈等综合艺术的衬托,表现了各种“偶人”形象,展示了小孩天真、活泼、可爱的天性,营造了浓郁的中国传统节日喜庆氛围。使得杂技技巧和舞台表现上更加的活灵活现,增添了热闹、喜庆的表演氛围。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当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杂技"俏然出现在舞台上,并一路探索、丰富、发展,演绎成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杂技主题晚会"的时候,毫无疑问,现代杂技在贴近时代、感悟生活、抒发情感、形式创新等诸多方面正逐步告别传统杂技中较为"朴素、单纯和直白"的创作模式.
从观众的心理学来分析,我们的舞台特技表现,一种往往是在情理之中,一种又常常是在意料之外。两者都可能具有感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从视听角度来分析,舞台各部门的工作者既是听觉的,又是形象艺术的再创造者。在文艺演出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观众在听觉上得到满足的同时,希望获得视觉上享受,我们称之为“视听同步”,这是舞台艺术功能表现的最佳时刻。这就要求舞台各部门工作者必须把握“火候”,不然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当然,针对剧情、人物、场景、情绪、气氛,在各环节表演中应用什么手段、什么色彩、什么节奏,都需要以严密的科学态度来精心策划,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里那漂亮的灯笼不仅仅是一个媒介、一个平台。它也给了小演员们一个展示自身高度技巧的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它不仅仅给这个节目定下了一个根本的节日的氛围和喜庆的基调,也为小演员们的表演创造了一个很美的舞台空间道具。
2007年11月《灯偶》在深圳举办的“文华奖”第七届全国杂技比赛上获得创作铜奖。,并被邀请2009年9月到莫斯科参加国际杂技大赛。获得俄罗斯第四届世界马戏艺术节银奖。其中由四个小女生在升到舞台半空中的灯笼上表演的《灯偶——少儿软功》让大家瞬间窒息,无不为她们不凡的表演才能感到惊叹。在杂技的艺术问题上,经常有某些偏面的倾向,即重技巧轻艺术,“一招鲜吃遍天”,仿佛技巧就是一切。需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从指导思想上要弄清,构成杂技的主体虽然是高难技巧,但更主要的,仍是一种以技巧作为主要表演手段的表演艺术。任何表演艺术,都要塑造出动人的艺术形象,都要讲究艺术感染力,否则就不成其为艺术。《灯偶——少儿软功》“情感”是舞蹈艺术的灵魂,那么杂技艺术的灵魂只能是“技巧”的设置,一切手段都为完成“技巧”而锦上添花。所以当舞蹈艺术思维闯入杂技领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从这两者之间找到本质的区别,在杂技艺术的自身限制中探索艺术创作的多样化。二、“创造意境“是杂技艺术与舞蹈艺术成功合作的创作法宝。
杂技艺术虽然古老,却晚于其他艺术登上大拍之堂。从民间地摊儿一路走来,走过大篷、走过舞台,近来杂技逐步以她独有的魅力在艺术舞台上树起了一面大旗。当舞蹈艺术试图摆脱一切束缚去寻找简约的时候,杂技显然不能苟同。因自身的特殊储要,登上大雅的杂技越来越需要更加完美的艺术包装,追求有意味的艺术场面、充满玄机的道具、富丽堂皇的服饰和布景。我们在分析解读一部舞蹈作品时,可以什么伪装都不要,只保留最神秘的肢体语言,探询人类灵魂深处的秘密。但杂技却相反,巧妙合理的艺术包装,几乎是杂技节目成功的重要环节。“杂”以“技”当头,“舞”以“艺”为先。资深的舞蹈编导总是非常善于利用人体、利用空间和时间、利用各种对比手段来完成自己的艺术想象,杂技界正是看中了舞蹈艺术在这方面所表现出的卓越能力,想尽办法吸收和运用舞蹈艺术的智葱来丰富杂技节目。舞蹈适时介入杂技,往往以浪漫手笔挥洒“艺”与“技”的完美结合,使杂技节目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绚丽,而《灯偶》恰恰就是运用这两者的完美结合。通过灯笼这种媒介将杂技和舞蹈完美地结合起来达到赏心悦目、耳目一新的舞台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