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美的心灵之舞

2009-01-13郭培筠

草原 2009年12期
关键词:红缨红豆散文

郭培筠

以恬淡素雅的文字叙说平凡普通的日常人生,用纤细敏感的心灵去寻觅生活中的氤氲诗意,这是女散文家舒正在创作上最鲜明的特点。

舒正的散文,笔触不在风花雪月中吟哦“小女子”的缠绵感伤;不以超乎现实的理想憧憬,建立虚无缥缈的“乌托邦”世界,而是深入寻常生活、凡人琐事中,开掘其闪光的东西;这些事她都亲身经历过;这些人都是曾经活跃在她身边的亲人、朋友。然而,寻常巷陌在她的笔下却显得极不寻常,字里行间都流泻着一股灵性,一缕情思,一种神韵,经过心灵的过滤、感悟和熔铸,变成了一片“诗意的栖居地”。用敏感、细腻、自由的心灵去观照日常生活,结果必然是这样。

散文是最接近心灵的一种文体,是作家基于自我生命体验对自我生命形态或与自我相关的群体生命形态的呈现、咏叹与追问。因而,阅读舒正的散文,必须首先走进她的心灵世界。

舒正的心灵是敏锐而细腻的。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细腻的禀赋使得舒正特别善于感悟云月风雨、草木花树:草原的月色、菏泽的牡丹、平遥的枣花、阿拉善的松涛、马来西亚的三角梅……无一不被她敏锐的目光所捕捉,而后在她纯净优美的文字中摇曳生辉。她捡拾起往昔岁月中的点点滴滴,如童年时在外婆家与小伙伴们的嬉戏玩耍,农田里掰玉米、摘豆角,看母亲包粽子、做针线;当知青插队时的锄地、间苗、种菜、拔麦、打井、学做农家饭;新婚之际因为生活窘困、粮食短缺和丈夫一起拾柴火、“扎荒杠”(把田鼠藏在洞里的粮食挖出来)等等,然后让其浸透在自己深厚真挚的情感中,便立刻显现出它们的鲜活、灵动和诗意。“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舒正就具有这样一双眼睛,这双眼睛与她敏于感受美的心灵,有机地匹配在一起。

舒正常常将自然景观、宇宙万物同生命现象巧妙地联系起来,赋予自然之物以生命的禀赋与灵性。而大凡敏感与细腻都源于心灵的宁静;唯其宁静才能致远,静水才能深流。当心灵的世界万籁俱寂时,方能聆听大自然的窃窃私语,感受到万物的勃勃生机——

“眼前亮亮的,俯下身去摸一摸那些草尖,草们齐刷刷地昂着头,挺起身子,透着一脸的光彩和兴奋。(《草原夜色》)

“鼓胀胀的豆角恨不得马上敞开肚子,让那些豆子蹦出来。长长地菜瓜,像小孩儿的胳膊,鲜嫩鲜嫩的,看得人眼热。(《舅舅的红缨鞭》)

“它(三角梅)张开一身枝条,自由地向空间漫爬,懒懒散散的,却托着挨挨挤挤的花朵,把灿烂抛得老远。(《新马泰风情扫描》

在众多自然现象中,舒正对月光情有独钟。因而对月的描写最具神韵:“一个满月,圆润、恬静,随后,只见它轻轻地甩了一下衣袖,那月光便一泻千里,为草原铺上了一床银色的被子。(《草原月色》)“瓜田里,溜圆的西瓜被月亮吻了个遍,个个都泛着青光,均匀地点缀在碧叶间。……果园里,夜幕下,隐隐泛红的小苹果,从树叶间探出头,齐刷刷地对着月儿,月儿绕着树身细细查看,这边、那边、上边、下边。”(《月儿》)清新自然,率性随意,细腻中闪耀着灵动,琐碎中包涵着智慧。倘若没有敏感细腻的心灵,就根本无法体察这种自然物的生命律动,也不会写出如此淡雅清新的文字。

舒正的心灵是真诚而善良的。

舒正在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中,发现最多、挖掘最深的还是人间的真情至爱:亲情、友情、爱情、乡情。这源于她心灵的真诚和善良;心中拥有太阳,方可播撒光明。只有真诚善良,才能使作家感受到亲情的醇厚,爱情的温馨,友情的纯真。所以,她深情地倾诉“我”对母亲、舅舅的深切怀念;回忆婚后尽管生活艰辛但婆婆、丈夫却对“我”的百般呵护;表达送女儿远涉重洋的依依不舍和对远在大洋彼岸的小外孙的牵挂……并通过某种具体的物象去赋形,让种种似淡实浓的人间真情从笔端汩汩流出。在《舅舅的红缨鞭》中,辛劳了一生的舅舅即将告别人世时,仍旧眼望着握了一辈子的红缨鞭,“鞭梢的红缨依旧像一团火,烈烈地燃烧着,而舅舅枯枝般的手却再也挥动不了它了。可他清楚地知道,那杆红缨鞭,凝结着他一生的心血、一生的声誉。”在《母亲的针线包》中,小小的针线包伴随着母亲勤劳的一生:“从桑干河边到塞外小镇,母亲在拆拆洗洗中,渐渐地老了。手指弯曲了,背驼了,头发也白了。可是七十多岁的母亲依旧耳聪目明,依旧承担着二十多口人的针线活,依旧针针细密、线线结实,让人羡慕不已。……母亲的针线包,包装着关爱、善良和真诚,亲人们在它的关爱中领略着幸福,邻居们在它的善良中感受着温暖,周围的世界在它的真诚中荡漾着和谐。它昭示着一种美德,一种心性,一种志语;所有这些都根植在同一块厚土上,依稀记得,这块厚土当年是盘古开垦的,母亲就是盘古的女儿”。“因为我爱吃红豆,后来牛嫂就在自留地里种了好多红豆。她精心侍弄它们,除草、施肥、搭架、支蔓;花开了,满地红,艳艳的豆花流淌着浓浓的情。……这就是牛嫂,疲劳时,她熬红豆粥为我解乏;想家时,她熬红豆粥给我温暖;离别时,她熬红豆粥为我送行……这飘香的红豆粥,这浓浓的情啊!”(《红豆情》)一杆红缨鞭、一个针线包、一碗红豆粥,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但在作家的笔下却是人物品德与精神的象征:勤劳、质朴、真诚、善良、坚韧,而这些美德又成为作家人生道路中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构筑着她善良而真诚的心灵。如果缺乏真诚和善良,能够这样去描摹人物,并且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吗?

舒正的心灵是自由而超拔的。

著名散文家佘树森曾经指出:“当我们阅读一篇散文的时候,首先使我们惊目动心的,不是像小说里所展现的纷纭复杂的人生画面,而是一颗诚实、聪慧的心灵,在瞬间启开时所透出的思想智慧之光,我们得以走进这心灵,去聆听作者对人生、对自然、对道德……的倾诉与见解。使我们通过这一扇心灵的‘小窗,获得许多深刻丰富的‘暗示。” (佘树森《散文创作艺术》)可见,真正优秀的散文作品,不是囿于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的描摹叙写,而应该透射出作家的思想之光、智慧之光、理性之光,使读者获得深刻而丰富的人生启示。要想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作家就必须具有自由而超拔的心灵。进而能够跳出生活,静观人生,思索人生。“作家的功能不应只是常规性的感受生命,表现生命,复制生命;重要的是洞悉生命,破译生命,昭示生命。”(安心《心香》)

而舒正的心灵就正是这样一种心灵。所以,她的散文从不单纯地写人、写事、写物、写景,而是极力透过生活的云层,去窥视它后面深远的天空,从日常现象中发现感动的因子,并循此而升华至对人性、生命、命运、存在的形而上的思考。面对雍容华贵的牡丹不分高贵低贱、一视同仁地向人们绽放着自己的美丽端庄,作者顿悟出“美丽的高度”:就是“坦荡地生存、美丽地绽放”,“不为权势所动”,“不分贵贱高低”,“以最美的笑容光焰世界”,花如此,人亦如此。年轻时插队的杨柳湾“没有小桥流水、没有诗情画意,只有一块芬芳的土地和一片淳朴的人情。”但“那枝头上跳跃的小鸟、田野里哞春的老牛、屋顶上匍匐的炊烟,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憧憬与遐思,而是生命的真实和对这种真实的贴切感悟。”静谧、安详和澄澈的月光下,作家的心灵在自由地翱翔飞舞的同时,将对月光的赞美升华为月光给人的多种启迪:

“有月的日子,我愉悦、开朗,心房似乎有一盏明灯在闪耀;

有月的日子,我黑白分明,心中再不彷徨;

有月的日子,一切丑恶都失去了藏身之地,而我却有了胆识和力量;

有月的日子,我脚踏实地,心头坦坦荡荡。”

散文是一种满含着创作者主观意识的文体,在通过栩栩如生的形象与细节去描摹自然、社会、人生的时候,作家总是侧重于倾诉自己对于这客观世界的印象、体悟和理解,并不自觉地洋溢出真挚、灼热、浓郁和深沉的感情。而作家们以这种纯真与热忱的情愫,去面对和投入生活的激流时,又必然会在不断的碰撞与触发中,产生出种种哲理性的思考。将这种由人生和宇宙的空间升腾出来的情感与哲思,融会在自己描摹的人物形象之中,抑或笼罩于整个环境的顶空,再通过优美的文字抒写成章,当然就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

舒正的散文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喜爱与推崇,大抵源于此吧!

〔责任编辑刘广燕〕

猜你喜欢

红缨红豆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植物谜
空谷清泉
那年桃夭,红豆暗抛
谁在千年前种下红豆
绿萼
红豆红
绿 萼