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将军的最后岁月
2009-01-14王春华
王春华
皖南事变,叶挺下山被软禁
1941年1月13日凌晨,寒冷的天空中阴雨绵绵,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手捧中共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电令,陷入极度的悲愤之中。此时,叶挺将军的思绪不由回到了一周前那不堪回首的一幕……
1941年1月4日,根据上级命令北移的新四军部队,由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泾县云岭向茂林前进。1月6日凌晨,当新四军军部机关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在途经安徽南部泾县茂林地区时,四周突然枪声大作。“报告军长,我们遭到国民党三战区顾祝同所部的重兵包围袭击,请军长下作战命令。”
“各部听令,就地分散,避实击虚,全力组织突围!”叶挺将军站在一山坡上,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四周的敌情,果断地下了这道命令。在他的指挥下,新四军广大指战员奋力还击,血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且弹尽粮绝无援而遭到惨重损失,3000多人牺牲,4000多人被俘,突出重围者仅2000余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血战中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壮烈牺牲,军长叶挺将军带领小部分突围部队退守皖南泾县乌龟岭等待上级指示。在中共中央的紧急过问干预下,国民党军于12日晚宣布停火。13日凌晨,他接到下山谈判的命令。
为了保存部队,更为了向敌方要个说法,叶挺将军决定执行东南局命令,下山与国民党谈判。从13日上午开始出发,他带领7个随行人员走了两天,于14日晚抵达国民党第三战区所属108师师部。
吃过晚饭,他想走出院门,被几个荷枪实弹的哨兵堵在门口。一连三天他们不能移院外半步,高个参谋不断解释,让他们暂先休息好,等三战区司令顾长官的车来接。17日上午,院子里开进了四辆车,两辆卡车,两辆小车。卡车上站满了武装宪兵,他数了数大约有一个排的人数。
几天后,叶挺由皖南被押解至国民党三战区长官司令部驻地上饶,随他同批被押送上饶的还有张正坤、黄诚、李子芳、冯达飞等新四军高级干部。
心坚如铁,揭穿阴谋显英豪
有一天,他的屋子来了一个特殊说客,是事变中叛变投敌的原军部参谋处长赵凌波,这小子以为曾在他身边工作过,此次受命来与他“推心置腹”一番必定会有成效。
一进门,赵凌波就立正向他行了军礼并报告:“军长,军部参谋处长赵凌波前来报到。”
“你不是换了主子了,还用向我报告?”他狠狠地顶了他一句。
“都是为了抗日嘛,军长,恳请您谅解卑职,并希望您能从大局考虑党国利益,同时也为您……”
“啪,啪……”没等赵凌波说完,他上前就是几记耳光。
黄昏时分,头发胡子长得很长的叶挺被轿车接到了一间灯火辉煌、行头摆设讲究的宴会大厅。走进大厅,叶挺径直走到中间的位置,坐在将军服笔挺的顾祝同和上官云相中间。顾祝同一见他未理须发,就预感今天这出戏不太好唱。
顾祝同和上官云相轮番敬酒。叶挺端坐其间,静观他们表演。
“请问顾长官!”他高声打断顾祝同的话,“我们新四军是奉你们之命北移的,违反了什么军纪?上次我来上饶,你顾长官亲口对我说要以人格担保新四军北移安全,背后却昧着良心,歪曲事实,将责任栽赃到共产党头上。”
最后岁月,一身热血洒“囚歌”
国民党蒋介石、顾祝同之流什么办法都想尽了,却软化不了叶挺,同时慑于他在海内外的崇高威望不敢加害于他,便于同年8月将叶挺押离上饶,途中几易囚地,最后将他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
1942年春夏,叶挺被囚禁于重庆林森路望龙门22号。为了抗议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他发不剪、须不修。一天,已经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和湖北省主席的陈诚来到他的住处。陈诚先开口说:“叶挺兄何必把自己折磨成这个样子呢?”
“一个囚徒,还能有什么好样子?”
“我已经在委员长面前保了你,随我到六战区去屈就副司令长官吧。”
“我除了仍旧去担任新四军军长外,别的什么职务也不担任。”他坚定地说。
这以后,他便被军统从望龙门22号转移到歌乐山山腰一个叫红炉厂的小村子囚禁起来,一切优待从此都被取消。
1942年11月21日深夜,叶挺在囚室面对昏黄的灯光,回顾自己过去的革命历程,联系眼前国民党高官厚禄的诱惑,不禁感情激昂。他挥笔写下了一首《囚歌》,以表达自己傲雪青松般的意志和坚贞不屈、斗争到底的决心。
责任编辑:李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