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09-01-14邹风权

教育教学论坛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

邹风权

摘要:了解创新意识及其特征,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创新;培养

一、创新意识及其特征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入、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

1.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1)问题的来源及选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书本的问题,收集大家思考的错误问题,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所提出问题作为问题的来源,例如,“角的概念的推广”,我们用时钟拨快、拨慢的区别来作为问题,从而引入角的新概念。(2)讲究问题呈示方式。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3)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独立操作(或思考)还是集体研究,或小组讨论?是先独立研究再相互交流,还是带着问题看书自学?这与所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关。通常的做法,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将触发思维的因素(即问题是怎样想到的?是什么使我这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的?)进行显现,将引导思维的方法、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把握,为今后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2.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对教学中的例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延伸出更多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学生主动参与自身发展,以达到他们身心充分、自由发展的开始。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知、自主、自控的程度。主体意识愈强,学生参与自身发展、在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强。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用来传播和再现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成果的,不再具有首创性,加上其自身严谨的逻辑性和抽象的理性,要求高中数学的创造必须创设一定情景、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呼唤学习主体能动参与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归纳等学习探究活动。

4.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常言说:“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回。”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习题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一题多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及思维的流畅性;用多题归一,训练求同思维能力;用整法解题,锻炼统摄思维能力;用反证法、倒解题等训练逆向思维。同时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了解创新意识及其特征,通过上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培养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