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育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

2009-01-14张雪莲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4期
关键词:大学精神大学文化校园文化

张雪莲

摘要:在分析大学精神内涵、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精神在大学发展中的主要功能,并阐述了高校如何培育大学精神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精神;校园文化;大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6-0223-02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所以现代大学既不局限于“知识传播之地”,也不限于“知识传播之地与知识产生之地”。现代大学的功能是要在传播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还要唤醒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树立一种坚定的信念和信仰,培养一种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营造一种有利于个性与人格完善的氛围,在广泛的意义上塑造全面发展的人。

一、大学精神的内涵与特点

要培育大学精神,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然后才能围绕这些内涵去精心培育、传承和发展大学精神。什么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源于一所大学发展历程中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发展方向的结合,是大学的内在、本质的东西。“大学精神”不是人为设定的,它的形成是多重因素长期相互撞击和融合的结果。在实践上,应是人员素质和先进机制的高度统一,是大学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它与学校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密切相关,是学校整体面貌、水平、特色以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价值追求,是引导学校走向塑造学校品格的立校之本。大学精神虽然是无形的,但它切切实实体现在大学的各种活动之中。它的内涵是指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而又被社会所广泛认可的一种理念。这种理念主要体现在合理求是、使命导引、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和积极应变五个层面。其中“合理求是”、“使命导引”是核心层面,“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是中间层面,“积极应变”则是外围层面,这五个层面共同构成了大学精神的内涵,并紧紧维系着大学的崇高地位和尊严。

二、大学精神的功能

大学应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大学教育的本质在于教人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人”是大学教育关注的重心和中心。大学精神是大学人对大学本质的认知物化到大学文化中,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的灵魂。那么,大学精神在培养人的方面有什么功能呢?

1.价值导向功能。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经过凝练、升华而形成的,大学理念指导着大学的发展,因而大学精神也时刻左右着师生员工的治学理念、价值判断、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大学生是通过文化认知过程和剖析社会现实,从而形成符合现实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定的价值观。大学精神从价值观上规范了学生的社会认识及社会需求层次,进而促成学生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和调控。

2.激励功能。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规范和观念体系,当其内化为学子们的行为规范后,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剂,从各个方面将其成员聚集和团结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推动力,激发出个体和群体无穷的能量,进而为了大学的使命和学校的声誉而开拓创新、勇往直前。

3.群体凝聚功能。大学精神是难以言说的,又是具体可触的。它能将具有不同思想、文化、专业背景的知识分子凝聚在同一个目标下,在大学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升华为一种顽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学精神以其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维系着大学的发展目标,协调着专家学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学术差别,鼓励着他们进行学术对话与思想交流,使得他们依据一定的规范进行有序的教学与研究,从而推进大学目标的实现。

4.氛围熏陶功能。大学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发源地,是思想精英的集散地。大学在聚集文化精英的同时,也积淀了人类历史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大学精神使得大学文化格调高雅而彰显博大精深。大学精神的传播与辐射,能使人接受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和各种理性思维的熏陶,具有较为宽阔的胸怀和雍容的气度。所有学子们可以在这里自由对话,平等交流,发挥特长,彰显个性,当他们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之时,他们会通过有意无意的言语、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周围的人群,使得相应的人群受到熏陶,素质得以提升。同时,大学精神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化,通过媒体、学术交流或其他方式,广泛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对整个社会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例如“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三、大学精神的培育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在大学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的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知识以及用其智力资源为社会服务。要培育形成一种大学精神,认同和实践一种大学精神,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经过数年,数十年的持之以恒方能见效。

如何培育大学精神呢?我认为,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三点:其一,高校领导干部必须有清晰的发展理念。高校领导干部在大学发展和培育大学精神的过程中,必须有明晰的发展理念,有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有争当一流,敢于竞争和取胜的决心与信心,有持之以恒,不断追求卓越的内在进取精神。此外,还要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胆量和气魄。其二,师生员工必须有共同培育大学精神的集体责任感,大学精神的培育,不单单是高校领导干部的事情,师生员工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就是说,师生员工既是培育大学精神的主体,也是传承和发展大学精神的主流。因而必须努力建设以教风、学风、作风为核心的大学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学校教育、科研、学习、生活及娱乐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它是学校作风、精神状态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教风、学风、作风是学校教师、学生和管理工作者行为的集中体现。教师的行为垂范有主导校园行为文化的重要作用,因此,抓教风建设,就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职能的发挥,通过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等行为示范作用的发挥,在不知不觉中就潜移默化了莘莘学子,最终和莘莘学子一起成为培育大学精神的主体和传承,成为发展大学精神的主流。学风是学校学习风气的体现,是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学风不仅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还影响学校的招生、就业和社会地位,因此,学风问题关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领导干部、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对学校风气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三,社会必须有对大学精神的广泛认同。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形成只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才能成为实实在在的大学精神。广泛认同决非易事,它是大学精神的一种外在显现,具体到某一高校,主要通过毕业生的持续就业,对外交流中的互相沟通,新闻媒体的适时介入,社会各界在广泛接触中的亲身感受等而达到广泛认同的目的。

另外,培育大学精神是一项浩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且必须按照其内在的规律性进行。我觉得,在培育大学精神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大学精神的培育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二是大学精神的培育必须不断充实新内涵;三是对大学精神的宣传要适度。大学精神的培育是一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充满了诗情画意,又充满了难以数计的艰辛,决非因在短期内建造了若干栋高楼大厦,购置了若干台(件)教学仪器设备,引进了若干名研究生、硕士、博士,开展了若干项轰轰烈烈的文体活动,举办了若干场名人名家报告会等等就能培育出大学精神来,更不是新闻媒体刻意宣传的结果。

总之,大学精神代表和反映一个大学的精神面貌、管理水平和文化层次。加强大学精神建设,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综合素质是创办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大学精神大学文化校园文化
从校园生活谈当前大学的两种校园文化
关于大学和大学精神的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