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失效主要原因分析

2009-01-14冯桂娥

活力 2009年22期
关键词:失效内部控制企业

冯桂娥

[关键词]内部控制;失效;企业

一、客观环境方面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陋习的延续,内部控制不受重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不合理体制的延续,对内部控制并不重视。经济体制改革后,理论上要求的政企分开在执行时并不彻底,一方面,以各种形式改头换面但仍然存在的主观部门,基于权利和利益的双重考虑,仍把持着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客观上企业并无真正的理财自主权。另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主观上还保留着吃“大锅饭”的思想。而对经营不善企业的盲目保护机制,又助长了这种思想。企业干好干坏一个样,从而使加强内部控制的动力不足。企业管理者往往由主管部门任命,而非民主选举。任命干部往往重政治表现而轻业务能力。管理者的素质和内在的激励因素,自然成为决定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同时,一个亟须解决的关系到企业自身各方面发展的问题是管理者素质较低,普遍未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企业亦未对这些管理者进行管理培训。

(二)外部监督乏力

企业如果没有健全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构,而同时现有的监督机制弱化,形同虚设,那么就无法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产生必要的压力。因为财政、税务、银行、审计等在内的社会监督机构,工作中各行其是,未能形成综合监督的合力,对企业的威慑力不够;对查出问题的处罚,往往就事不就人,重人情而轻规定,执法的刚性被扭曲。部分高级管理人员自身缺少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不能有效地进行风险评估,不能迅速准确地反馈风险信息,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三)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对内部控制信息缺乏接受力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都不健全,交易不是很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能引起投资者的猜测和恐慌,对公司的资本运作产生不利影响。同样,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的情况下,即将申请上市的国有企业如实对外披露相关内部控制内容,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影响或延误企业的正常上市。

(四)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力

股权结构是指公司的流通股、法人股、国家股占全部外发股数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是企业组织形式的核心。股权结构分为“股权集中”与“股权分散”两种。前者指股权集中于内部股东,后者指内部股东只占较少的股权,外部股东人数较多,且股权按分散。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典型的股权集中型的,即使能将某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全部买进,也不能取得公司的控制权。在内部人或控股股东等关键人大权独揽的情况下,中小股东的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保障。因此,中小股东主要以二级市场的“逐利”为主,更关心的是企业的运营结果,而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兴趣不大。

二、企业主观原因方面

(一)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导致控制活动、风险评估失效

通常,企业的治理是指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形成的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权利制衡的关系。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而其作用能否充分的发挥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治理结构不尽如人意,公司章程大多照抄《公司法》,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指导意义。而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则是“三套班子一套人马”,责、权、利的划分 形同虚设。由于企业现有运行机制的约束,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企业文化落后——导致控制环境失效

企业文化往往是现存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具有一种很强的凝聚力。企业文化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企业组织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产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很多著名的大公司都有着自己丰富的企业内涵,并且与时俱进,注重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基于此,企业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柄双刃剑,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阻止企业的衰败,同时也可能将企业推入困境。

(三)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导致风险评估、控制环境和控制活动失效

经营者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绝对重要作用,素质不同,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在许多西方国家,由于市场经济比较完善,基本上已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而在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还未形成一个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人员的外部机制。从企业内部来看,经营者享有的权利大于承担的责任,激励机制欠缺,管理者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比较小,造成了管理层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再者,企业员工素质低下。在知识经济时代,单一的知识已经不能胜任关键岗位的工作了。

(四)机构的不合理性以及人事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信息与沟通失效

由于不少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构设置,企业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中,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灵敏,协调性差。而且企业也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多数企业领导人还不能负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出了问题仍由国家来承担损失。此外,企业人事政策不完善,企业考核制度不全面。雇佣人员时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核,任人唯亲,有许多是凭关系进入企业;对职工未形成一套关于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的制度;未根据不同情况对职工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没有针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订出相应的规章制度,顾此失彼现象严重。□

(编辑/穆杨)

猜你喜欢

失效内部控制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三伏贴“失效”三大原因
大学化学实验用氟离子选择电极的再生处理研究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