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9-01-14赵强
赵 强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112例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为两组进行对照,在治疗前与治疗后30d对两组患者进行FMA和ADL评分。结果 两组前后相比较,患者FMA和ADL评分均有进步,但早期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较,FMA和ADL评分提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肢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脑卒中;早期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6-133-02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功能障碍,致残率高达86.5%以上[1],其预后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发病早期患者的自然恢复能力是很强的,如果加以系统的康复治疗,将对神经功能恢复起更大的促进作用[2]。脑卒中患者偏瘫后的康复作用与疗效经科学证明有效且被各国公认,且康复开始越早,疗效越好[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查询我院2004~2007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12例,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是初发脑卒中患者,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排除心、肝、肾、肺等功能障碍患者及合并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者。其中男性73例,女性39例,年龄在56~72岁之间,平均62岁。
1.2方法
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神经内科的常规药物治疗,未进行任何正规的康复治疗。早期康复组56例急性期和恢复期均以神经内科药物治疗为基础,急性期特别注重病因治疗和脑水肿的治疗,避免卒中灶的进一步扩大,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h后开始早期康复运动治疗。
康复治疗以运动功能的恢复为主,反复练习,如坐位平衡、站位平衡、步行训练、强化四肢关节活动度等。内容包括:①意念训练,要求患者注意力集中在患肢上,尽最大努力运动。②床上四肢的摆放,肩外展500、内旋500、屈400,在患侧肢体自颈肩加软枕垫高患者上肢超过肩部,防止肩关节脱位。患侧上肢处于肩伸展位,下肢为屈曲位,髋、膝于屈曲位,防止髋内、外旋。同时对肢体进行按摩。③定时变换体位。④患侧肢体各关节进行被动和主动活动,进行按摩、推拿、翻身、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等。⑤翻身、坐起训练。⑥桥氏运动。⑦坐位及站位平衡训练。⑧起立床前站立、站立伸髋、抬腿、伸膝、踏板训练。⑨行走训练,患侧肢体抬起移动,切忌拖拉运动,平地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逐渐增加训练难度。⑩ADL训练,练习拿碗、筷,穿脱衣服、梳头等,增加患者对瘫肢的感觉和认知。2次/d,45min/次,家属协助配合完成。同时配合针灸治疗,针灸疗法是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方法,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
1.3疗效评定
在治疗前与治疗后30d对两组患者进行FMA和ADL评分。
1.3.1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正常为100分,其中上肢为0~66分,下肢为0~34分。若总积分<50分,表示患肢严重运动障碍,几乎无运动。50~84分,表示患肢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表示患肢中度运动障碍,手功能障碍,96~99分,表示患肢轻度运动障碍。
1.3.2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总数为100分:60分以上为良,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为中度障碍,生活需要帮助;<40~20分为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20分以下为完全依赖,生活完全依赖[5]。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前后相比较,患者FMA和ADL评分均有进步,但早期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较,FMA和ADL评分提高更为显著(P<0.01)。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极大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早期康复治疗的目的就是通过早期系统的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措施,达到减少后遗症、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脑卒中所致的瘫痪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是累及一组肌群或整个肢体,在瘫痪的不同阶段存在着肌张力下降、肌张力增高、异常的运动模式、正常姿势反应及运动控制丧失等,WHO推荐的脑卒中康复训练开始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不再进展48h,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有文献报道:早期积极的康复治疗对减少肢体功能残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脑卒中后4~10d就开始康复介入最为有利[6];早期神经康复介入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7];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肢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8]。早期康复运动治疗,通过对肌肉的促进活动和多种主动与被动的功能锻炼,对神经反射、神经体液因素和生物力学作用,对人体的多种机能产生相应的影响和改变,逆转部分失调的机能,达到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增强机体的代谢能力,并维持和恢复运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本组观察结论与文献报道相一致,更说明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同时患肢功能的改善极大地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周士枋,范振华. 实用康复医学[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458.
[2] 王伟祥,刘景隆,陈静. 综合康复医疗对246例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改善情况的分析[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2,2(6):360.
[3] Duncan PW,Goldstein LR,Homer RB,et al. Similar motor recovery of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 after stroke[J]. Stroke,1994,25:1181-1188.
[4] 申其芳,黄冬娥. 针灸与康复医学结合治疗脑卒中概况[J]. 中医外治杂志,2007,16(1):54-56.
[5] 南登昆. 康复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44.
[6] 王玉芬,蒋丽君,申玲. 脑梗死功能训练时机与疗效关系探讨[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4):223-225.
[7] 江四清,王志珍,赵德明.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影响52例的分析[J].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131-3132.
[8] 杨荣椿,李建华. 急性脑卒中瘫痪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体会[J].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0):1149-1150.
(收稿日期:200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