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与绘画

2009-01-15李修波

文学与艺术 2009年12期
关键词:绘画摄影

李修波

【摘要】摄影与绘画的关系一直是一种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独立又互补的关系。彼此之间相互吸引、互相排斥、同化与异化共存。而这种关系的结果则是摄影与绘画各自都因对方而获得了新的发展。他们都是视觉表现形式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中的思考,研究和探索,会为绘画和摄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对策,本文就谨于以上关系进行三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摄影;绘画;绘画派;纯影派

一、摄影与绘画作为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银版摄影的发明,促进了绘画艺术的革新和发展;绘画的某些重要因素也对摄影产生了反作用,加快了摄影术作为独立艺术的形成。

摄影发展史中的第一个流派“绘画派”。运用绘画的理论、经验和理念,创作了像似绘画效果的照片。随着摄影自身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理论的成熟,更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社会进步突显的新的社会问题。摄影逐渐体现出了它自身的特点。待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于是出现了“纯影派”,纯影派认为:一个摄影家在进行创作时,只有从自己的头脑中坚决清除掉绘画的影响,才有可能拍摄出真正的艺术作品!它们反对模仿绘画,主张远离绘画,发挥自身的特质,试图淡化摄影中的绘画感,突出摄影的真实性,强调摄影真实揭示社会问题的一面。

从1839年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术以来,摄影和绘画的相互作用关系也就此变的紧张起来。当然,绘画的美学观念一直影响着摄影的发展,反过来,摄影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对绘画的美学观起到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对绘画的记录功能构成了威胁,当时,纪实性的历史画慢慢变成了报道摄影,纪实肖像画变成肖像摄影,纪实风景画变成了风景摄影,以前画家作为收集素材和抓取生活感受的速写变成了抓拍。这时绘画为了发展,便开始寻求新的突破,此时,艺术家们的作品开始向抽象化方向演变,不论从画面效果还是技巧方面,都开始了新的突破,突显了内容的意义性,象征性和色彩的表现性,开始注重个性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一些艺术流派的出现,如:印象主义、立体画派等现代绘画艺术流派。

当印象派画家把个人感受和现实的自然加以合并开始创作时,他们有意避开摄影的纪实性并特意将两者有意拉开更大的距离。到了后印象派时期,这种主观性得到了强化。正如在大艺术家塞尚的一些作品中,他把自己的所见和对自然的感受进行升华和再创造,突显了自然、艺术家、和作品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起来,也显现了艺术家的重要性。而立体派画家们展现出来的是以不同的时间和角度去观察自然并加以描绘的世界。所以这种方法与摄影中的单点透视有了很大程度的不同,它通过一个不同的视觉观察和描绘,带给我们在单一角度不曾发现的东西。我们通过多角度的观察描绘看到了自然的更多的内容,从此,因摄影的单点透视和立体派绘画的不同时间和角度观察同一事物的差异,绘画和摄影渐行渐远地往各自不同的道路上发展着。

绘画发展到了现代主义后期,画家们却又开始倾心于摄影的回归,于是艺术要重新回到生活,回到现实中去。因此,这时的摄影又重新被画家们所瞄准,他们利用摄影的记录功能抓住了现实生活中瞬间即逝的短暂信息。甚至,直接接近现实生活,如杜尚直接利用照片和现成品创作。

二、摄影和绘画以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互为存在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艺术创作在当时开始慢慢变的向社会性方向发展,比如向政治、文化、宗教、等领域的广泛发展,它触及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不同文化和社会问题。如:里希特不再把绘画或摄影分开研究,在进行创作时,把它们当作一种广泛的联接,在这样的联接中,里希特找到了新的视觉经验和精神生活的表现方法,从而创作了不同以往的视觉影象。

由此我们便可从宏观和微观辩证统一地理解和认识摄影与绘画。宏观上的认识和理解,就是考虑整体统一,为我们提供一个整体思路和初步的判定,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正是由于对宏观上整体统一的把握,我们才能奠定和认清二者的关系,对这种关系认识的对错与否,直接取决于我们宏观认识上是否深刻和科学,换句话说,只有我们在宏观认识摄影与绘画的关系准确把握上,才能正确地指引我们对“微观世界”的正确判定,使其二者辩证统一的发展下去。

在通过对摄影与绘画的宏观论述后,我们也不能疏忽它们的微观性。因为在绘画微观上的判定后对摄影者有更直接的引导意义和价值,它是一种基本的技巧和具体的操作,就像我们在想出一幅创作后,要认真实施一样,这是一项很繁琐的工程。我们在创作时总要想着把“图”构思得完美而有新意。摄影的微观性实际上就是技艺的掌握。它包括摄影人平时的艺术修养,对构图形式和种类的掌握以及对取景的把握等。我们在把握了上述的基本要点知识后,就会走进摄影构图的广阔天地,随心所欲地去施展构图的本领。由此我们说,摄影与绘画的辩证统一就是宏观与微观的辩证统一,不能因为宏观的整体而忽略了微观的局部,也不能因为微观的技巧与形式,就忽略宏观的思想与精神,恰恰是有的人在构图上因片面注重微观而忽略宏观,而使自己步入某种盲区,导致过分追求那种固有的形式美,使作品缺乏活力和生命力。在当今不断发展的社会里,我们要有效地处理好摄影与绘画的宏观与微观的辩证关系,把握好摄影与绘画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艺术的发展总是与社会和技术的发展保持着联系,摄影作为工业化社会的特殊产物,即限制了绘画的表现空间,反过来又提供给绘画新的挑战和感知方式的拓展。

三、摄影和绘画还表现在独立又互补的形式上

在当代摄影与绘画艺术互为存在不断更新的今天,艺术家对美的探索和追求,使摄影与绘画相互交流,互为补充,使之产生了更为完美的艺术创作。然而,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最根本的区别,绘画如果不成为“复制品”(copy),就不可能被再现出来,可是“复制品”又缺少作为独创的艺术作品的一幅绘画所应该拥有的韵味(aura),而如果成为“复制品”,它也就被降低到了前者即摄影的地位。所以它们不同程度的吸收,借鉴,融合着对方的固有形式和语言特征[1]。如德国艺术家里希特在其2000年创作的系列作品《佛罗伦萨》中将绘画和照片结合,通过厚厚的遮盖和半透明的刮擦,使两种极端的语言调和在一起。颜色的刮擦技巧非常丰富,时而像镜中的变形,时而像水中反影,其中相错的色层和从遮盖中透出的变化显示出里希特对材料过人的驾驭功力。这些照片由普通的观念照变成个人的视觉日记,充满形式的新意和情绪的起伏变化,比早先的任何时期,都更具有情感特征[2]。在选用照片进行创作时,他认为在利用照片的同时也在结构着照片的新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趣味。同时也在掌握摄影对于自然观察感受的手法和途径。他在绘画过程中重新整理照片,使二者独立于自身存在的同时,又相互联系,互为渗透,相互综合,互为融化,企图打破传统的单一视觉形式。开启另外一种新的视觉方式。他一方面在结构着机械产品,一方面又利用着照片。二者在视觉语言,表现形式的交融中相互补充,丰富和完善了自身的艺术形态,展现出了各自原有艺术形式更具有特殊结构形态的艺术展示。从而促进创作主体更深刻地创造艺术图像,表达丰富的艺术内涵。这些被艺术交融形成的新的艺术作品,显示出更完美的表现境界和新的艺术魅力。在审美活动中,人们普遍认为摄影与绘画的交融所产生的新的艺术形态的作品,其重要作用是揭示了人们以前未被发现的美,补充和丰富了艺术语言手段,补充丰富了人类审美经验。

【参考文献】

[1]《图像时代》【斯】阿莱斯·艾尔雅维茨/著 Ale Erjavec胡菊兰 张云鹏/译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2]《现代绘画材料研究》车健全/著 江西美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绘画摄影
WZW—bewell摄影月赛
WZW—bewell 摄影月赛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最美的摄影
摄影月赛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