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塑造
2009-01-14李俊杰
李俊杰
【摘要】本文谈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允许犯错误,培养孩子吃苦精神;赢得精彩、输得潇洒,强调失败过程;扬长避短,培养自信内动力;相信他人,培养信任感;推己及人,考虑别人感受。
【关键词】孩子 心理品质 培养
学校和家庭都担负着培养新一代的责任,只有心理和生理都健康的新一代才能真正在生活中融入社会,顺利发展,并为社会做出贡献。而要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生理则需从小培养和锻炼,因为小孩子的可塑性最大,正所谓“三岁定八十”,小时候的发展情况往往决定人的一生。故此,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在学校里,学生们力争“三好”,即思想好、学习好和身体好。要学习好必需认真读书学知识,要身体好必须多锻炼。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外在因素。然而思想是人的内在因素,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培养和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呢?对此,我作了一些初探。
一、允许孩子犯错误,培养吃苦精神
每个年龄的孩子都会犯错误,就如小孩子跑步会摔跤,小学生会为一点儿小事争吵一样,很平常。我们大人不必大惊小怪,因为我们小的时候也犯过。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他们那个年龄的错误。心理学有个挫折理论,孩子不经历挫折,不能吃苦,是不会成长的。前人云“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不仅仅是知识、智能的较量,还有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就不能在竞争中取胜。很多国家的家长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如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毕业。瑞士的小姑娘初中一毕业就到别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日本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外面参加劳动挣钱……
作为教育者,我们只有让孩子经历目前的小挫折,明白到人生道路上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才能使他们有过硬的心理准备和能力经历以后的大挫折。我们不能因怕孩子犯错误,怕孩子受苦就为他们铺平道路,毕竟人生路要靠他们自己走。
二、拿得起放得下,强调失败过程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竞争:成绩排列的高低、体育比赛的高下等等。每个人都渴望第一,但第一只有一个。怎样令孩子面对失败而不产生消极思想呢?我们应该让他们懂得,成功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我们努力的全部。重要的是我们在活动中得到的乐趣和认知。正是“赢要赢得精彩,输也要输得潇洒。”在孩子们面对失败时,我们要在他们身上找闪光点,表扬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努力、顽强、不放弃的精神,告诉他们真正应该看重的是比赛中是否尽了力量,是否超越了自己,在失败中寻找自己的成功。
三、扬长避短,培养自信内动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然而,当一个人犯了过错后,在人们的眼中,他的过错往往会掩盖了他的优点。这就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了。教育者必须走出此误区,我们应该特意去寻找学生的发光点。如本班的一个男学生,他喜爱运动,特别是篮球打得很棒,可是文化成绩较差,一直不能提高。我尽量“扬”他的长处,表扬他在球场上的拼搏精神,鼓励他把这种精神运用到学习上。只要他一有点滴进步,我立即乘胜追击随时表扬和鼓励他。结果,他的学习果真有了可喜的、令人惊讶的进步。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好行为能得到大人的肯定,他们为自己能按要求做而感到自豪和快乐。所以我们不应该吝啬,要多表扬鼓励他们。他们心理上的满足非常有助于好行为的巩固。
四、信任他人,克服不信任感
现在社会上的虚假东西太多了,什么假米、假盐、假烟、假酒,甚至假文凭。电视节目里也经常播放反映人欺骗人的片子。受此影响,孩子们普遍存在对他人的不信任感,内心总认为世上满是尔虞我诈,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处处充满危机陷阱的环境中。这样给孩子的成长设置了重重障碍,逐渐形成疑神疑鬼的心态。不信任他人也是令自己不讲真话的导线,于是就会形成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性格。当今社会生产讲究分工合作,如果人们相互之间不能信任,互相猜疑的话,还谈什么合作呢?我们要告诉孩子,世界上的确有坏人,但绝大多数人都是好的,就像他们自己一样。有一种叫“背摔”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相互信任感。让学生双手交叉捂在胸前,站在凳子上,身后站着几个手牵着手搭起人桥的同学。看那学生敢不敢直挺挺地往后倒下去。当那学生由紧张、害怕到最后下定决心,义无返顾地把自己交给身后准备托起自己的同学时,也就完成了由不信任到信任他人的心理过程。
五、推己及人,考虑别人的感受
有的孩子在家里被家长宠着,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只考虑别人怎样对自己,而很少想到自己怎样对别人。孩子在家中被家人迁就,但在学校里,在社会中,别人会迁就他吗?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谁也不会迁就谁。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你想人家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家,平常做事要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别人的感受。
在家中,孩子的行为打扰了父母工作或休息,父母应该问问他,他玩玩具时、看电视时或睡觉时喜不喜欢别人打搅。在学校,当学生辱骂同学,抢夺别人的东西时,我就问问他,别人辱骂他或抢夺他的东西时,他会有什么感受。由此让孩子明白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道理。
同样,当孩子帮助了别人,我们不仅要表扬他的这种行为,还要对他说他的行为令到受帮助的人开心和感动。让孩子意识到别人的感情,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认识,伴随此认识建立起相应的道德感。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真心实意地渴望做好事并付之行动,而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大人的认可而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孩子才算是有道德的孩子,才是心理品质健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